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茶叶种植

切花菊种植技术(梅雨-高温季节的茶用菊管理要点)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1|点击次数:

茶用菊自5月中旬定植以来,温度及降水条件对于菊花的生长比较均衡,苏北广大产区的菊花前期的生长良好,苗情喜人。茶用菊是露天大田生产方式,不同于设施栽培的切花菊,其对降雨造成的湿度的变化、高温的影响几乎无法避除。而每年的7-8月由于长时间降雨、高温或二者交替发生均是菊花露天生长的最大挑战,这一时期菊花能否正常生长,菊株形成较多的营养体,直接奠定了后期产量基础。气象预报显示本月10日江淮之间和淮北还有一次中到大雨过程,局地伴有强对流。而淮北地区、苏南地区11-14日将出现35℃高温天气。这些气象条件,对菊田的营养管理病害防治带来了严峻挑战。

因此,菊田当前除了要确保适合的肥水管理外,病害的防控也非常关键,茶用菊花生产管理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清沟排水。在江苏茶用菊产区,采用“垄台式”整地方式适合强度降水发生时的排水防涝。垄台畦面宽度不宜超过1米,高度不低于30cm,垄台之间设置排水沟,沟宽不小于30不小于cm (就是所谓的“深沟高畦”)。在多雨季节,这种方式下,只要不发生长时间暴雨,生长菊株的垄台上由于高差不易上水,且雨停后土壤中多余的自由水也容易沥出,有利于保障菊花不易受涝。此外,菊花建议采用株行距为40-50 cm,这种株行距通常在梅雨期间不会封行,有利于控制田间空气湿度不至于过高。在降雨前巡查排水沟的通畅性,及时清理杂草,疏通排水沟中坍塌的土块。

梅雨-高温季节的茶用菊管理要点

易发生涝害的菊田畦面过宽、排水沟过浅

梅雨-高温季节的茶用菊管理要点

适宜多雨地区的茶用菊垄台式整地防涝栽培模式

二、及时清除的杂草。杂草的不仅与菊株争夺吸收土壤养分,并且杂草的滋生,还会影响田间畦面的空气流通,减慢了多余水分的蒸发,会使田间处于长期空气湿度高的环境中,为田间病原物的滋生创造了理想条件。另外,杂草及其残体也是许多病原菌的中间寄主。因此,田间的清除杂草对防病非常重要,洁净的菊田会更少地发生病害。可以采用有一定厚度的黑色膜或银色膜覆盖的防草方式,防除杂草效果很好。

梅雨-高温季节的茶用菊管理要点

茶用菊覆膜防杂草栽培模式

三、合理施肥。营养生长期可根据菊株的叶色及生长速度制定追肥方案,一般是需要追肥的。对于容易移动的速效性肥料的施用,应把握时机看天施用,雨季过后,在一周内如果没有中等以上的降雨,才可以施肥,否则会造成可溶性肥料元素随着降雨造成的地表径流和水分的下渗而流失,肥料的利用率低,造成追肥不起作用。

四、及时补苗。7月上旬的菊田中由于涝害、病害导致的缺株,仍可以通过补苗来减少损失。7月上旬栽植的种苗还能有(5月中旬定植的)约50%的产量,但一定要采用集约化育苗方式产出的优质种苗,专业化的种苗生产会有严格的病害防除环节,穗条产自健康的采穗种株,病原不会在种苗环节进入栽培体系。而在生产田的老苗分出的菊苗,虽然省事,但通常会造成种苗携带病原菌,患病缺损的概率大。

梅雨-高温季节的茶用菊管理要点

茶用菊在梅雨期间发生的褐斑病

五、保持田间的植保巡查。近期温度在27-35℃间徘徊,空气湿度长时间接近90%,满足了菊花立枯病、青枯病、褐斑病、灰斑病、斑枯病、灰霉病等众多病害的发病条件,这些病原物的孢子萌发或是菌丝体的生长的理想条件都是空气湿度90%以上,温度30℃上下,在此病害易发季节,要加大植保巡查的频率和细致程度,最好能落实责任到人,一旦发现病株,要采取迅速有效的防治,当有少量点状发生时,建议及时拔除病株,杜绝病害进一步蔓延带来的危害。

六、及时采用药剂防治。夏季雨停之后,菊田温暖湿热,是病原蔓延、病害发生的危险时段,应该及时喷施广谱性、防治性的农药来抑制病原菌的发生,做到防患未然。而对已发生的病症,要采用治疗性农药及时连续喷施。

梅雨-高温季节的茶用菊管理要点

茶用菊摘心

七、打头摘心。菊株经过一个多月的生长,根系下扎10 cm以下土层,可以支撑地上部分有更多的枝叶。当枝条长度充足、在12 cm-15 cm长度就可以进行第一次摘心,促发分枝,当萌发的测枝长达10cm后可以对此再一次打头,使菊株有更多分枝,形成后期的产量基础。

标签: 茶叶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