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花卉种植

斗南花卉种植基地(斗南小村庄成长为“亚洲花都”背后: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中新社昆明10月8日电 题:斗南小村庄成长为“亚洲花都”背后: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作者 缪超

8日凌晨,花农徐慧芳带来近万支非洲菊“秋日”,在“亚洲花都”——云南昆明斗南国际花卉中心被订购一空。她告诉记者,“种植非洲菊,越来越受花农青睐,种苗成本近些年下降不少,利润空间随之提高。”

距离100多公里外,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玉溪九溪基地内,工人们每天繁育出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非洲菊组培苗,大部分实行“零专利费”给花农使用,保障着市场对这类花苗的旺盛需求。

30多年前的斗南,只是云南昆明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如今每天有上万人次在斗南国际花卉中心内进行交易,数量庞大的鲜切花从这里始发,运往中国各地以及日本、越南、沙特阿拉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斗南目前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花卉交易市场,记者走访斗南发现,在它的成长背后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科技创新。

2004年,李绅崇研究生毕业进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当年根据云南花卉发展情况和科技需求,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了花卉研究所支撑产业发展。

花卉产业发展初期,农民种一亩鲜花一年可收入10多万元人民币,当时一度出现激烈抢购种苗现象。另外,随着花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市场对新品种需求不断增加,病虫害和土壤连作障碍问题不断出现。

“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攻克。”李绅崇说,花卉研究所成立之初,主要承担起种苗繁育和高效栽培技术工作。

但随着以斗南为中心的云南花卉产业继续发展,花卉研究所有了新任务。“云南花卉交易品种多数是从国外引进,为此需要支付高昂专利费、知识产权费。”李绅崇说,“这抬高着花卉种植成本,限制了产业快速发展。”

为打破国外对花卉品种垄断和定价权,需要云南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花卉研究所运用云南“植物王国”丰富的种质基因资源,与外来花卉基因相结合,不断培育出适应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花卉新品种。

目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所已选育花卉新品种317个,获授权236个,其中国际授权3个,申报专利190项,研制国家、行业等标准61项。

“我们不断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后,提出了‘零专利费’使用方式,快速推广应用自主品种,使得农户种植成本下降。”他告诉记者,此举影响了国外引进品种的价格,“国外知道我们具备了自主研发新品种的能力,如果他们的品种不降价或新品种不进入中国市场,我们也可以自己育种,所以引进花卉品种的价格也降下来了,好的品种也在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庞大的市场,至少在品种引进上有了一定话语权。”

记者在斗南国际花卉中心了解到,包括月季、满天星、非洲菊、康乃馨、绣球等大品类鲜花中,均有云南自主研发育种的品种。

近些年,科技创新一步一步支撑斗南小村庄成长为“亚洲花都”,未来科技创新还将引领“亚洲花都”进行一场产业革命。

在与斗南隔滇池相望的晋宁,一家数字化、智能化企业里,工人正将从温室无土栽培出的无数小盆玫瑰在流水线上进行包装,迅速运输至上海、深圳、广东。

该公司负责人周勇告诉记者,这是公司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共同引进并改造升级的现代化生产模式,“希望在云南引领智慧花卉发展方向,推进花卉产业精准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完)

标签: 花卉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