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蛤蚧

蛤蚧繁殖技术_养殖方法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09|点击次数:

蛤蚧繁殖技术

(一)蛤蚧的种源获取

1.引种 蛤蚧的种源可从蛤蚧养殖场引进,也可自己到野外捕捉。一年四季均可捕捉,但春夏之间较易捕捉。傍晚或清晨,在野外听到有蛤蚧叫声,随叫声寻找洞穴诱捕。.捉住后即放人竹筒或笼内。也可在晚上用光照射,也容易捕捉。

2.雌雄鉴别 蛤蚧性别外观上差异不明显,以下几点有助于鉴别。

(1)尾部鉴别:雄性蛤蚧尾基两侧各有一明显鳞突,而雌性的鳞突细小。

(2)腹部鉴别:雄性蛤蚧在泄殖孔下方两侧有较为明显的2个小突起,称为荫茎囊,上有一小开口。用指轻压囊孔的稍后方,如见到有一对赤色半荫茎从泄殖孔两侧伸出,可认为是雄性。否则为雌性。

(3)外表鉴别:雄性蛤蚧体显瘦,体躯稍黑,花纹较粗;雌性体显粗肥,身体显黄色,花纹较细。

3.雌雄比例 在繁殖期间,雌雄蛤蚧的比例,以10—12:l为宜。如配比不当,雄蛤蚧会因夺雌性蛤蚧而互相争斗。

(二)产卵期蛤蚧的管理 产卵期间的蛤蚧,需要消耗较多的营养物质。为防止产软壳蛋,出蛰后对雌性蛤蚧就要多喂适口性较好的昆虫,并适当增喂些贝壳粉、食盐等。应把受破损的卵或非受精卵消除掉,要防止卵被雄蛤蚧吃掉,也要防止被蚂蚁破坏掉。

(三)蛤蚧的孵化

1、产卵 蛤蚧4—5周龄、体长达13厘米以上、体重约50克时达性成熟。5月初进行第一次交配产卵,大多在天黑之后交配。产卵时,蛤蚧用后脚将卵挤压到墙壁上。几分钟后,卵粘在壁上。蛤蚧每年产卵4次,每次间隔50天,大多每次产卵1对,个别产1对以上。卵的大小、形状不一,多数呈圆形。刚产出的卵为软壳,在空气中约暴露o.5小时壳变硬。壳硬化之前,雌蛤蚧一直守护着,不让任何生物接近。待壳变硬后离开,不再理会。雄蛤蚧有食卵和小蛤蚧的习性,因此,在人工养殖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卵和小蛤蚧被雄蛤蚧吃掉。可用纱布罩将卵保护,或把卵收集起来。也可将待产的雌蛤蚧放到笼内饲养。在笼内用纸格将其分开,笼外用布遮光,让雌蛤蚧安心产卵。纸格内侧贴一层薄纸,卵产在纸上,便于收集蛤蚧卵。

2.孵化 在自然条件下,蛤蚧卵不是由雌性蛤蚧,也不是由雄性蛤蚧孵化,而是靠自然气温孵化。孵化期的长短与产卵时间及温度有关。7月上旬之前所产的正常受精卵,在当年10月份能孵出小蛤蚧,约需100—120天。如人工孵化,在湿度适宜的情况下,温度控制在30—33℃,经70—80天可孵化出小蛤蚧。7月中旬以后产的卵,如达不到所需温度,需要到第2年才能孵出小蛤蚧。

(四)小蛤蚧的饲养 由于雄蛤蚧有吞食小蛤蚧的恶习,因此小蛤蚧孵出后,应与大蛤蚧分开饲养。可将它们放到饲养箱内,在箱内放一些砖石之类的物体,形成缝隙。小蛤蚧喜栖息在缝隙内。刚孵出的蛤蚧重约5克,个体小的仅2—3克,体长6—7厘米。未蜕皮前体呈灰褐色。孵出后的2—3天内不吃食也不活动。;第3—4天开始摄食蚊子、苍蝇、豆象以及其他昆虫的幼体。这时的吃食习性与成年蛤蚧相同,但食量小。如把饲养箱放在蚊子较多的地方,它能白行捕捉,无需喂其他昆虫。

标签: 蛤蚧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