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瓜果种植

地方特色树种旬阳拐枣【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地方特色树种旬阳拐枣

旬阳拐枣是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的特产。旬阳拐枣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种植面积大,拐枣原料量大质优,近年来,成为外地客商的抢购农产品,远销南韩、日本等国,拐枣潜在研发价值巨大,市场销路看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地方特色树种旬阳拐枣。

拐枣学名枳椇,为鼠李科枳椇属落叶乔木,又名木珊瑚、鸡爪子、万寿果。该树种用途广泛,果柄富含葡萄糖和苹果酸钾,是酿酒、制醋和制糖的上好原料;果实可入药,有清热利尿、活血祛湿、解酒护肝之功效;木材材质硬度适中,纹理优美,可做建筑、家具和美术工艺品用材,是优良的经济树种。陕西省旬阳县拐枣自然生长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更是向全县山林支柱产业方向发展。2013—2014年,旬阳县的拐枣销量占全国市场销售总量的70%左右。

拐枣在陕西旬阳县分布广泛,目前总种植面积1.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神河、棕溪、关口、小河、麻坪等镇。种质资源丰富,主要有红拐枣、绿拐枣、白拐枣、胖娃娃拐枣和柴拐枣(多为野生)5个变型。作为旬阳特产,因优越的自然条件,旬阳拐枣不仅产量高,果实大,品质优,而且含糖量比其他产区高2%~3%,尤其是白拐枣和胖娃娃拐枣两个品系较佳,果大味甜,耐储藏。

目前,普遍采用现代矮化拉枝技术栽培旬阳拐枣,定植后3~5年开花结果,10年左右进入盛果期,盛果期长达30~40年。生产上应注重种子的采集与处理。在拐枣分布范围較为集中的区域内选择树龄25~30年,树势健壮、无病虫害,结实丰富、产量稳定、无大小年现象的母树上采种。拐枣采种以寒露节气前后为最佳时期,最晚不过霜降,此时的种子已完全成熟,种子成栗壳色,不仅籽粒饱满、富有光泽,发芽率也较高。拐枣种采摘后均匀摊放在干燥、通风处,晾晒7~10天,将种子进行脱粒,去除杂质,再在阴凉及通风处晾2~3天,当种子含水量降到7%~8%时,将种子装入通气的袋子里挂放于通风、干燥处越冬储藏。

拐枣学名枳 ,陕南秦巴山区一大特产,在旬阳主要有红拐枣、绿拐枣、胖娃娃和白拐枣(多为野生)等5种,以胖娃娃和白拐枣两个品种较佳,果大、味好、产量高、耐贮藏。

旬阳拐枣资源丰富,而且产量高、品质优,具有极高的医用价值,其果实、叶子、更梗、种子及根等均可入药,含有1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还富含铁、磷、钙、铜等微量元素和一些生物碱。其果梗可以作为酿酒、制糖的原料,可作香槟、汽酒、汽水等饮料,还可以加工罐头、密饯、果脯、果干等精美食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旬阳拐枣适应环境能力强,抗旱、耐寒、耐瘠薄土壤、喜阳光,多生长在海拔1000m以下的沟边、溪边、路旁或较潮湿的山坡丘陵。定植后一般3-5年开花结果,10年左右进入盛果期,一般株产果梗20-30公斤,20年左右每株可产150-200公斤,盛果期较长,一般在30-40年左右。

拐枣是旬阳一大特产,旬阳拐枣做为抗癌、解酒、护肝、降脂等保健品的主要加工原材料,近年来已发展到2万亩,大量出口韩国、日本、朝鲜等国,已创出特色品牌,在市场上具有很大冲劲。

拐枣在我国栽培利用的历史久远。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南山有枸”的诗句。据《辞源》解释:“枸即枳椇,南山谓之秦岭”。《陆疏》中说:“枸树山木,其状如栌,高大如白杨,枝柯不直,子着枝端,大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古语云:“‘枳枸来巢’,言其味甘,故飞鸟慕而巢之”。另据《陕西通志》记述:“华州(即今华县)有万寿果,叶如楸,实稍细于箸头,两头横拐,一名拐枣,紫红色,九月成熟,盖枳棋也”。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都对拐枣有浓厚的兴趣。前苏联一位学者,对拐枣作过不少研究。他认为拐枣在地球上已有500~1000万年的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果树之一。

拐枣的“果实”,其貌不扬,它没有美丽的色泽,也无苗条的外形,而是棕灰色的,像弯弯曲曲的棒状物,有如筷子般粗细。没吃过它的人决不认为它竟可以吃,以至不屑一顾。可是,当你放在嘴里细嚼慢咽后,才觉得它味如枣,甜似蜜,醇香—甘美,真有点像葡萄干呢!令人吃了还想再吃。

地域范围

旬阳拐枣保护区域位于陕西东南旬阳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8′-109°48′,北纬32°29′-33°13′,东到蜀河镇兰滩村,南到铜钱关镇铜钱关村,西到桐木镇岔园村,北到仁河口镇王莽山村,涉及城关、构元、棕溪、关口、蜀河、仙河、双河、红军、小河、桐木、仁河口、赵湾、麻坪、甘溪、白柳、吕河、段家河、神河、金寨、石门、铜钱关等21镇305个行政村(居、社区),总保护面积13.1万亩,现有生产面积6万亩,年产量1.21万吨。

标签: 瓜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