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瓜果种植

白兰瓜“三膜一砂”种植技术[农广天地]【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白兰瓜“三膜一砂”种植技术[农广天地]

白兰瓜“三膜一砂”种植技术[农广天地]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农广天地]白兰瓜“三膜一砂”栽培技术(20140317):

白兰瓜瓜味甘甜、芳醇爽口,为瓜中的精品,瓜内含有维生素、蛋白酶、钙、磷、铁、硒等丰富的营养,含糖量尤其的高,能够达到13—19度。白兰瓜食后具有清暑解热,开胃消食的功效。它原产于美国,20世纪40年代引进,后经过品种改良在1954年被兰州市政府定名为“白兰瓜”,到现在栽培已经几十年了。随着农业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近几年,兰州市皋兰县当地农业局摸索出一套白兰瓜栽培的新模式,它使白兰瓜的品质有了一个大的提高,这就是“三膜一砂”的技术。“三膜一砂”技术主要是指在普通的大田上铺上砂石后,在上面建造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再进行覆盖地膜来种植白兰瓜,并在内部建小拱棚,也就是“大棚+小拱棚+地膜+砂田”的栽培方式 。本片就详细地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了三膜一砂的技术,并且还介绍了白兰瓜在各个生长时期的管理技术。

相关知识:

白兰瓜是甜瓜中的一个品种,为兰州的著名特产,出口名为“兰州蜜瓜”。白兰瓜的祖籍为美国,本叫香蜜瓜,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时把瓜带入我国,栽种于兰州,大获成功,于是人们称之为华莱士瓜。又由于白兰瓜果肉淡绿,故又有绿瓤甜瓜之称。近年来除兰州之外,内蒙古等地也已试种成功。白兰瓜果皮较厚,比较耐藏,但对温度和相对湿度比较敏感,贮温过低(如3℃以下)容易发生冷害,湿度过高,容易染病腐烂。故在贮藏期间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

白兰瓜“三膜一砂”种植技术[农广天地]【库百科养殖网】

黑斑病是白兰瓜、哈密瓜贮藏后期的病害。

1.症状 被害瓜果形成褐色,稍凹陷的圆斑,直径2~16mm,外有淡褐色晕环,有时内具轮纹,逐渐扩大变黑,甚至变成不规则形,病斑上生黑褐色至黑色的霉状物,为病原菌的子实体。病斑下果肉坏死,呈黑色,海绵状,与健肉易分离。

2.病原菌 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链格孢属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甘蓝生链格孢(A.brassicicola)及瓜链格孢(A.cucumerina)。前二者通常只侵害有伤或贮藏后期逐渐衰变的瓜果。瓜链格孢对叶片危害重。

3.发病规律 三种病菌都经风雨传播[来源:www.novmv.com/],在瓜果成熟,抗病性逐渐降低时才能侵入。田间瓜地连作或前作为甘蓝、花椰菜的、土壤黏重的、生长过分茂密的瓜田发病的较多。此等瓜地的瓜采收贮藏发病较多。冷害、机械伤是病害的重要诱因。贮期长,果柄干缩,果柄处的果肉下陷,易被病菌侵入。薄膜袋密封包装,湿度高往往发病多。

4.防治 甘蓝生链格孢、瓜链格孢病源主要来自田间,故田间加强药剂防治有助于减轻病害。消毒贮库、容器也是必要的。

白兰瓜与哈密瓜极易发生软腐病,采收入库2~3d便可发生。扩展极为迅速,造成很大损失。

1.症状 只危害贮运中的白兰瓜或哈密瓜。病果多自伤口发病,有或无明显的圆斑。果面有时还能龟裂,逐渐水浸状发软,破伤或裂口处常长出浓密或稀疏、白色至灰色的绵毛状物,上有点点黑霉,即病原菌的子实体。 最终病部淌水,迅速腐烂。

2.病原菌 由接合菌亚门内多种根霉引起,最主要的是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

3.发病规律 病菌广泛分布在空气中、土壤内及各种残体上,由伤口侵入。贮运中主要靠接触、震动、昆虫传播而再侵染,机械损伤、冷害造成的伤口是病害的重要诱因。未成熟的果实不易被害。贮温在16~20℃时,危害严重。薄膜袋包装的,湿度大,往往造成严重软腐。

4.防治 采收不宜过晚,尽量防止果实碰伤、擦伤、压伤。贮库应维持在白兰瓜5~8℃,哈蜜瓜在3~9℃,相对湿度低于85%,并注意通风换气,定期翻瓜检查。贮运前以抑菌唑750mg/kg浸瓜0.5min,结合冷藏,效果较好。

标签: 瓜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