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茶叶种植

老鹰茶的种植及种子(巴山记忆-老鹰茶)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4|点击次数:

巴茶,又称老鹰茶,也称粗茶。泛指巴地山野产的一般土茶。老鹰茶是我国特有的古茶种,是大巴山一带老百姓的挚爱,1992年,被《中国茶经》收录为“特有茶种资源”。

巴山记忆-老鹰茶

老鹰茶

一、巴茶的历史故事

巴茶的历史故事与孙思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为了解中草药特性,孙思邈年轻时往来于太白山、终南山、大巴山采药、试药,后为撰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医药著作,隐居于通江县龙溪沟达三年之久。据道光《通江县志》人物志流寓目中记载:“孙思邈采药于邑东龙溪,溪旁遗迹宛然,石灶药臼犹存。”至今龙溪沟尚存孙思邈结庐而居的孙氏池亭、洗药处、晒药石等遗迹。

道光《通江县志》舆地志古迹目中记载:“孙氏池亭,在县东二十里,孙思邈曾濯药物于此,石灶丹臼尚存,澄潭之畔,亭槛遗址在焉。”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中亦有类似记载。孙氏池亭就是孙思邈当年结庐而居、采药、濯药、撰写《千金要方》之处。其园内晒药石上有石刻1380字,至今尚存。

晒药石,当地人称之为“药石坡”。道光《通江县志》舆地志古迹目记载:“药石坡,在城东七十里,传孙真人思邈采药处。至今坡产药物尚有二十余味。”药石坡,横亘于云昙乡、春在乡、麻石镇之境,山高坡陡,长百余里,是通江县城东面的一道天然屏障。药石坡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孙思邈在通江采药和进行药物研究的主要“大药园”。

关于孙思邈的传说民间流传甚广,如虎口拔簪、龙鳞扎虱、神泉治病、虎救水险、龙消火灾,而关于老鹰茶的传说尤为广泛。

据传,当年孙思邈采药来到药石坡,因尝了有毒的草药而昏迷于树下。第二天清晨醒来时,觉得口中甘甜清爽,睁眼望去,两只老鹰正在树上啄食,树叶和露珠簌簌落下。他此刻心中明悟,原是老鹰啄食时,将叶上露珠抖落下来滴入了自己的口中,所中之毒才得以消解。凭着经验,孙思邈认定此树叶有极强的解毒功效,于是将这种树称之为老鹰树,用此树叶制成的茶称为老鹰茶。

二、巴茶的民间应用

吴世珍编纂的《民国通江县志稿》“物种”中记载:“茶——又有一种白茶,俗称老鹰茶,味劣性凉,贫民夏日多煎之。乡间并取以煎酱水,似亦可采。”

在巴山农村,有这样一个习俗,取老鹰茶树的叶子或树皮给初生的婴儿洗澡,消毒、防长疮,以求孩子健康、少生病。如果用于止腹泻,老鹰茶水效果明显,如今科学实验证明,茶水有收敛作用。

老鹰茶取之较易,价格便宜。过去在城镇、码头到处可见用老鹰茶制作的凉饮在卖,有的加上红糖、蜂蜜或冰糖,有的加入藿香、菊花或薄荷等,口感各异。这种凉茶,痛饮至饱也费钱不多,为大众所好。

在古代,米仓古道和荔枝古道穿越大巴山。因此大巴山成为了北上汉中、西安,西至成都、南下重庆的重要道路。山绵路远,沿途设有不少供巴山背二哥歇脚休息的地方,通称“幺店子”。幺店子的老板娘,常常坐在云雾深处,把老鹰茶熬好,专等背二哥及各路客商行脚吆喝而至,吃点瓜子喝碗茶,再继续上路。

曾经只属于乡村野舍的土茶,如今登上了大雅之堂,由于茶叶厚耐泡,茶香持续久长,喝之上口,口感醇厚,为大众追捧。

在大巴山人的生活字典里,老鹰茶既是好茶,又是良药。川陕苏区时期,红军官兵常饮老鹰茶,并用老鹰茶水治疗外伤。

红四方面军在大巴山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之初,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总部机关经常灯火通宵达旦。徐向前、王树声等首长连续几个昼夜不合眼是家常便饭。要驱困提神,老鹰茶自然不可少。大巴山的老人们回忆说,总部首长个个都是茶瘾大过饭瘾,一天不吃饭,谁也不会吭声,但茶缸中片刻少了茶水那就不得行了。可见,老鹰茶是红军军需物资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1934年初春,大巴山区突然蔓延一种叫“窝儿寒”的疫病,村子中一家老老少少全都染病不起的不在少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各个连队也病号成片,战斗力锐减,一时急坏了总部领导。红军卫生队立即和当地的老中医会诊,确定用老鹰茶和柴胡等中草药熬水喝遏制病情。红军战士们攀峭壁采药、下河淘药,以连队、村寨为单位,用红军平时煮饭的大铁锅熬药,霎时间,千里大巴山弥漫在浓浓的药香里。很快,一个个山村又恢复了生气,部队也重现了生龙活虎的本色。

三、巴茶的人文基因

古寺隐隐藏云昙,山溪迢迢下长滩;世事悠然茶当酒,长生湖畔做神仙。

通江自古民风醇厚,老百姓朴实耿直、热情诚恳。民间素来就有喝茶的习惯。喝茶的名目繁多,礼仪也讲究,因茶事而出现的茶风俗、茶民歌更是多姿多彩、俯仰可拾。通江民歌唱道:

妹妹心好嘴儿甜,粗茶淡饭把哥拴。来年嫁到鲁家坪,我要把你当天仙。

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分离出“细茶”“粗茶”之别。以绿茶为代表的“细茶”,需要大田好地进行种植和精心管理,所费甚巨,自然成了上流社会的专用饮品。而老鹰茶生长在贫瘠的高山峡川,房前屋后,易于采收获取,少费银钱且口感厚实,解毒消暑效果也相当显著,所以广大的平民百姓仍然乐享以老鹰茶为代表的“粗茶(巴茶)”。

巴山一带夸媳妇儿常用“煮得一手好茶饭”。这个“煮”字,道出了老鹰茶(巴茶)的调制喝法。

民歌一:

幺妹门前一树茶,愚哥等在茶树下。哥是煮茶壶一把,专煮贤妹嫩尖芽。

民歌二:

老鹰茶树高又高,大茶树下抱妹腰。巴山鹰茶香又甜,咱俩合好一万年。

民歌三:

斑鸠叫唤咕咕咕,背起娃娃回娘屋。送上一盒老鹰茶,二老康健子孙福。

巴山人唱出以巴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似乎有点儿土气和古老,可正是这古色古香的乡土味儿,更能引起人们无穷的回味。

标签: 茶叶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