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瓜果种植

我国苹果产业发展与技术变化趋势【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我国苹果产业发展与技术变化趋势

摘要:从产业布局趋势、栽培制度变革以及“土、肥、水”管理技术转变、新砧木品种应用与布局、植保技术变化、加工出口与产品多元化形成等6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苹果产业发展与技术变化趋势,并就变化趋势对苹果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关键词:苹果;产业发展;技术变化;趋势根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调查分析,2012年我国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222.1万hm2和3 370万t,将继续稳坐中国水果产业第一把交椅。但同时随着生产技术进步、栽培制度变革、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利用、各地产业政策引导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变化,我国苹果产业传统生产格局正被逐渐打破,新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变化开始快速呈现。1产业布局持续“西移北扩”,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1.1面积区域性持续增长根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的调查研究,1982-1989年期间和1991-1996年期间,我国苹果产区经历了2次大规模扩展,但自1992年后,受技术进步、区域优势变化、气候变化、信息及物流效率提高等因素变化影响,环渤海湾优势产区苹果面积以5.1%速度持续下降,而黄土高原优势区在1997-2002年种植面积减少后,从2003年至今保持年均4.53%的速度持续增长。目前,从苹果区域布局来看,环渤海湾苹果产区种植面积保持动态平衡,逐步向本区域优势产区集中。黄土高原苹果产区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陕西、甘肃两省增长幅度较大,2012年新建果园面积分别为2.7万hm2和2.4万hm2,我国苹果产业布局持续向劳动力丰富、病虫害少、生产成本低的西北高海拔地区迁移扩展。1.2产量持续增加近年来,受苹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技术进步、果农对果园投资与管理增加、经济效益良好、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苹果产量呈持续增长趋势。2012年全国苹果产量3 370万t,比2019年增加6.7%,约占世界苹果产量的51.8%。伴随面积、产量的双重增长,苹果生产成本也呈阶段性上涨趋势,2012年,全国苹果生产总成本约5.3万元/hm2,较2019年上涨13.8%。2栽培制度快速向“矮砧集约化”变革,逐步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90%的果园是按照乔砧密植栽培模式建立的,技术的缺陷造成多数果园密闭、光照不良、果品质量差、产量低、机械化程度低、劳动量大等诸多问题,在我国各地工业化程度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短缺的严峻形势下,推进苹果产业栽培模式变革已迫在眉睫。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在2007年成立之初就对这一形势作出了准确预判,及时研发和快速推出了“苹果矮砧集约栽培”这一与国际苹果栽培模式接轨的先进技术,并依托体系分布在全国14个省市区的25个综合试验站,进行了相关示范基地建设。2012年在全国建立高标准矮砧集约栽培示范园1.5万hm2,推广应用达2万余hm2。目前,苹果矮砧集约栽培已得到各级政府和果农的普遍认可,海升集团等一批知名涉农企业开始进军苹果矮砧集约栽培领域,我国苹果栽培制度正快速向矮砧集约化变革和推进。这对推动我国苹果栽培制度与国际接轨,节约集约使用土地,实现苹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的战略性转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3“土、肥、水”综合应用技术日趋完善,地下管理重视程度增强随着我国苹果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化肥价格持续上涨且利用率低、东部苹果园土壤酸化程度加大、西部盐碱化程度加大、果品质量普遍下降等诸多不利因素出现,加大以土、肥、水综合管理为主的要素投入,提高果园生态质量和果品质量已成为苹果种植户的共识。果园管理由以往重视地上转向地上、地下并重。“树体保健、全营养均衡施肥技术”、“土壤局部改良、肥水集中供应技术”、“起垄覆膜集雨保墒技术”、“根际注射简易肥水一体化技术”、“苹果园连作障碍克服技术”等一系列土壤新型管理技术日趋成熟完善,并在全国各苹果产区得到广泛和快速应用,这对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水利用效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产量与果实品质、高效利用土地等方面起到关键性科技支撑作用。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3(3)4新砧木、新品种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区域化布局日趋科学合理近年来,我国相继引进和培育了T337、PAJAM1、PAJAM2、圆叶海棠、SH系列、中砧1号、辽砧系列、青砧系列、烟砧系列等优良砧木;玉华早富、红盖露、凯蜜欧、蜜脆、华硕、金世纪、望山红等鲜食品种,鲁加系列、红勋1号等加工专用品种,极大地丰富了国内苹果砧木和品种类型。同时,在砧木、品种应用布局上也更加科学合理,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在全国多家试验站进行了相关区域适应性试验和砧穗组合试验,对砧木、品种及砧穗组合在各主要产区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各生产区域的最佳品种和砧穗组合(表1),并进行了配套栽培技术的研发,改变了以往盲目引种、技术不配套、效益不高的做法,苹果砧木、品种的区域化布局日趋科学合理。5植保技术向精准化、节约化发展,新型威胁性病害出现目前,我国苹果园用药安全程度越来越高,但同时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也逐步增强,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传统人工配制、防效较好的矿物源农药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应用越来越少,致使果园植保投入成本也开始相应增加。因而降本增效、精准化、节约化进行病虫害防控成为当今苹果植保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为此,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对苹果生产中的腐烂病、轮纹病、早期落叶病等三大病害,苹果绵蚜、叶螨两大虫害进行了重点技术研发,一批新技术、新规程、新理念也相应而生,且成效显著,每年可减少果园用药2~3次,降低植保投入30%以上。其中腐烂病发病机理及防控技术出现了颠覆性变化,根据曹克强研究发现,苹果腐烂病病菌孢子在冬季可以正常释放和侵入危害,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浸染率最高,达到63%,造成80%的腐烂病发生在冬季的剪锯口部位,改变了以往病菌入侵时间的认知误区。因而,改传统的春季防治为冬季防治、延迟修剪时间,通过在修剪过程中预防腐烂病,成为防控腐烂病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技术。此外,腐烂病病菌可以由韧皮部向木质部扩散转移,解释了中后期腐烂病很难被治愈的原因所在;陈汉杰发明的药带防控绵蚜技术改变了毒死蜱一手遮天的垄断局面,大幅度降低了苹果园次生灾害的发生;国立耘对枝干干腐性腐烂病实为轮纹病的发现纠正了多年的认识误区;炭疽型叶枯病的出现又成为早期落叶病的一个新的重要威胁性病害,正以黄河故道产区为中心每年约200余km的速度向周围扩展,威胁范围逐步加大。各地植保部门应加大监测力度,一旦发现疑是病例,应及时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根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研发的技术进行科学防控,把该病控制在最小区域内。“看天治病、看虫用药”的精准化、节约化果园植保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和得到广泛应用。6加工出口增长放缓,产品多元化生产局面开始形成在2000年前后,由于我国苹果整体效益低、果品质量差,导致大量残次果的产生,同时由于果汁行业效益相对较好,各地相继大批上马了一大批果汁加工企业,每年可生产苹果汁70万t左右。而近年来随着鲜苹果连年优产高产、价格好,导致加工原料果供给严重短缺,收购价格大幅度攀升,加工企业无序竞购原料,苹果加工出口开始面临国内生产成本和出口成本大幅度上升、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双重压力。根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调查研究发现,浓缩苹果汁的加工年均产能利用率仅为44.49%,致使苹果加工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在苹果果汁加工行业原料严重不足、产能过剩、利润空间极度缩小的情况下,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品范围已成为苹果加工企业的共识。目前,我国在苹果果胶、多酚、香精、膳食纤维、苹果酒、苹果泥、苹果干、干装罐头、苹果醋、果渣功能饲料等多个产品方面进行了相关技术研发和批量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改变了加工行业苹果汁一枝独秀的单一局面,苹果加工行业产品多元化生产局面开始形成。

标签: 瓜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