茶叶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茶叶种植

日本茶种植(福清茶事)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福清气候温暖湿润,低山丘陵较多且不少区域呈布袋状分布,适合茶叶孕育生长。福清茶叶的种植历史悠久,拥有较高知名度。东张南湖山茶叶香气浓郁、滋味甘醇,近年所产“福清煎茶”,深受日本等国消费者喜爱。阳下桃洋云峰茶场种植的有机茶“云雾红”红茶香飘中南海,2013年曾获全国优质茶叶评比一等奖。

福清茶事,从茶叶到茶器,再到茶道,都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着福清哥纯朴、坚毅的人文精神,沉稳、端庄的审美情趣,具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魅力。

福清茶事

(一)

福清种茶具体始于何时,尚待学者考证。但400多年前的明朝泰昌元年(1620),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慕名游历福清石竹,并亲得寺中方丈赐予石竹山茶的故事,是福清茶文化历史悠久的一个见证。

福清茶事

徐霞客对福建山水情有独钟,先后四次游历八闽。明朝泰昌元年(1620)端午节过后,徐霞客从浙江经仙霞古道入闽,农历六月初七抵兴化府(今莆田),先游仙游九鲤湖、莒溪,因慕名“(石竹山)岩石最胜,亦为九仙祈梦所”,加上石竹山、九鲤湖同奉何氏九仙,当地自古就有“春游石竹,秋游(九)鲤湖”说法,认定“不可失之交臂也”,于是在农历六月十一这一天,来到了福清石竹山。

《徐霞客游记》之《游九鲤湖日记》后半篇,徐霞客用数百字篇幅,全面记述了在石竹山的一日行程。在其笔下,石竹仙山移步即景,奇秀壮美,“纵目成胜”。石竹山上的僧人起先不一定会了解徐霞客何许人也,但徐霞客跟他们聊起自己历经艰难险阻、走遍千山万水的故事,僧人顿时肃然起敬。《游九鲤湖日记》中明确写道“僧供茗芳逸,山所产也”,僧人煮茶相待,奉上的香味四溢的茶水,用的就是当年石竹山上出产的茶叶。

福清茶事

可惜的是,目前可见的所有文献,还未有关于石竹山产茶的其它记录。

2020年,是徐霞客游历石竹山400周年,福清市社科界曾以现场参观和研讨会形式举行纪念活动,期盼福清这一方“游圣”徐霞客曾经游历过、关注过的土地,能够再酿“石竹茗茶”,开辟石竹观光“霞客大道”。

关于种茶,现存的清代乾隆版《福清县志》卷二“地舆志·货之属”中,仅有“茶,灵石、黄檗俱有”的简要记载,但至少表明在明清时期,福清西部山地已有茶叶种植之事。

1994年版《福清市志》,较大篇幅介绍了福清茶叶种植、生产情况。东张南湖村“据查已有200多年历史,家家户户都有种茶制茶习惯”。福清茶叶早先地方品种主要是菜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引进安溪铁观音、福鼎大白等品种,在东张、音西、阳下、海口、渔溪、新厝等公社和太城农场兴办一批茶场。1984年,引进制茶设备,生产绿茶、红茶和乌龙茶(青茶类),培育了一批省级、莆田地区级名茶产品。

(二)

福清茶事,自然要讲讲茶器,尤其是东张宋窑的故事。

福清茶事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特别在宋元时代,福建是中土最为重要的对外贸易窗口和生产基地,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唐宋伊始,从这里输出的大量瓷器早已取代丝绸,成为最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欢迎的产品,而典型的福清东张窑黑釉瓷器,常常是其中重要的商品。

福清东张窑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1月,福建省水利局一位驻东张水库工程工作人员第一次在工地上发现了一块黑釉盏。不久,省文管会派出考古组来到东张实地考察,勘查确定了当年的东张区石坑村及其周边的古窑址和一批黑釉、青釉碗盏。东张古窑址在此前的福清县志中没有记载,这一发现,填补了关于东张窑史料的一个空白。

福清茶事

一般认为,东张窑迄始于北宋中晚期,但在其遗址中,又可见若干颇具五代、北宋初期风格的器物。五代闽王王审知时代拓业兴农,经济繁荣,工商发达,大概就是东张窑得以兴起的原因,但这需要考古发掘的进一步证实。

1981年,东张窑古窑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福州市文物保护部门再度组织人员开展调查,确认其遗址包括石坑、半岭、三星、岭下、芦岭、东山等村落,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比之国内建窑、吉州窑等其它以黑釉著称的窑场,规模最大,以面积而论堪称冠绝天下。

福清茶事

东张窑产品包括各式的碗、盏、碟、盘,其中除了大量的茶盏之外,还生产研、盘、碟、托、钵、罐、茶入等各类与茶理相关的器物。宋代茶事,有斗茶、点茶、分茶等不同形式。据专家考证,东张窑是以生产点茶用盏为主导产品。东张窑茶盏器型以“曲腹捺腰”式独树一帜,曲线宛然,生动流畅;与建盏相比,其釉面较薄、胎质灵动,风格迥异。

在福建省内四大宋窑中,当年东张窑址濒临福清母亲河龙江,顺流而下当天即可扬帆出海,因此其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其中也有部分产品被定制作为“御供”,或在国内市场销售。

2023年6月,福清东张古宋窑制作技艺传承示范基地入选福州市第八批非遗传承示范基地。东张古宋窑制作技艺传承示范基地位于福清市岚湖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有东张窑文创博物馆、东张窑非遗工作室、东张窑柴烧倒焰窑车间和现代电窑车间,开展东张窑传统技艺传承及其文创产品创新生产与运营。

(三)

在宋代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抹茶点饮的茶事方式开始在日本流行,黑釉盏因此开始输入日本。

历史学家翦伯赞在其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中讨论南宋瓷业时,特别提及“有的窑器尚黄黑”,福建沿海的陶瓷“主要销售海外”。日本文化部门曾对历史文化名城博多进行了100多次的发掘调查,发现了较多的东张窑茶盏,其中以典型的“曲腹捺腰”式盏最为醒目,为我们揭开了中日海上丝绸之路交流中,福清东张盏作为两国贸易的一类重要商品,曾经扬名东瀛,并广泛影响了日本的饮茶文化。

明清迭代之时,祖籍福清上迳的一代僧杰隐元隆琦东渡弘法,带去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

福清茶事

隐元禅师被称为日本的“煎茶道始祖”,因为流传至今的日本煎茶道,是自隐元等黄檗僧东渡后才开始流行的。

1654年夏天,隐元禅师率30多位僧俗从长崎登陆至大阪普门,再到江户京都,他都没有改变一种喝茶的生活方式——煎茶。这种生活习惯流行于福清民间,肇始于唐代的“煮茶”。因为福清地处沿海,海边的冬暖夏凉,还有海鲜食物生冷的关系,喝茶可以消暑,可以取暖,更可以暖胃、祛病。隐元出家之初,曾游历于江浙一带,21岁时在普陀寺潮音洞当过伙夫,为僧众煮茶,对于茶的食用与种植工艺,也是娴熟于胸。

尽管中国宋代之时,抹茶等茶道已传播到日本,但直至隐元来到日本之前,饮茶依然是贵族、武士、商家等上流少数人家独享的雅趣,根本轮不到平民受用。隐元等黄檗僧人将福清民间的煮茶之法带到日本,被当地称之为“黄檗煎茶”。此后,日本人柴山元昭皈依黄檗山门,法号月海和尚,他为了普及先师隐元的煎茶文化,终其一生普济众生,挑起茶担,走街串巷,一路卖茶分享,挨家挨户化缘,让煎茶成为广大劳动者防寒御暑的茗品,又借推广茶道文化,向民众普及打破等级、特权的平等思想与待人之道。

隐元等黄檗僧众还带去了中国先进的茶叶种植技术,也对日本茶叶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

福清茶事

据长崎历史文化博物馆文字记载,“来自福建的茶叶、蔗糖,改变了长崎人的生活。其中口岸是龙江桥(福清海口)”。福清海口港唐代就是福建福州地区对外交流和贸易的主要口岸,日本佛教天台宗寺门派创始人圆珍(814-891)入唐求法,曾在海口军镇公验,并循海路乘船北上浙江。长崎位于日本本岛西端,与中国东南沿海相隔最近,自古以来就是沟通日本与中国的前沿和桥梁。福清至迟在唐代就已开始的对日交流交往,主要的对应口岸就是长崎。

但是,由于地理、气候等多方面影响,早先日本的茶叶种植与生长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隐元东渡后,弥补了这一短板。他推广了茶树的修剪、施肥和灌溉等技术,使得日本茶叶产量和品质都得到极大提升。他还倡导建立面向平民的茶屋,鼓励日本茶道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有关品茶的,对日本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源自福清、跨越山海的煎茶文化,是隐元东渡带去日本的优秀文化和生活习惯,成为中日民间文化交流的一个共同语言,也是隐元禅师留给我们后人的文化记忆和思想智慧。



来源:知福清

作者:毛立平,福清市社科专家库专家。参考文献:《海丝瑰宝:福清东张窑黑釉茶盏》(福建人民出版社)、《隐元东渡带去了什么》(念家圣著)等。

标签: 茶叶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