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瓜果种植

渤海湾苹果产区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综合防治策略【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6|点击次数:

渤海湾苹果产区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综合防治策略

摘要:全面分析了渤海湾苹果产区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防治现状,对造成苹果树主要病虫害动态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关键词:苹果 病虫害 发生动态 防治 渤海湾地区渤海湾苹果产区包括胶东半岛、泰沂山区、辽南及辽西部分地区、燕山、太行山浅山丘陵区,该区域包括53个苹果重点县(市),其中山东省25个、辽宁省14个、河北省14个。目前苹果栽培面积约24万hm2,产量约1000万t,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0%和40%左右,鲜食苹果出口量85万t以上,约占全国的50%,苹果浓缩汁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20%左右。渤海湾苹果产区地理位置优越,品种资源丰富,是我国晚熟苹果品种的最大商品生产区,苹果生产作为特色经济支柱产业在整个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虫害防控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老一辈植保工作者深入研究和逐步推广渤海湾产区苹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并随着栽培措施的改进(如苹果套袋、果园改造)和新型高效药剂的研发应用,一些过去造成重大产量损失的病虫害如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果实轮纹病、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二斑叶螨等得到了有效防控,不再造成严重威胁。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伴随栽培制度的更新、气候变化等,苹果褐斑病、梨黄粉蚜等一些次要病虫害有所抬头,苹果树腐烂病、苹果干腐病日趋严重,苹果园病虫害的防控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伴随套袋等栽培措施造成的果实成分和微域环境的改变,果树生理性病害发生严重。1、苹果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防治现状1.1 食心虫类害虫已得到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是苹果树最重要的果实害虫,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辽南地区苹果上造成重大危害,虫果率一般在30%以上,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虫果率仍在10%左右,严重影响苹果产量和品质。经过“六五”至“九五”科技攻关,提出推广了以地下防治为主、树上适期防治相结合的措施,加强幼虫地面出土时期和树上卵果率的监测,掌握卵果率1%的指标喷药,同时利用青虫菌、Bt乳剂、昆虫病原线虫、白僵菌等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技术日趋完善,食心虫类害虫的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效果。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结合果实套袋技术和新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广泛使用,基本控制了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套袋苹果园虫果率一般在1%以下,不单独施药也不会造成较大损失,但是在不实行套袋栽培管理或管理较粗放的苹果园,桃小食心虫仍是需要重点监测的防治对象之一。1.2 二斑叶螨危害逐渐减轻,苹果全爪螨的猖獗危害得到遏制渤海湾苹果产区的苹果树害螨主要有苹果全爪螨、山楂叶螨和二斑叶螨。河北北部地区和辽宁地区以苹果全爪螨为优势种群,其次为山楂叶螨(仅在部分山定子等砧木上发生较重),二斑叶螨发生最轻。山东省苹果园害螨以山楂叶螨为主,其次是苹果全爪螨,二斑叶螨的发生面积和数量最少。孙瑞红、仇贵生、陈汉杰等初步分析认为,二斑叶螨在渤海湾苹果产区危害减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果园化学农药品种的变革,特别是杀虫、杀螨剂的更新换代20世纪90年代以前,苹果园多使用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广谱性杀虫剂防治害螨,杀死了害螨天敌,使其失去自然天敌控制,当害螨大面积发生时无有效的杀螨剂控制,造成害螨一度猖獗为害。2000年后,随着无公害果品生产及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特别是专用杀螨剂的快速推广使用,减少了对自然天敌的伤害。同时随着阿维菌素等一批新杀螨剂的出现和推广应用,该害螨很快被有效控制。②果园内生态环境发生变化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新发展苹果园面积大,绝大多数幼龄苹果园间作豆科植物或覆草,为二斑叶螨提供了良好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场所,有利于二斑叶螨的繁衍和栖居。目前,果园地面管理大多采用清耕制,破坏了二斑叶螨的越冬场所,因而近几年其危害减轻。但是由于近年北方干旱少雨日趋严重,我国北方苹果产区开始大力推广果园自然生草管理,又加大了二斑叶螨暴发为害的危险性。渤海湾地区气候湿润、凉爽,非常适合苹果全爪螨的发生。进入21世纪后,由于广泛采用综合防治技术,选用对天敌较安全的生物制剂和专用杀螨剂防治,目前苹果全爪螨已基本得到遏制。1.3 金纹细蛾的危害减轻由于金纹细蛾以蛹在受害落叶中越冬,清除园内枯枝落叶、翻耕园地作为重要的预防手段,对压低金纹细蛾的虫口基数或减轻其危害程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在渤海湾苹果产区的地面实行清耕制管理的果园比例较大,且一定数量的落叶被果农当作冬季取暖用的燃料,破坏了金纹细蛾的越冬环境,近些年该虫的危害较轻。随着苹果园自然生草管理措施的大面积推广实施,清洁果园和翻耕园地次数减少,会导致虫口基数增加,同时推广生草制后,果园地温提高,土壤湿度增加,非常有利于金纹细蛾安全越冬,其仍然存在危害加重的可能。1.4 蚜虫类危害加重苹果瘤蚜、苹果黄蚜均为阶段性和局部性发生的害虫。尤其是苹果黄蚜,其种群消长与苹果新梢生长规律相吻合。近年来,为了苹果树早期丰产,幼树密度普遍加大,氮肥施用量增多,使新梢停止生长期推迟,幼嫩组织增多,有利于蚜虫生存、繁衍,导致种群量大,危害加重。同时对苹果瘤蚜越冬卵的孵化期未能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或者没有抓住关键防治时期喷药,造成后期危害严重,药剂防治难以奏效,在某些管理粗放的苹果园,后期的虫梢率在60%以上。同时,苹果绵蚜的疫区面积不断扩大,过去仅在辽宁大连和山东青岛地区局部有所发生,近几年,在辽宁、山东大部分苹果区均有分布,且危害日益加重。1.5 卷叶蛾类害虫在局部地区危害加重卷叶蛾类害虫在渤海湾苹果产区普遍发生,且隔年发生严重,但由于虫酰肼、甲氧虫酰肼等一批新型高效药剂的出现,该类害虫虽常严重发生,但未造成大的危害。部分地区卷叶蛾类害虫发生严重主要有以下原因:①近几年来冬季平均气温升高,以小幼虫作茧越冬的苹果小卷蛾越冬存活基数较大;②忽视了第1代的防治而导致第2年虫口基数增加。花前是防治苹果小卷蛾的关键期,但是由于不少地区使用了壁蜂授粉而忽视了花前病虫害的防治,错过了防治苹果小卷蛾的最佳时机;⑧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普遍推广人工释放赤眼蜂的生物防治技术,卵块寄生率达到90%,卵粒寄生率在80%以上,同时结合疏花疏果,卷叶蛾类害虫的为害率曾经控制在l%以下,但是近年由于忽视了生物防治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单纯依靠化学防治,导致其随时有危害加重的可能。1.6 果实套袋栽培加重了潜在病虫害的发生程度苹果套袋是目前推广优质无公害苹果的重要措施之一。苹果套袋后避免了果实与外界的直接接触,有效减轻了侵染性果实病害和虫害的发生,如苹果果实轮纹病、苹果炭疽病、桃小食心虫和苹果小卷蛾等。但苹果套袋后由于木质素、蜡质、角质等合成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果实抗病性下降,加之果实处于一个特殊的微域环境,袋内的高温、高湿加重了一些潜在病虫害的发生,果实易发生斑点病、苦痘病、痘斑病、锈果病、康氏粉蚧、黄粉蚜等。这些斑点虽存在于果实表面,不会造成果实腐烂,但对外观影响严重。以富士为主栽品种的产区,因缺钙而引发的苦痘病、痘斑病等生理性病害危害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1.7 苹果树腐烂病呈现上升态势,且大发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苹果树腐烂病一直是威胁我国苹果生产的重要病害,该病不仅造成苹果产量和品质的下降,也是造成死树和毁园的主要原因。其大发生历史有4次,即1948-1951年、1959-1962年、1976年前后和1986年前后,各次苹果树腐烂病的大发生均给我国渤海湾产区苹果产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果农的市场经济意识提高,将经济效益低的国光、新红星等品种园毁掉,重新栽植经济效益较高的富士等品种,苹果树腐烂病危害表现不太明显。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栽植的苹果树逐渐衰老,苹果树腐烂病呈现了上升的态势,据调查统计,2008年渤海湾苹果产区苹果树腐烂病病株率已达51.5%,远远高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20%左右,表明苹果树腐烂病已经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发病期,且大发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一直以来都是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为基础,以及时检查刮治为重点,与清除病源、药剂防治、病树桥接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防治药剂原以福美胂防治效果最为明显,但随着砷制剂被禁用,生产上使用的石硫合剂、松焦油、腐植酸、过氧乙酸等药剂防治效果较差,苹果树腐烂病的有效药剂种类极为缺乏。目前,甲基硫菌灵、戊唑醇等药剂经过试验证明对苹果树腐烂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仍急需广大果树和农药科研人员抓紧研制福美胂的替代品和先进的防治技术,以应对目前苹果树腐烂病的上升态势。1.8 苹果果实轮纹病得到控制,苹果枝干轮纹病、苹果干腐病日趋严重苹果轮纹病是我国苹果生产上的重大病害,该病不仅为害枝干,还能造成大量烂果。20世纪80~90年代,渤海湾苹果产区苹果轮纹病大发生的年份烂果率在10%以上,重者20%以上,因该病日趋严重,生产上喷药次数明显增多,渤海湾地区全年用药12~14次,有的果园全年用药甚至在20次以上,防治费用大幅上升,农药残留问题日益严重。近几年来,果实套袋技术的推广应用,对苹果果实轮纹病起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套袋果园几乎没有轮纹烂果的发生,全年用药次数也降低到现在的6~7次。但也正是因为施药次数的减少对枝干的保护也相对减少,再加上树势衰老、营养缺乏、负载量过大等原因,造成苹果枝干轮纹病和苹果干腐病的发生率大幅上升。据调查,2008年渤海湾地区苹果枝干轮纹病和苹果干腐病病株率达87.3%,而栽培面积最大的高感品种富士发病率在84%以上,有些枝条刚结果几年,甚至还没结果即枯死,大树枝干病瘤累累,树势衰弱,导致产量下降,其危害损失程度已经超过苹果树腐烂病。苹果枝干轮纹病和苹果干腐病的防治以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为基础。目前主要防治方法为早春至生长前期刮除主干和主枝病瘤,然后涂抹石硫合剂渣滓,萌芽期喷石硫合剂等铲除性杀菌剂,但效果均不明显。而且刮治病瘤也存在着技术上的困难,一方面,随着病瘤的增多,工作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对病瘤的刮治程度不好把握,特别是在北方春季干旱,而且风大的地区,如果刮治过重,很容易造成树皮失水风干,给树体带来极大伤害。因此,苹果枝干轮纹病和苹果干腐病的防治技术已成为广大果农最急需的技术,目前已经有了很多成果正被逐步推广应用于苹果枝干轮纹病和苹果干腐病的防治。1.9 苹果斑点落叶病已被有效控制,苹果褐斑病危害逐步加重苹果斑点落叶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是渤海湾产区苹果生产的重要叶部病害,常引起生长季早期落叶,20世纪90年代大流行年份感病品种病叶率在90%以上,严重削弱树势,影响来年苹果的产量与品质,但随着近几年雨水减少等气候变化和二甲亚酰胺类、三唑类杀菌剂等有效药剂的使用,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发生已被有效控制,基本不造成落叶。苹果褐斑病近年在渤海湾苹果产区大量流行,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2004年山东招远地区的部分苹果园由于该病大发生导致苹果树秋后再次开花,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病的危害已超过苹果斑点落叶病,成为苹果园早期落叶的主要原因。控制苹果褐斑病仍以波尔多液等铜制剂和多菌灵等广谱性杀菌剂为主,防效差,抗药性发展较快,这也是苹果褐斑病发生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许多地区也正在推广应用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防治苹果褐斑病,拓展了新的防治药剂种类。1.10 苹果白粉病发生年份差异明显,苹果锈病发生地区差异明显苹果白粉病是渤海湾苹果产区一种常发性病害,但年份差异明显,前些年基本很少发生。但近几年,特别是2007年和2008年,其发生明显加重,渤海湾产区多数苹果园均有发生,平均病叶率50%左右,部分苹果园病叶率达90%。苹果锈病由于其转主寄主的特性只在某些风景区周围发生严重,不会给整个苹果产业带来危害。2种病害防治药剂均以三唑酮最为有效,而硫磺、己唑醇等也用于防治苹果白粉病。1.11 个别苹果园根部病害问题严重苹果树根部病害包括苹果圆斑根腐病、苹果根朽病、白纹羽病、紫纹羽病等,其发生虽不像其他侵染性病害那样具有较强的流行性,但如果某片果园有根部病害的发生,也具有一定的传染力。近年,辽宁省绥中县果树农场出现多处苹果圆斑根腐病发生,辽宁省朝阳县、建平县的苹果园内苹果根朽病危害亦有加重趋势。因根部病害直到地上部表现症状才可发现,此时根部已基本失去活力,采取根部施药的方法也无法治疗,若采用换土的方法工作量太大,现实中无法实现,所以,发生根部病害的苹果园会出现连年死树的现象,严重影响种植者的信心。2、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2.1 加强农业生态控制措施的基础地位农业生态控制技术是防治果树病虫害最基本的综合措施,主要包括:①合理修剪,促使果园通风透光,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②搞好果园卫生,彻底清除各种病虫残体,减少生长期病虫来源,如刮树皮、剪病枯枝、摘病虫叶、清除落叶落果、人工破坏害虫越冬场所等;③选用无病毒苗木,避免难防病害的扩散蔓延。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果树抗逆能力,是防治枝干病害的关键,也是生产无公害果品的基础。根据土壤肥水条件、往年施肥水平、果树生长状况及果树结果量等因素综合分析,以确定肥水量及肥料比例。有条件的果园可以采取测土施肥、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2.2 强化使用生物、物理控制措施生长期利用频振灯或黑光灯、糖醋液、诱蛾草把等诱杀害虫(螨),利用害虫假死性振树杀虫、人工捕捉或摘除病虫等;继续完善套袋技术,保护果实免受病虫危害,还可减少喷药次数;根据病虫发生特点,不在苹果园和梨园周围种植桧柏等;大力推广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如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可有效防治卷叶蛾、刺蛾等多种害虫,利用捕食螨防治果树害螨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地面生草措施,既可以保持果园土壤水分,又可以为天敌的繁殖提供必要的场所。实行生草管理的初期,可能会引起某些害虫发生的加重,但是随着果园生态系统的修复,天敌的种类和数量会逐渐上升,同时结合使用其他的配套措施,将害虫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之下。2.3 合理使用化学防治由于果园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害虫的抗药性、次要害虫暴发、污染环境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但是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模式下,化学防治仍然处于无法替代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农药的合理使用技术,趋利避害,尽量协调好化学防治和其他防治措施之间的矛盾。(1)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用药如花前、花后是苹果全爪螨卵孵化高峰期和山楂叶螨越冬雌成螨出蛰期,此时用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春、秋两季是苹果树腐烂病侵染发生高峰期,要及时进行刮治,同时涂抹药剂保护。虫害的防治可以使用选择性较好的农药或者使用非化学措施压低全年的害虫基数,病害的防治要在发病的初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防重于治。(2)按照经济阈值用药加强病虫的动态监测,按照经济阈值进行防治,可以明显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如苹果叶螨一般7月以前防治指标可掌握在平均每片叶后期若螨和成螨3~4头,7月以后防治指标则放宽到平均每片叶5~6头。苹果斑点落叶病春季平均病叶率为5%左右时,用专用药剂进行第1次防治。渤海湾地区的主要病虫如桃小食心虫、叶螨类、苹果斑点落叶病等监测技术和防治指标已经完善,可在生产中推广和使用。(3)尽量使用选择性较高的农药,避免广谱性农药对天敌的伤害如在防治叶螨类害虫时使用专用杀螨剂噻螨酮、哒螨灵、三唑锡等,防治蚜虫时使用吡虫啉、啶虫脒等专用杀蚜剂,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时使用多抗霉素、异菌脲等,尽量少用广谱性农药,以尽量减少对天敌的伤害,保护果园的生态环境。

标签: 瓜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