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瓜果种植

草莓常见根部病害及其防治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草莓常见根部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在世界小浆果中,草莓的产量和栽培面积一直居领先地位。近几年随着保护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草莓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然而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土壤酸碱度失衡等诸多原因,使得草莓根部病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商品品质,防治草莓根部病害成为确保其产量和种植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

1. 草莓常见的根部病害

①根腐病。该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草莓根部,分为两个种类:一个是急性根腐病,多在春、夏两季草莓苗期进行为害,高温多雨季节发生频繁为害严重。发病初期植株叶尖突然萎蔫,不久呈现青枯状,后全株迅速死亡。另一个是慢性根腐病,主要发生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草莓定植后至初冬均可发病,最初表现为下部老叶叶缘变紫红色或紫褐色,逐渐向上发展,最后全株萎蔫枯死,剖开主根可见中柱呈赤褐色。病害适宜发生温度为5~30℃,最适温度为22℃,病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

②黄萎病。保护地栽培的草莓一般从早春开始发病,感病植株外围叶片和叶柄产生病斑,叶缘与叶脉间黄褐色,随着病情发展,病株从底部叶片开始出现萎蔫下垂,最后全株枯死,有的植株一侧枯死,另一侧呈偏瘫状。

该病由半知菌类真菌引起。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6~8年,因此重茬地块发病重。受气温影响较大,当气温在20~25℃、土壤相对湿度在25%以上时发病重,气温达到28℃时停止发病。

③腐霉病。草莓根部受害后变黑腐烂,地上部萎蔫死亡。贴地面果实和近地面果实受害后,病部呈褐色水渍状,果实软腐,病部产生茂密的白色菌丝体。该病为真菌性病害,高温高湿下易发生,连年重茬的地块发病重。

④枯萎病。草莓根部受害后,初期引起心叶变黄绿色或黄色,卷曲畸形,(www.novmv.com)3个小叶中有1~2个小叶变狭小硬化,且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最后全株死亡。叶柄、果梗维管束变褐色或黑褐色。

该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未腐熟的粪便中越冬。病害发生温度为8~36℃,最适温度在28℃左右。种苗调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⑤白根病(冠根腐病)。发病初期毛细根腐烂,逐渐扩展到侧根和主根,根部表面产生白色或灰白色根状菌索。当病根腐烂坏死后,地上部叶片萎垂,不久植株枯死。

白根病菌有性阶段属子囊菌门,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以菌丝、菌索、菌核的形式依附在病残体上越冬。每年的7~9月为害重。酸性土壤可导致病害严重发生。

2. 根部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①轮作。重病田与禾本科作物实行5~6年轮作。保护地栽培可与蔬菜进行轮作,大田栽培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一般情况下不要和茄果类轮作。

②做好种苗检疫。严格限制病区的种苗调运,确保无病区草莓的生产安全。种苗繁育时采用健壮无病苗作为种株,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用脱毒种苗繁殖。

③调节土壤酸碱度。适宜草莓生长的土壤pH值为6~7。近几年随着化肥的连年大量施用,土壤酸化较为严重,我们在山东烟台、济宁等草莓基地测定发现,草莓地pH值一般在3~5之间,土壤酸碱失衡,植株抗性降低。过酸土壤可采用施生石灰的方法中和酸性,每亩施用量以100千克为宜。

④配方施肥。近几年家禽、牲畜在养殖过程中,多采用84消毒液消毒,消毒液在粪便中的残留对草莓为害极大,因此用畜禽粪便做有机肥时,一定要腐熟晾晒3~5天后再使用。一般每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千克、硫酸钾复合肥(15-15-15)100千克、12%过磷酸钙100~150千克、木质素生物菌肥 80千克,其中木质素生物菌肥采取条施或穴施的方法,其他均为撒施。草莓定植3个月后,根据植株长势,确定追肥种类和数量。

⑤药剂防治。根腐病防治采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霜脲氰·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发病初期3天1次,连续灌3次,可以同时防治草莓腐霉病。白根病采用8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交替灌根,预防7~10天1次,发病初期3天1次,连灌3次。发病严重的地块,可与80%乙蒜素混合均匀后灌根,能够同时有效预防草莓黄萎病、枯萎病等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邹城市郭里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邮编:273500)

标签: 瓜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