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茶叶种植

梅州茶种植(茶香萦绕近60年,梅州蕉岭抢抓机遇擦亮“蕉特”新名片)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30|点击次数:

沿着蜿蜒的山路进入梅州市蕉岭华侨农场的寨背茶场,行至大山深处,连片的茶林沿着优美的弧线若隐若现,隐约可见几个茶农忙碌的身影。“我们从3月14日就开始采摘了。”蕉岭华侨实业综合开发公司负责人钟科说。

高山云雾出名茶,“蕉特”茶香在蕉岭华侨农场这片土地上萦绕了近60年,清明时分,蕉岭县的茶产业也迎来一年一度的高峰期。

茶香萦绕近60年,梅州蕉岭抢抓机遇擦亮“蕉特”新名片

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蕉岭县深耕世界长寿乡富硒水土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着重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培育发展“五个一”富硒长寿食品,其中的“一杯茶”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当前,为响应擦亮梅州市“嘉应茶”区域品牌特色,蕉岭正全力建设广东(梅州)大健康高科技产业园,重振客家老字号“蕉特”名茶。

一“茗”惊人

搭建平台向各界推介“蕉特”名茶

淅淅沥沥的雨顺着广东(蕉岭)乡建馆的屋檐,落在地面的小水洼里,激起了一朵朵水花。馆内,由广东(梅州)大健康高科技产业园主办,梅州市茶叶协会、蕉岭县茶叶协会协办的“蕉特”名茶新闻发布会正在召开。茶叶专家、茶农代表、归侨纷纷冒雨前来,在这古色古香的乡村会客厅内,共品客家老字号“蕉特”名茶。

一盏清茗,蕉特润心。此次新闻发布会的召开,标志着享誉盛名的“蕉特”名茶正式以经典味道和全新形象进入公众视野。

茶香萦绕近60年,梅州蕉岭抢抓机遇擦亮“蕉特”新名片

悠悠的琴声飘来,淡淡的茶香萦绕在鼻间,“古韵蕉特,绿色生态。三炒九制,两叶一芽。浓郁芬芳,醇厚高雅。香沁心田,甘润舌牙……”在茶香四溢的馆内,伴随着主持人带来的一首应景诗词《蕉特名茶》,新闻发布会拉开了序幕。

“‘蕉特’名茶具有芽叶肉厚、条索紧结、匀整油润的特点,其茶汤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味道甘醇、顺滑生津、香气清雅。”发布会上,梅州市农林科学院高级农艺师、茶叶专家黄海英为“蕉特”名茶进行推介,并与现场嘉宾共同品茗,交流心得。

“这款茶闻起来香气扑鼻,是蜜香型的茶。”“这款茶的味道不错,有种甜甜的感觉。”“入口不错,喝起来很顺滑”……品茶后,“蕉特”茶也得到了众人的称赞。

“明前茶贵为金,‘蕉特’名茶最为珍贵的也是明前茶。经过一个冬季,明前茶所积累的养分很足,喝起来不会有苦涩味,是茶中的佳品,也更为健康。” “蕉特”名茶第三代制茶人罗金秀说,“如今,在‘世界长寿乡’金字招牌和大健康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下,‘蕉特’名茶肯定会再上新台阶。”

茶香萦绕近60年,梅州蕉岭抢抓机遇擦亮“蕉特”新名片

“在蕉华园区完成体制机制改革、广东(梅州)大健康高科技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承载着众多华侨和蕉岭人记忆的‘蕉特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蕉岭县委副书记、蕉华工业园区主任张伟杰表示,此次推介会,既是重新塑造“蕉特”名茶品牌形象的重要展示平台,又是进一步做大规模、做优产品、做强产业新的起点。

“我们在积极推动‘蕉特’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向市场推介的同时,也要积极组织生产企业通过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立体式宣传,融入‘大健康’,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张伟杰说。

据悉,近年来,蕉岭县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走好绿色生态路、打好长寿健康牌,茶叶产业已经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经营模式,茶叶产值呈现出稳步上升态势,“一杯茶”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做优做特‘一杯茶’的产业目标,按照政策引领、企业主导、科研助力、市场驱动的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茶叶产业,高标准建设茶叶基地,高质量开发茶叶产品,不断做实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张伟杰说,要把蕉岭“世界长寿乡”健康品牌特色,擦亮“蕉特”茶经典品牌、还原蕉特老味道、重振蕉特雄风,让“蕉特”茶品牌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长寿”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沐风栉雨

60年客家老字号茗茶享誉海外

“蕉特”名茶诞生于1960年的蕉岭华侨农场,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蕉特”名茶在海内外留下了它的踪迹。为了追寻最初的一缕茶香,记者来到了寨背茶场。

“采茶姑娘勤采茶,左一篮来右一篮……”悠扬的客家采茶歌回荡在寨背茶场,循声而去,一名前来游玩的旅客正望着远处的茶田高歌。“‘蕉特’茶特别出名,我和家人喝过都觉得好喝。在几十年前我就有听说过蕉岭华侨农场有这么一个茶场,今天天气不错就和家人来看看。”从蕉城镇过来的丘先生说。

“‘蕉特’茶,是蕉华特级茶的简称,至今为止已经有60年的历史了。”罗金秀告诉记者,自古以来,因独特的自然禀赋,蕉岭华侨农场就有种茶制茶的传统。

上世纪60年代初,部分东南亚国家先后发生排华驱华事件,为妥善安置归难侨,广东省蕉岭华侨农场成立,成为了梅州市归侨最集中的地方。为改善归难侨生产生活条件,该农场结合了当地东部高山、西部平原的山形地势,进行了“东种茶、西种稻”的农业产业布局,开始组织在寨背山区大面积、高标准垦荒种茶和办厂制茶。

“高山出好茶,寨背茶场最高海拔有800多米,气候寒凉,早晚云雾缭绕,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所产茶芽叶柔软、叶肉厚,香气清雅。”罗金秀说,加上蕉岭华侨农场制茶人的辛勤耕耘和大胆探索,农场茶产业呈现茶园规模大、茶树品种优、制茶技艺精、茶叶质量高的发展态势。

“真正的‘蕉特’茶需要经过精制加工的过程,经分号、风选、挑干、拼配和烘干等工序,‘蕉特’茶被精工制作成不同等级的乌龙茶、红茶和绿茶。”“蕉特”名茶第二代制茶人钟明开说,原本“蕉特”茶是没有制成红茶的,1976年,华侨农场组织一批制茶师傅到英德华侨农村学习制作红茶,当时他便是其中一名学员。

“从揉茶、发酵和烘干每道工序都有人学,半个月后学成归来,结合了‘蕉特’茶的特点和红茶的制作技艺,我们制作的第一批茶很成功。”钟明开说,当年,省里对申请出口的红茶进行评比,评分最高标准是100分,而“蕉特”红茶得到了103分。

得到省一级的认可和支持,加上具有的香醇、清甘、润喉等特点,“蕉特”茶迅速成了市场抢手货,畅销海内外,蕉岭华侨农场也成为当时广东省重要的茶叶出口基地。“尤其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红茶在东南亚地区的销量居高不下。”钟明开回忆,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年外贸出口达到100多吨,占全省茶叶出口总量的50%以上。

据史料记载,在顶峰时期,蕉岭华侨农场茶叶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有种茶、制茶和销茶人员4000多名。“原来这边有16个生产队,其中3个生产队是种植水稻的,后来也将他们的水稻田改成了茶田。”钟科说,当地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华侨农场群众的生活也有了极大改善,当年的寨背片区甚至被当地居民誉为“小香港”,百货店、布店还有水货店等陆续开张,好不热闹。

重整旗鼓

还原老味道擦亮经典品牌

走进“蕉特”茶制茶厂区,门口的空地上都铺满了正在晾晒的茶青,制茶区内机器轰轰作响,阵阵茶香扑鼻而来。“明前茶新芽鲜嫩,是制作高品质茶叶的首选。今年,我们也精选清明节前一芽两叶,用传统手工匠心炒制乌龙茶。”罗金秀边说边泡了一壶新鲜出炉的“蕉特”茶,细细品尝,入口顺滑,许久醇厚的茶香味还停留在齿颊,回味甘鲜。

茶香萦绕近60年,梅州蕉岭抢抓机遇擦亮“蕉特”新名片

罗金秀是“半路出家”成为第三代制茶师傅的,他告诉记者,曾经一家人生活很艰苦,经商了几年都不成功,一次机缘凑巧跟着钟明开学习“蕉特”茶的制茶技艺,直到现在一直没有放弃过。“茶厂改制以后很多人不再做茶了,但我和钟师傅一直坚持做,已经对茶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情怀。现在蕉岭县要把‘蕉特’茶品牌重新打响,我和师傅很激动,一定会尽自己的能力,做回‘蕉特’茶原来的经典味道。”罗金秀说。

擦亮“蕉特”茶品牌,不仅承载着制茶师傅的情愫,还有许多华侨的期盼。“我从印尼回来开始,亲眼看到茶厂的辉煌,也看过茶厂的沉寂,这次看到‘蕉特’茶能重新打造起来,我们一家人都很高兴,也非常期待。”今年68岁的印尼归国华侨王瑞甫说。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因为种种原因,“蕉特”茶产业的出口量渐渐减少,茶田的管理也渐渐分散。“以前这里有十几家公司,农户采摘的茶青都会销售到其他地方去。‘蕉特’茶的茶叶较厚,因此它制茶的工序不一样,其他地区很难制作出纯正的‘蕉特’茶。”钟科说,作为土生土长的蕉岭人,他对“蕉特”茶也有着特殊的情感,为重新打响“蕉特”名茶品牌,近几年开始接手承包了近3000亩茶田。

茶香萦绕近60年,梅州蕉岭抢抓机遇擦亮“蕉特”新名片

“蕉华区完成体制改革后,我们正举全县区之力,努力推动广东(梅州)大健康高科技产业园建设,大力实施‘两起步区、两示范区’的建设项目。” 蕉华区党委委员罗万旋介绍,作为园区“两个示范区”之一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融合了“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茶罐子”和“水缸子”五个主题,集“研、游、产、销”为一体,作为“茶罐子”重要组成,“蕉特”名茶重新闪亮登场。

“为了重振‘蕉特’名茶品牌,去年年底,我们召集了一批制作‘蕉特’茶的老师傅共同商讨。”钟科告诉记者,大部分制茶师傅都出席了会议,今年已经70岁的钟明开师傅也重新出山。为了还原“蕉特”茶最原始的味道,他和其他制茶师傅共同研究完善了制茶技艺。

“从3月14日,我们开始采摘茶青,农户每天平均能采摘1500斤的茶青,在制茶老师傅的指导下,现在第一批成品茶已经制作完成了。”钟科说,今年企业主要注册了三个品牌商标,敲定了多款外包装,将通过合作伙伴经销网络推出市场。

“我相信我们可以还原‘蕉特’茶经典的味道,现在也在计划寄一些给在各地的华侨品尝,通过他们重新将‘蕉特’茶品牌推广至海外。”钟科说,接下来,企业还将紧紧围绕做优做特“蕉特”茶产业的目标,集思广益、凝心聚力、整合资源,努力推进“政策引领、企业主导、科研助力、市场驱动”的发展模式,高起点规划茶叶产业,高标准建设茶叶基地,高质量开发茶叶产品。

茶香萦绕近60年,梅州蕉岭抢抓机遇擦亮“蕉特”新名片

在新闻发布会上,印尼归国华侨苏志杰也来到现场品茶,与来宾交流心得。“当听到‘蕉特’茶要重整旗鼓,我非常期待。”苏志杰说,他从9岁回国后,就随家人一直生活在蕉岭华侨农场,家里人也都很喜欢喝茶,久仰“蕉特”茶的大名。“这款茶在以前就很有名气,我们这边地理环境优越,‘蕉特’茶的品质也得到很多人的认可,重新把这个品牌打响,我们很有信心。”

相关

蕉岭:

深耕“一杯茶”铺就生态致富路

蕉岭县境内自然条件优异,有丰富的光照、水资源,气候温和,土壤无污染,山地以微酸至酸性土壤为主,pH值在4.5—6.5之间,土层深厚,蕉岭境内有金山笔(1170米,全县最高峰)、皇佑笔、铁山峰等6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非常适宜于茶叶种植。

据不完全统计,蕉岭县茶叶种植面积1.3万亩,年总产干茶2584吨,种植品种主要包括梅占白叶单枞、水仙、台湾金萱、金牡丹等,新铺镇黄坑村、徐溪村,南磜镇皇佑村、多宝村、蓝源村,长潭镇百美村等都是该县茶叶的主要生产区。

去年3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健康茶生产示范基地”在蕉岭县新铺镇黄坑村挂牌成立,更是为蕉岭县茶叶产业发展搭建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如今,在龙头企业带动下,蕉岭县茶叶种植从零散、无序到规模化、标准化,走出了一条“一村一品”的产业路、致富路。

目前,全县有成规模的茶叶生产基地10个,培育茶叶经营主体40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家,取得SC认证有6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1家。通过深耕“一杯茶”产业,“蕉岭绿茶”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已有3家茶企业申请使用。

为擦亮“蕉岭绿茶”地标产品品牌,蕉岭县以茶为媒,做好富民产业,推动蕉岭绿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茶农增收、茶企发展,同时立足发展乡村旅游,将茶产业做成旅游文化品牌,将“一杯茶”和寿乡风景一起推介出去,促进农旅一体化发展。

蕉特名茶

六十年前,游子回归。

祖国关爱,畅通绿卡。

广东侨场,二十三家。

梅州辟地,扎根蕉华。

寨背茶林,崇山雾绕。

畴腴富硒,八百海拔。

数千归侨,垦荒种茶。

披星戴月,淋漓汗浃。

古韵蕉特,绿色生态。

三炒九制,两叶一芽。

浓郁芬芳,醇厚高雅。

香沁心田,甘润舌牙。

客都大地,政通人和。

健康产业,振兴蕉华。

世界寿乡,富美蕉岭。

融合发展,喜迎朝霞。

蕉窗夜雨思乡韵,华翰时书寄友情。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黄培强

【实习生】邱珂娜

【摄影】汪敬淼

【通讯员】祝银清 林剑湧 廖静宜 汪敬淼

【作者】 黄培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 茶叶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