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瓜果种植

山西苹果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的研究【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山西苹果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摘要:山西省位于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生产地带,苹果产业是当地的优势产业之一,苹果产业的发展对于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及振兴、繁荣当地经济意义重大。通过调查山西苹果产业的现状,对山西苹果的优势和发展差距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关键词:山西;苹果产业;对策及建议1 山西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据山西省业务部门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省果园面积达54.7万hm2,果品产量达613.2万t,其中苹果面积34万hm2,产量468万t,分别占全省水果总面积、总产量的62.2%、76.3%。近些年来,山西果业收入逐年增加,全省果品总产值163,06亿元,其中苹果收入为124.74亿元,占全省果品总收入的76.5%,尤其是我省的部分地区(如临猗、万荣、平陆、吉县等)苹果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80%以上,果业及相关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在50%以上。山西省苹果生产主要集中在运城市、临汾市和晋中市,栽培面积约28.5万hm2,产量为435.8万t,分别占全省苹果总面积、总产量的83.8%、93.1%。截止2010年底,全省30个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的面积为26.9万hm2,占到全省苹果总面积的79.2%,产量为426.8万t,占全省苹果总产量的91.3%。2 山西苹果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2.1 气候资源优势独特的气候条件为山西省发展苹果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境内海拔高,平均海拔900多m,光照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为8~14℃,无霜期110~238 d,全年日照时数在2 200~2 950 h,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度日较差9~16℃,雨量适中,年平均降水量480~510 mm,土层深厚,土壤中含钾量极高,是我国及世界苹果的最适宜栽培区之一,生产出的苹果以其个大、色艳、含糖量高、气味芳香、品质优而闻名国内外市场。2.2 产业规模优势山西苹果栽培规模较大,全省总面积34万hm2。随着我省新发展果园逐渐进入盛果期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我省的苹果生产将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优势区域内苹果单产也逐渐提高,我省苹果产量将继续有所增加,苹果产量规模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出来。2.3 品种资源丰富,优良品种多山西省苹果栽培历史悠久,世界苹果的主栽品种几乎都有栽培,能针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果品。苹果主产区的良种比例普遍较高,苹果中的红富士、元帅、金冠、嘎拉、华冠等优良品种面积平均达到75%以上。2.4 成本价格优势苹果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国际、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比全国和世界平均水平低,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据有关资料,世界苹果的生产成本平均为0.5美元/kg(折人民币3.27元/kg),我国的平均成本为1.69元/kg,而我省平均约0.85元/kg,分别比世界和全国平均水平低74%和49.7%,比国内主要苹果产区的平均水平低10.5%~38.4%。3 山西苹果与国内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3.1 苹果整体质量水平不高无论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消费者对鲜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外观漂亮,而且要求内在质量好,果实无污染。目前,山西省独特的自然优势能生产优质高档苹果,但栽培的优良品种由于管理不当,在色泽、果个、果形上距高档优质相差甚远,达到出口标准的高档果更少。展评会上获奖展品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甚至是万里挑一,它只证明了能生产出达到国际市场要求的高档优质果品,要把展品、样品变为商品。提高优质高档果的比重,还有一段艰巨的道路。3.2 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由于前些年果树发展宏观调控不力,农民盲目引种,加之果苗市场品种混乱,山西苹果在区域结构上主要表现为在适宜区栽培了一些不适宜品种。品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一是品种搭配不合理。早熟品种奇缺、中熟品种不足,晚熟品种过剩。二是鲜食与加工比例不合理。发达国家如美国,45%的苹果用于加工,日本的比例为25%,而我国鲜食苹果占总面积的90%以上。3.3 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世界先进水果生产国及我国山东等省份果园基础设施良好。如日本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达3%以上,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果园普遍采用机械化设施(如开沟施肥机、高效喷雾器、割草机、各种园艺工具、采摘运输机械及选果设备等)进行耕作,我国的山东省80%的果园周边交通十分便利,全是水泥硬化路或柏油路,且都具有灌溉条件。而山西省水果优势产区多数分布在立地条件差的山地、丘陵地区,经济欠发达,果园基础设施差,综合生产能力低下,导致果品产量和质量、生产效益不高。3.4 栽培模式落后以宽行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苹果栽培制度,既省工、省力、优质、高效,又便于机械化作业,在水果先进生产国如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各国已得到广泛应用。而山西省果树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发展时期栽植的,主要采用以乔砧密植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栽培制度,果园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果园管理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果园机械化作业困难,导致果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低下。3.5 苹果产业化程度较低国外苹果的产业化处于较高的水平,如日本批发市场与农协、农民结成紧密的一体化联合体,形成以批发为龙头、以农协为纽带、联合众多农户的一条龙体系,而山西的苹果生产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方式规模小,投入不足,经营分散,缺乏组织,使农民无力抵抗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也使果品公司很难获得优质一致的果品。虽然省内也建立了果农协会,但远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并未完全形成,很难实现产、运、贮、销一体化,限制了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削弱了终端产品的竞争力。3.6 没有建立起品牌优势,无知名品牌当前,在水果市场已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下,山西苹果生产虽然自然条件优越,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但长期以来,一直没能在全国范围内打响知名度,商标名五花八门,形不成整体优势。一方面果农和苹果产区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来进行品牌设计注册。另一方面在苹果批发销售市场上,少数不法分子盗用他人注册品牌,还有些苹果产地只重视品牌注册登记,不重视创名牌和苹果品牌的宣传工作,加之充斥于各地的假冒苹果品牌,使苹果品牌的推销促销作用大打折扣。此外,许多客商来我省收购苹果都是自带包装箱,使山西省许多地方的苹果品牌不能被市场认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够。3.7 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手段落后,导致果业技术推广缓慢山西现行的果树技术推广体系,多数市县设在所属的农业委员会,主产区重点市县设果业局或果树技术服务中心,但乡镇、村级的果树技术推广体制不健全。苹果生产是一项劳动和技术相对密集型产业,生产一线的乡镇没有技术服务网络,技术推广难度加大,从而严重制约了水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另外,由于技术推广经费的严重缺乏,造成果树技术推广部门推广手段落后,科技人员不能有效深入乡村开展技术培训,绝大多数单位没有交通工具,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更无从谈起,农村开展技术培训,靠的还是自行车和两条腿,科技人员不仅辛苦,而且效率不高,致使信息服务不及时,技术服务不到位,试验、示范、推广效果大打折扣。这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应用率和到位率,严重制约了苹果产业水平的提高。4 对策和建议4.1 种植方面4.1.1 调整品种,优化结构,深化产业发展首先,调整早中晚熟的产品比例。目前,山西苹果要注意在适栽区发展适宜的优良苹果品种,同时优化早、中、晚熟品种结构,进行合理搭配。另外,要转变经营思想,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要根据出口目标市场及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以目标市场为导向调整山西苹果的种植结构。其次,合理发展高酸苹果的生产。积极引导果农调整果品结构,有计划地种植高酸度苹果或通过高枝换头等方式将部分甜苹果改造成专用酸苹果,逐步建设果汁加工专用基地。但在发展制汁酸苹果时,一定先要做好国际市场的供需分析预测,以免造成供大于求而价低难卖。4.1.2 加强培训,提升果农素质,提高苹果质量水平没有一流知识的农民,不可能创谴一流的农业。技术培训,是迅速提高农民技术素质最快捷和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在果树生产管理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对果农开展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放映幻灯片、发放果树技术资料、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方法,提高果农和果业技术人员的果园管理水平,提高果业技术入户率和技术应用到位率,大力推广良种良砧苗木、高光效树形、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果园生草、铺反光膜、节水灌溉、树干绑缚诱虫带、悬挂杀虫灯、粘虫板等病虫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推动全省果树管理水平的上档升级,以促进果品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4.2 产业化方面4.2.1 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提高果品附加值产后商品化处理既是提高果品商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从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值构成来看,农产品产值70%以上是通过采后商品化处理和销售环节实现的,采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的比值日本为2.2,美国为3.7,我国只有0.38。山西目前苹果价格低于国内高端市场与国际市场价格,必须下大力气抓苹果商品化处理,按照不同苹果品种的特点,分别做好清洗、分级、打蜡、贴商标、包装等工作,那么我们不仅有价格优势,还可以山西独特的气候条件,增强果品的竞争力,提高果品附加值。4.2.2 完善社会化服务与综合配套技术服务体系,提高苹果产业化水平首先,引导大型龙头企业之间自发组织、自愿参加,形成行业自律组织、沟通信息、规范行业内的生产经营,联合起来参与国内外市场。其次,建立果业合作经济组织。针对山西省苹果以家庭为主的小规模经营方式不适合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的现状,应通过协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提高苹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强苹果生产者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提高苹果安全质量,降低市场风险。4.3 营销方面4.3.1 加强品牌宣传,搞好果品营销,提高市场份额首先,在品牌打造上一定要形成“拳头”,推出自己统一的品牌,用品牌带动效益,以效益促进品牌发展。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做好广告宣传,使山西“壶口”牌苹果、“嶷山”牌苹果等山西知名品牌以崭新的形象进入千家万户。其次,在国内外各大中型城市要增设销售网点,积极开发果品文化、开辟高端市场,扩大销售渠道,通过市场体系建设、信息网络建设、果品促销宣传等,打造2~3个区域知名品牌和1~2个世界知名品牌,扩大山西果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4.3.2 重视和加强果品批发市场的建设 首先,统一规划,合理设置场点,促进批发市场由数量的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化;集中财力把几个发展较早、基础较好、影响力比较大的果品批发市场做强做大,争取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批发市场。其次,进一步完善批发市场功能,提高其现代化水平。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电子报价、电子信息发布、电子统一结算和检测检疫系统,使之适应不断扩大的交易量。4.4 政府扶持方面4.4.1 发挥政策职能 产业化发展主要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企业行为占主导地位。因此,政府职能主要体现在宏观调控政策上,围绕保护龙头企业和农民利益,研究并建立健全苹果质量标准及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研究有助于产业化发展的行政规章,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范市场、企业和个人行为。4.4.2 加大财政投入,促进果业可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在农产品。的生产中大都实行了补贴政策,我国在粮食生产上实行了良种补贴政策。建议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果业的投入力度,整合林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由财政部门整合后统一下拨于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①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和生产装备建设的支持力度;②加强果品的采后处理环节建设支持力度;③加大对果品龙头企业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尤其是从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上扶持出口龙头企业,以带动全省果品生产向产业化、国际化发展;④建议积极发展果业保险,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议完善果业保险体系,提高果业生产保险系数。4.4.3 发挥协调职能,促进我省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产业化经营涉及农业、商业、财政、金融、工商、税收等多个部门。这种条块分割、部门壁垒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农业产销一体化经营的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因此,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协调解决产品购销、交通运输、税收等方面的问题。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工作机制,简化办事手续,形成简单、快捷、高效的工作程序。4.4.4 检查监督服务职能,促进山西果业健康有序发展政府部门要按照国家标准,对企业和产品进行检查监督。要引导龙头企业执行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大执法力度,对龙头企业的产品定期抽检,对产品不合格的企业要限期整改,杜绝无标生产和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护消费者利益。

标签: 瓜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