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瓜果种植

陕西省猕猴桃种植面积(陕西猕猴桃首席专家刘占德:把果实结到农民口袋里)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1|点击次数:

新华社西安4月17日电 题:陕西猕猴桃首席专家刘占德:把果实结到农民口袋里

新华社记者陈晨

这个被疫情延长的“假期”里,55岁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刘占德忙碌如常。

疫情形势严峻时,他在“云端”指导农户管理果园。小区封闭刚解除,他就迫不及待回到试验站,瞧一瞧心爱的果子。最近,他又带着团队往秦岭深处“钻”,四处为猕猴桃找“新家”。

“前几天我们去陕南的汉阴县做项目规划论证,当地准备发展种植10万亩猕猴桃。”这位陕西省猕猴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提起本行,两眼放光,“秦巴山区是猕猴桃的优生区域,种植风险小,收入稳定,带动脱贫前景很好!”

作为猕猴桃产业强省,陕西的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过去,猕猴桃传统产区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近年来,陕西提出“东扩南移”战略,将这一产业向秦巴山区推进。

产业发展规划迈出这关键一步,刘占德是直接推动者之一。

10年前,刘占德团队在秦巴山区腹地的城固县做冻害调查时发现,同等气候条件下,当地的传统经济作物柑橘因晚霜冻害损失惨重,但农民零星种植的猕猴桃却安然无恙。

“历史上,猕猴桃的原产地就在秦巴山区,那为什么现在却很少有人种呢?”刘占德决心一探究竟。他联系当地果业部门,在一块40亩的试验田里试种了12个品种。没想到,3年后就开始挂果了,其中4个品种表现优异。

这让他深感振奋。“在秦岭以北,新树栽下,一般要5至6年才能挂果。”他进一步研究发现,猕猴桃商业化栽培的两大种类——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其野生种质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就在秦巴山区。在这里种植,气候适宜、病虫害少,上市时间比传统产区早,更能抢占市场先机。

眼见为实,当地政府和农民开始慢慢发展起猕猴桃种植。为解决建新园技术门槛高、投入大的难题,刘占德一边带着团队四处指导,一边积极协调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猕猴桃在“老家”秦巴山区重获新生。

近日,记者来到城固县原公镇东原公村,当初的40亩试验田,已发展为占地5500余亩的现代化猕猴桃示范种植基地。在这里务工的贫困户刘振华轻轻按动电钮,喷灌头一齐作业。依靠土地流转、配股分红、利润分成等方式,示范基地带动了547户贫困户脱贫摘帽。

在刘占德团队的直接推动和技术支持下,如今,秦巴山区的陕西省城固、洋县、西乡、岚皋、商南等县,猕猴桃产业从无到有,每亩产值可望稳定在1万元以上。小小猕猴桃,成了困难群众脱贫增收的“金果子”。

而在陕西传统的猕猴桃产业大县眉县,刘占德更是家喻户晓。2009年,从新西兰进修归来的他一头扎进这里的西农大猕猴桃试验站,一干就是11年。

11年间,他带领团队建起了猕猴桃种质资源圃,研发出一套优质壮苗快速繁育体系,果园从建园到达产的时间缩短2年。培育出的“脐红”“农大金猕”等4个新品种,品质好、抗病性强,已示范推广种植近10万亩。

除了在试验站里做科研,指导果农科学种果也是刘占德的主业。几年前,在他的指导下,眉县金渠镇田家寨村的贫困户刘任怀将6.8亩老品种换成了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徐香”,还学会了测土配肥新技术。如今,果树进入盛果期,产值翻了一番,全家人一举甩掉了贫困帽。

“刘老师是我们村的恩人。”田家寨村党支书孙乐斌说,得益于刘占德团队的多年帮助,村里的猕猴桃产业一路发展壮大,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这致富的“奇异果”。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9200元,其中90%来自猕猴桃种植收益。

从果树上“摘”下了小楼、小车的田家寨乡亲们,自发将2条村道命名为“西农一路”“西农二路”,以表达对刘占德等西农大专家的感谢之情。

驻站11年,刘占德青丝变白发。他每年有超过200天住在站里,这里的一枝一叶,尽是牵挂。

经过多年努力,这个位于一片田野之中、昔日荒凉破败的小场站,如今已成为国家猕猴桃育种研究创新基地。在试验站带动下,眉县猕猴桃种植面积从早年间的5万亩发展到如今的30.2万亩,去年综合产值达52亿元。

刘占德说,把果实结到农民的口袋里,是他最欣慰的事。

标签: 瓜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