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花卉种植

花树种植(丹参栽培技术要点揭秘)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14|点击次数:

丹参栽培技术要点揭秘

王景蕊

丹参, 别名郗蝉草、 奔马草, 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中医入药的药材主要选择该植物的根部, 经过切片晾干后方可入药。 丹参是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 用量大、 销路好、 价格稳定, 目前, 丹参可分为野生丹参和人工种植丹参。 野生丹参品质好, 疗效显著, 但产量低, 主要产地为四川、 安徽等地。 人工种植丹参虽然产量大于野生丹参, 但其有效药用成分含量远不如野生丹参。 当前对丹参的年需求量已高达 16 000 t 且仍以 5% 的速度逐年增长。当前由于市场需求日益增大, 加上天然种植面积的逐年减少, 野生丹参的产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

一、 仿野生栽培

仿野生栽培是指在没有或只有少量野生药材的自然环境或类自然环境中, 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培育野生目标药材。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 近年来, 各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始着重研究对丹参的仿野生种植, 仿野生丹参的种植前提是要选用在原生环境中培育出的种子或根茎。 在种植药材的过程中实施最低限度的人工干预, 使其还能如同在野外生长一般自然生长, 最终生产出高品质的仿野生丹参。 这种仿野生栽培既能保证丹参的品质, 又能提高产量, 是较为理想的栽培模式。

二、 栽培地及栽培技术

鹤壁是河南省的地级市, 位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 全年光照时间长, 日照充足, 雨量充足, 属于温热带半湿润气候。 鹤壁市龙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鹤壁市淇滨区上峪乡鹿场村魏家沟, 背靠太行山系, 气候环境与地理环境适宜。 鹤壁市龙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荒山 333.33 多 hm 2 , 从 2018 年开始采用 “林下仿野生种植” 模式进行丹参种植, 目前, 合作社采用该模式种植丹参面积已达 66.67 多 hm 2 , 每 667 m 2 产丹参 300 kg( 干品 ) ,产品质量也有很大提升, 比传统种植效益增长 15% 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 为乡村振兴产业带动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经过多年种植, 该合作社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宜豫北太行山地区应用的丹参仿野生栽培技术。

丹参仿野生栽培技术根据太行山野生丹参生境调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方差分析等手段, 确定丹参仿野生种植的土壤条件和立地条件; 采用以草治草、 生物防控、 重施生物有机肥等绿色种植技术, 减少除草剂、 化肥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采用诱虫灯、 黏虫板、 诱捕器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减少农药使用量, 实现生产原生态。 采用该模式种植丹参既能保持地面不受太阳直射、 减少水分蒸发, 又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 形成立体种植格局。

(一) 选择适宜地块

丹参扎根深度可达 60~80 cm , 属于深根系植物, 土壤pH 为 6~8 , 都呈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土质黏重, 有物遮挡光线的地块不适合丹参的种植, 野生丹参常见于路边、 河边等地。 丹参喜好高温湿润的生长环境, 且具有耐寒耐旱的特性, 种植时应选择地势高燥、 土层深厚的土地; 在丹参种植过程中, 若出现积水会导致丹参根部腐烂, 无法入药, 因而还要选择土壤质地较为疏松, 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 以减少积水状况的出现。 可以采用间作套种模式在林果树下种植, 也可以在丘陵山区的路旁、 沟边、 林边种植,合作社主要在林下种植。

(二) 精细整地

精细整地是在播种实施的, 可以疏松土地, 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 有利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对养分的分解与转化, 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整地前每 667 m 2 需要施用农家肥2~3 m 3 、 磷酸钙 50 kg 、 硫酸钾 15 kg 、 硫酸锌 2 kg , 丘陵旱地可加施高效抗旱剂 1 kg , 然后深耕细耙, 精细整地,耕地深度应达到 25~30 cm , 整好等待播种。

(三) 科学繁殖

仿野生种植模式选用太行山区原有的红丹参品种, 引进推广豫丹参 2 号、 豫丹参 3 号和鲁丹参系列优良品种。丹参的繁殖方法有种子育苗法、 分根法及扦插法等。 该种植模式采用分根法和种子育苗法。

1. 分根繁殖方法。 立春到惊蛰这段时间 ( 3 — 5 月) 是最适合用该方法种植丹参的。 首先, 选择直径 1 cm 左右,长势粗壮, 色泽红亮、 无腐烂迹象的 1 年生侧根作繁殖用种根, 将选好的种根切成 3~5 cm 长的段, 按行距 25 cm ,株距 20 cm 挖穴, 每穴放 1~2 段切好的种根, 根端上端向上放置于坑内, 然后在上面覆土 3 cm , 注意覆土不能太厚,以免影响出苗。 每 667 m 2 需种根 60 kg 左右。 在气温 15~17 ℃ 是会萌生不定芽, 且谷雨前后 ( 4 月中下旬) 会出苗。

2. 种子育苗繁殖方法。 北方地区一般在谷雨前 ( 4 月上中旬) 进行播种, 选择撒播的方式在整好的育苗田按行距30~40 cm 开沟条播, 播前需对种子进行清洗, 覆盖地膜的可适当提前播种。 因丹参种子细小, 种子发芽率 70% 左右且容易出现出苗不齐的情况, 播种时, 注意覆土不能过厚,以免影响出苗。 苗高 5~10 cm 时需移栽大田, 移栽时行距30 cm , 株距 20 cm , 每 667 m 2 栽种 8 000~10 000 株。定苗后, 发现缺苗断垄现象, 要及时补栽补种, 保证全苗, 为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四) 田间管理

1. 中耕除草。 丹参生育期一般需进行 3 次中耕除草, 第1 次应在 5 月参苗高 15 cm 左右时进行, 第 2 次、 第 3 次分别在 6 月和 8 月杂草生长旺季进行, 也可以在种植前整地或苗期进行化学除草。 合作社正在积极探索以草治草、 二次旋耕除草等新技术, 从而解决长期依靠除草剂和人工除草的问题, 既从根本上解决草荒和除草剂污染问题, 又解放劳动力、 节省人工除草成本。

2. 科学施肥。 丹参为多年生深根类植物, 在种植前一定要保证底肥的充足, 每 667 m 2 施 5 000 kg 农家肥作为底肥,然后深翻 30~40 cm , 确保打破犁底层 (亚表土层)。 如果没有深翻犁底层会严重阻碍丹参根系的生长。 施肥足不要追肥, 如果底肥施用量不够, 出现脱肥现象时, 可结合中耕视植株长势适量追施复合肥。 具备田间的可应用喷 ( 滴 ) 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均匀灌溉, 平衡施肥。

3. 摘花除蕾。 丹参长花会影响根部的产量与质量, 一项研究发现, 摘花除蕾的植物根茎比不摘花除蕾的植物根茎可重 50% 以上。 因此, 为了促进丹参根部生长, 除留种田外, 要分批将所有花蕾花朵摘除, 以保证营养更多的流向根茎部分。 采取这一技术措施, 可以较大幅度地提升丹参的产量和品质。

4. 病虫害防治。 丹参生长期间虫害很少但病害较多, 主要有根腐病、 叶斑病等。 丹参防病害需要以预防为主, 选择合适的土地与培育方式进行育种。 根腐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 主要危害根部, 能使地下根条发黑腐烂, 吸收水分和营养的能力逐渐降低, 最终导致地上茎叶枯萎死亡。高温多湿易于该病发生, 因而在高温多雨季节,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出现雨涝, 要及时排水, 保证无积水, 避免病害发生。 如果发病, 可在发病初期用 50% 多菌灵 1 000倍液浇灌。 叶斑病病害分部较广, 会造成植物的减产, 严重时甚至可减产六成以上。 通风不良、 过密种植易导致该病发发生, 患病叶片上出现病斑, 如果发病要及时除去患病组织并选用哈茨木霉菌 300 倍液直接喷洒于患病叶面。丹参的主要虫害有蚜虫、 棉铃实夜蛾等。 在丹参生育期可通过采用诱虫灯、 黏虫板、 诱捕器等绿色防控技术对害虫进行诱杀, 防止虫害发生, 生产原生态、 高品质、 产量高的丹参产品。

丹参栽培技术要点揭秘


(五) 收获整理

丹参在生长一年或一年以上后, 其药用成分丹参素含量丹参酮 ⅡA 才符合标准, 方可采集。 春季和秋季是丹参的主要收获季节。 收获期较长, 11 月上旬茎叶枯黄时到翌年萌芽前均可刨收, 种植后的第 2 年霜降至冬至为丹参的最佳收获期。 当丹参地面植株部分茎秆变为枯黄色, 且叶片已经老化脱落时采集。 过早采集会导致丹参的根茎部分过于鲜嫩, 水分含量大; 过迟采集的话会因为新芽萌发而消耗丹参根茎部分的养分, 降低丹参质量。 丹参易晴天收获, 收获时先将茎叶割去, 然后挖一深沟 , 依次将根挖出。在采挖的过程中, 需将丹参整个根系挖出, 注意不要挖断丹参的根条。 挖出后将根放原地晾晒, 待其软化后抖去泥土, 去除丹参的地上组织部分 (茎、 芦头等) 用手一株株地把根理顺, 然后运回至晾晒场。 运回过程中不得碰水或是淋雨。 丹参干主要有自然晾晒、 烘干和真空干燥三种制作方式, 将干燥好的药材储存于阴凉干燥处防止发霉、 受潮, 然后就可出售。

三、 结语

丹参的自身质量与生长环境息息相关, 而仿野生丹参产量远超于野生丹参产量, 且品质相似, 故应加大对仿野生丹参的种植力度。 鹤壁市龙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林下仿野生种植” 模式经过实践已经展现出了一定的可行性, 通过这种模式一定可以实现仿野生丹参的量产, 为我国的医药行业提供更多的优质药材。

标签: 花卉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