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瓜果种植

海南诺丽果种植基地在哪里(琼岛“丰”景好 日子节节高)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1|点击次数:
琼岛“丰”景好 日子节节高

在海口美兰区江东田园项目,农户展示刚收割的水稻。 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通讯员 王聘钊 图/文

编者按

在希望的田野上,喜看稻菽千重浪。金秋九月,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丰收的画卷在琼州大地铺陈开来。

9月23日,秋分时节,我们将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本报推出“庆丰收 感党恩——关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跨版报道,通过农民、渔民、新农人、村支书等人的视角,展现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的好“丰”景,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心聚力。敬请关注!

琼岛“丰”景好 日子节节高

在澄迈县福山镇龙凤村,村民们将采摘回来的南瓜装车,运往全国各地销售。 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海口红旗镇墨桥村村民邓景忠:

稻花香里说丰年

■ 海南日报记者 傅人意

山村,从水稻田叶尖剔透的露珠上开始苏醒。9月22日一大早,海口市红旗镇墨桥村,65岁的邓景忠和往常一样,头戴草帽,脚上穿着沾满泥巴的塑料靴子,在稻田里来回“巡逻”,察看水稻长势。

眼下,正是水稻抽穗的时节,鲜绿的稻秆及腰高,穗粒圆润饱满。阳光下,老农人被晒得黝黑的脸上,藏在皱纹里的笑容显得格外耀眼。

“再过20天我这13亩水稻就要收割了!”邓景忠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水稻一年种植两造,今年5月刚刚收割一茬,公司以1元/斤的价格收购。“算下来,我们种植水稻一年的收入大概有3万元,这让我觉得心里踏实!”

9月23日,将迎来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的意义,对于眼前这位老农民来说,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生变化。

墨桥村有近8000亩水田,灌溉设施完备,土地肥沃,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是远近闻名的“粮仓”。但是,前些年,由于种植水稻经济效益不高,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让不少土地撂荒。

2019年,墨桥村和海南昇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5500亩生态优质水稻订单,由公司免费给村民发放1.4万斤稻种,企业统一回收销售,以“企业+合作社+村民”的合作方式布局产业链,打造“琼山福稻”品牌。

“现在村里的水稻有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又有公司收购,村里基本上没有撂荒地。”邓景忠高兴地说,以前,水稻的亩产量才几百斤,一家人能填饱肚子就是丰收。如今,水稻的亩产量不断提高,“我是亲眼看到了水稻亩产从800斤到1000斤,再到如今的2000多斤。听说,这片试验田会达到3000斤!”

邓景忠所说的试验田,正是在墨桥村种植的——袁隆平院士团队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超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面积35亩。他还是这片试验田的“管理员”,日工资120元,这两个月农忙,他的“月薪”近3000元。

“听科研人员说,这个高产水稻如果试验成功,就可以推广到全国各地!到那时,全国人民都可以尝到我们的福稻,我觉得这个丰收的意义更大哩!”邓景忠期待地说。

(海南日报海口9月22日讯)

琼岛“丰”景好 日子节节高

在定安县龙湖镇的一家油茶加工厂内,工人们在晾晒油茶果。 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三亚育才生态区马脚村村民董伟锋夫妇:

勤劳种出“致富果”

■ 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这是一片8亩左右的果园,里面种植近500棵诺丽果树,大小不一的果子挂满枝头。

9月22日一早,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马脚村村民董伟锋与妻子董永燕早早来到诺丽果园,开始新一天的忙碌。

每个月,董伟锋和妻子都会采摘新鲜果实,这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而如今他们的干劲更足了——9月15日,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三亚会场活动在天涯区槟榔村举办,董伟锋捧回了“明星农民”证书,一家人脸上都笑开了花。

“对我们来说,这是肯定,也是一种激励。以后,我们夫妻俩要更加勤奋,多学技术,将诺丽果种好。”董伟锋说,不仅要将自家的诺丽果管理好,还要带领其他村民一起种好,共同致富奔小康。

对于董伟锋家来说,诺丽果就是“致富果”。“诺丽果易种植、产量高,收益也不错。依靠它,每年有七八万元收入,行情好时能达到10万元。”董永燕说。

2017年,马脚村定点帮扶企业启动精准帮困扶贫计划项目,将诺丽果树苗免费发放给37户村民,鼓励村民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种植诺丽果树,以此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董伟锋夫妇是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们2017年起种植诺丽果,2018年开始有收成。董伟锋算了一笔账:“起初,每个月有3000元左右收入。随着技术提高,产量也增加,按照每棵每月产果20斤算,除去成本,每月大概收入七八千元。”

种了4年诺丽果,董伟锋也成了土专家。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作为高效热带作物,诺丽果管理简单,病虫害少,半年就可结果,年亩产可达到8000斤左右,且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待诺丽果成熟后,帮扶企业会向我们收购诺丽果,用来制作诺丽果酵素等系列产品。”

“过去,他喜好喝酒,无所事事,如今,他成了诺丽果种植专业户,还当起‘老师’,传授种植技巧。”董永燕说,种植诺丽果后,董伟锋变得勤快、踏实、肯干。

“诺丽果丰产丰收,家里也添置了新家具、新家电,日子越过越红火。” 董永燕说。(海南日报三亚9月22日电)

白沙新高峰村村民符国华:

搬出深山生活甜

■ 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这个月刚收完一轮芹菜,天气转凉了,下月就要开始种植红托竹荪了!”9月22日上午,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新高峰村菌菇种植基地,基地主管符国华正在忙着安排村民们松土、起垄,并逐一检修遮阳大棚等设施。

在室内大棚种植芹菜,看似并不划算,但听完符国华一番娓娓道来,海南日报记者觉得“值得”。

“芹菜根系较为发达、耐旱,有利于改良土壤,对接下来轮作红托竹荪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符国华说。

菌菇(红托竹荪)种植是新高峰村集体经济第一份产业。红托竹荪不仅富含蛋白质,还含有20余种氨基酸,具有较好的食补功效,近年来每斤售价为50元至100元,且市场行情持续走俏。

随着整村生态搬迁的实施,年过五旬的符国华与其他百余户村民一起,从位于海南鹦哥岭腹地、距离白沙县城约60公里的南开乡高峰村,搬到了位于牙叉镇新建成的新高峰村。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两层民居,过上了新生活,也鼓足干劲开始尝试发展新产业。

去年底,在白沙有关部门的帮扶下,新高峰村引进优质农企,以“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投入资金建设占地50余亩的菌菇种植基地,共设置9个室内大棚以及橡胶林下1个简易棚,并雇请了符国华等8名村民当固定工人负责日常管护事宜。经过多轮培训,符国华成为菌菇种植基地的主管。

“这种菌菇喜欢阴凉,夏季高温并不适合种植,刚好轮作一下其他蔬菜,能让土壤实现生态修复,为接下来种植红托竹荪做好准备。”符国华介绍,今年7月至9月,工人们在这里零散种植了不少芹菜,喜获数千斤收成。

截至目前,该基地共计收成红托竹荪1万余斤。“以前在深山活了大半辈子,只懂得割胶,哪里懂得种植菌菇。”谈及如今的产业发展,符国华感慨道。

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按照生态搬迁补偿协议,白沙有关部门已为每位村民就近补偿10亩可开割的橡胶,搬迁新居将近一年来,大伙住上了新房子,产业发展也是蒸蒸日上,他对于靠勤劳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海南日报牙叉9月22日电)

儋州市大成镇新风村党支部书记陈乾丽:

美丽村庄产业兴

■ 海南日报记者 林书喜

9月22日,走进儋州市大成镇新风村,只见村道干净整洁,村里古树参天,风景怡人。

“自从村里的民宿开业后,每个节假日都有游客前来入住。”新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乾丽说,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村里的民宿客房爆满,还带动了农家乐的收入。

这是新风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喜人成果。近年来,新风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该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陈乾丽说,为了改变村庄落后的面貌,以农旅融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村党支部多方协调资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动员村民投工投劳,完成农村道路、供电供水、照明设施、垃圾收集、污水处理设施、田洋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等11个民生工程项目建设。

脱贫致富奔小康,不仅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更要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村党支部坚持扶志扶智,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以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为主,辅以开展就业培训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的内生动力。”陈乾丽说。

“我们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1户870人,通过槟榔种植、笋壳鱼养殖、生态猪养殖、生物质颗粒生产等4个扶贫产业项目,已全部实现脱贫。”对于村里的脱贫户情况,陈乾丽如数家珍。

他说,除此之外,村“两委”还积极联系碧桂园海南区域,建设“花语新风”民宿,项目建成后于2020年8月无偿捐赠给新风村集体,目前由儋州市乡村振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运营管理,村集体一年可获得59万元的经营收益。同时,村委会还委托海南富森木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发展生物质颗粒产业项目和农林三剩物热解发电项目,委托海南贤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发展百香果种植产业项目等,不断夯实村集体经济的基础。

近几日,陈乾丽正在儋州市滨海新区参加为期5天的全市农村(社区、农垦区)党组织领头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培训班学习,他希望通过培训,给自己“充电”,更好地引领乡村发展。他希望,村里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迎来大“丰收”。

(海南日报那大9月22日电)

乐东望楼港社区党支部书记符天友:

年年有鱼“晒”幸福

■ 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楠

金秋九月,正是农忙季节,还未走进乐东黎族自治县利国镇望楼港社区,便闻到一阵阵鱼干的香味。社区内,一派忙碌的场景,趁着天气晴好,渔民们将打捞来的新鲜小银鱼进行晾晒,晾晒网上、房前屋后,家家户户的空地都被一排排鱼干铺满。

经过阳光的洗礼,一筐筐晒好的鱼干会被送到位于社区内的加工点。近200平方米的空间中,烘干车间、加工车间、包装车间、冷冻储存室一应俱全,工作人员正加紧作业,不时有渔民进出,带来沉甸甸的鱼干。

9月22日早上9时许,望楼港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符天友同往常一样来到加工点,查看鱼干的品质。

“打捞上的鱼虾,经品牌化包装后,价格比原本翻了一倍。”在加工点,符天友和工人们一同忙碌。他说:“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中秋假期车间仍正常运行,有工作人员值守,确保能第一时间将送来的鱼干进行加工。”

和如今的热闹不同,2004年以前,望楼港社区还是个小渔村。当地的村民靠出海打鱼谋生,虽然有几百艘渔船,但捕获的大多都是卖不上价的小鱼小虾,渔民收入普遍不高。

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符天友将目光转向了鱼产品深加工。2018年,符天友和其他几名党员干部自掏腰包,带头出资12万元建设厂房,购置设备。在乐东县政府的支持下,他们获得专项扶持资金50万元,成立了“社区控股+党员干部参股”的集体企业海南望楼港海产品实业公司。2019年,通过与海南宏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望楼港的鱼产品搭上了电商快车,得以销往全国各地。

不仅如此,望楼港社区还盘活了社区内闲置土地、房屋等资产,办起了超市、渔家乐、归港民宿,打造乐东水产养殖和渔业旅游培训基地。

“现在已经有人预定国庆期间来这里住宿了。”符天友的语气中有藏不住的喜悦,“望楼港的人们拿着一筐鱼去换一筐米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符天友说,接下来,望楼港社区还将利用好自身的渔港资源,推进望楼港二级渔港升级改造项目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地,规划发展休闲渔业,打造农旅融合、休闲渔业的新市场,增加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海南日报抱由9月22日电)

文昌返乡创业大学生林健乐:

电商拓路富农家

■ 海南日报记者 李佳飞

9月22日清晨,文昌市会文镇凤会村老林农庄的莲雾果园里,涌进一拨来自海口的年轻人。他们一边深呼吸着田园清新的空气,一边忙着在葱绿的果树旁取景、拍摄。一旁果园的主人——66岁农民林日钢笑得合不拢嘴。

“自从阿乐回村,我的莲雾就从不愁卖,还常常有人慕名来参观。”林日钢开心地说道。

林日钢口中的“阿乐”,原名林健乐,是一名“80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2017年发起创办文昌市网商协会,此后自费拍摄了数条视频短片,在网上宣传推介家乡风土人情,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

凤会村临近官溪温泉,得益于天然温泉水的滋养,当地莲雾、荔枝等农产品有口皆碑,品质出众。

“酒香也怕巷子深嘛!”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镜的林健乐,言谈举止斯文,但由于经常穿梭于田间地头,原本白皙的皮肤已经晒成了棕色。他说,返乡创业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他深知农民的辛苦,就想用自己所学,帮助亲人和家乡父老。互联网时代,通过“触网”拓宽农产品销路,并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是他探索出的一条成功之道。

为达到好的推介效果,阿乐常常走进果园,站在镜头前,开通视频直播,让网络另一端的消费者及时看到果园实景和采摘的过程。

“瞧,这就是温泉果地的莲雾,大个,咬一口……嗯,超多汁,脆爽甘甜……”镜头前的阿乐,头戴草帽,肩挂擦汗的毛巾,仿佛一名富有管理经验的老农,他口齿伶俐,一边展示成熟的果子一边吃了起来,让人忍不住想要“剁手”下单。

当然,除了直观的展示,林健乐还深入了解当地民间习俗,将传统文化融入他精心剪辑的宣传视频,浓浓的乡土气息传递着家的温暖。

在阿乐的帮助下,产自老林农庄的黑金刚莲雾供不应求,50亩果园也成为远方来客游玩的热门打卡地。

“不止莲雾,还有其他农户的荔枝,阿乐一季就实现了100多万元的成交额。”林日钢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今年村“两委”换届,阿乐被村民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海南日报文城9月22日电)

琼岛“丰”景好 日子节节高

海口市云龙镇的三十六曲溪湿地公园内,稻田金黄。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上半年海南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上半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2.77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

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以2019年上半年为基期,两年平均增长4.1%

全省种植业产值同比增长5.3%

两年平均增长6.0%

拉动农业产值增长3.0个百分点,是农业增长的主动力

全省林业产值同比增长1.6%

全省畜牧业产值同比增长8.9%

渔业产值同比增长7.5%

两年平均增长2.8%

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

受伏季休渔期和水产养殖清退工作影响

上半年全省水产品产量75.33万吨

同比增长7.0%

原标题:琼岛“丰”景好 日子节节高

标签: 瓜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