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瓜果种植

特色果蔬串起“致富链”【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特色果蔬串起“致富链”

位于石林西南端的大可乡是远近闻名的“枇杷之乡”,近年来,大可乡根据石林打造“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乡”的定位,立足光热资源好、土地相对肥而多、种植结构调整有基础、农产品成熟早等几大优势,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生态林果种植等特色产业。经过几年发展,大可乡的枇杷种植面积达到10450亩、葡萄达到2000余亩、鲜食玉米达1000多亩,成为石林的水果基地,走出了一条特色果蔬产业发展之路,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

2000亩葡萄本月开摘

夏日骄阳似火,站在石林大可乡大可村委会小沙河村的一处山头放眼望去,沿着巴江支流大可河的2000亩葡萄枝叶繁盛,如同一床“绿被”,盖满了大片平坦土地。随后,记者来到小沙河村,在大可村委会副书记杨洪云种植的葡萄地里,这几天,夏黑、红提两个品种的葡萄开始渐渐由绿变紫、变红,满头大汗的他正忙着为葡萄抹梢,摘去侧枝,以便让营养聚集到即将成熟的果实上。

“3年前,大可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号召村干部带头发展果蔬产业,经过考察研究,决定种植适宜本地气候、土壤的葡萄,去年开始挂果,有了可观的收益,种植的群众也越来越多了。”杨洪云说,仅在小沙河一个村,种葡萄的村民就达60多户,平均每亩葡萄能为群众带来上万元收入。为了让大可群众将葡萄管养、管护得更好,去年8月,大可乡组织种植大户到大理宾川进行农民经纪人培训,学习种植、管护、销售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如今,大可乡的鲜食葡萄产业已初具规模,上佳的品质颇受客商青睐,以夏黑品种为例,成熟后一串有1—2公斤重,味美多汁甜如蜜,本月中旬,成熟的葡萄将有固定客商前来收购,也可以通过种植大户联系外地市场拉去批发两种主要方式销售。

“果味玉米”带来额外收益

来到结胜村委会雨落甸村,墨绿的玉米叶翻卷着,金黄硕大的玉米棒子压弯了玉米秆。 “去年开始种植的冬早鲜食甜脆玉米,既错开了大春农忙,又可以增收数千元。”雨落甸村村民翠萍看着地里快要成熟的鲜食玉米高兴地说。她一边说着一边掰开一包可以生吃的甜脆玉米让记者尝鲜,放入口中顿时充满了一股清甜脆嫩的口感。

据大可乡农艺师王树华介绍,去年开始,大可乡在气候、土壤条件适宜的田地,大规模推广黏性高、糖分大、口感好的冬早鲜食甜脆玉米种植,冬季开始播种,经过140天生长即可成熟,亩产达到1.2—1.5吨,按两元一公斤的市场价计算,每亩有三千元的收入,与其他品种的玉米相比,冬早鲜食甜脆玉米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好,还能和大春生产错开时间差,农户乐于种植、客商乐意收购。

大可成石林特色农产品基地

枇杷、葡萄、鲜食玉米、玫瑰、核桃、板栗……现在,在大可河沿岸的1万多亩水田中,发展以葡萄为主的水果,以玫瑰为主的鲜切花,以冬早鲜食玉米、洋芋为主的蔬菜等特色种植,在全乡8万多亩浅丘山地发展以枇杷为主的水果,以核桃、板栗为主干果及绿化苗木,大可乡逐渐成为石林的特色农产品基地。

目前,10450亩枇杷在大可落地生根,成为全县蔬菜、枇杷、花卉、苗木、人参果5个万亩种植示范基地之一,现已挂果2350亩,平均亩产值达5230元,全乡最高亩产值达2.3万元,大可枇杷远销省内外。随着枇杷挂果面积增加,产量逐步扩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逐步显现。在枇杷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葡萄、鲜切花、冬早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也在提速,大可乡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工作,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生产者技术水平。

“近年来,大可突出光热水资源好、土地相对肥而多、种植结构调整有基础、农产品成熟早几大优势,按照市场需求和健全产业链的方向调整农业结构,走出了一条特色生态农产品发展的道路,逐渐起到了让群众腰包鼓起来的成效。”大可乡乡长张灿说。

标签: 瓜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