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雏鸡的培育与管理【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雏鸡的培育与管理

耿 莉 (黑龙江省军川农场畜牧服务中心 黑龙江萝北 154244)

1 育雏前准备

育雏室要及时维修,做到保温干燥,采光、通风良好;使用前,所有设备、用具洗刷干净,集中于育雏室,进行消毒,按房舍福尔马林1毫升/立方米和高锰酸钾5.5克/立方米薰蒸消毒地面,墙壁用10%石灰乳洗刷。清除育雏室四周及运动场所杂草和污物。制订育雏计划,根据育雏室大小、生产任务和各种条件,提出年养批数和雏鸡数。否则,雏鸡发育不好。备好常用药品和疫苗记录用品。接雏前3天,铺好5~10厘米厚垫料,且与保姆伞相距15厘米,安装好所有设施,并进行试温。结合当地饲料来源及品种特点,选择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的饲料进行配制,从而达到耗少、成本低、饲料转化率高。

2 适时饲喂

雏鸡绒毛干后3小时,即可接入育雏室,在开食前尽早让雏鸡自由饮用0.01%高锰酸钾清洁水,水温18℃左右,1星期内每天早上饮用一次,也可在饮水时,每100毫升加入葡萄糖30~50克,核黄素20~50克,青霉素20万单位,连续喂3~4天。雏鸡出壳后14小时,或雏鸡群中有1/3个体有寻食表现,即可开食。开食时,应用手轻敲纸板或料盘,诱导摄食。开食饲料一般多选用全价雏鸡颗粒料,7~10天后改用粉料。应少喂勤添,时间以半小时为宜。随雏鸡日龄增长,逐渐增加饲喂量,不同品种雏鸡的采食量稍有不同。一般生长发育快的鸡种采食量多15%;生长发育慢的鸡种采食量约少10%。干粉料让雏鸡自由采食;湿料每天分5~6次喂饲。做到少给勤添,不喂发霉变质饲料。雏鸡1周龄后,每星期喂一次砂砾。100只雏鸡每次可喂直径2毫米的砂砾450~500克,可将砂砾撒在饲料上或另铺设砂盘,让雏鸡自由采食,促进肌胃消化机能,提高饲料转化率。

3 调整环境

雏鸡第一星期的适宜温度为30~33℃,以后根据雏鸡大小、强弱、育雏方式和季节进行调节,每星期下降2~3℃。育雏温度掌握原则是刚出壳宜高,大雏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阴雨天夜间和冬天略高,晴天、白天、夏天略低,具体检查室温时,应根据雏鸡动态决定。适宜温度,则雏鸡精神饱满、活泼好动、食饮旺盛、休息时头腹部伏地伸直,分布均匀,料、水供应足时不叫;高温时,则远离热源,张口呼吸,两翅张开,饮水增加,排软便;低温时,则精神迟钝,毛羽竖起,聚集于热源附近或角落叫,打堆,消化不良,采食下降。此外,有时由于垫料太薄或弄湿而感觉寒冷,站立围集,应及时加厚或更换垫料。

雏鸡脱温有个适应过程,开始白天不加温,晚上给温,经5~7天鸡群适应自然气温后,才停止加温,切勿突然脱温或温差下降太大。雏鸡脱温大概时间,春季20~30天;夏季早晚给温10天后,秋季10~15天;冬季30天后。应根据各地实际温度灵活掌握。

育雏初期,育雏室湿度应接近孵化器内的湿度70%,(www.613935.com)特别是早春和干旱地区,加上保温强制性加温时,必须保持一定湿度。否则,雏鸡失水过多,卵黄吸收不良,羽毛脆弱,趾干瘪,呈“脱水”现象。但湿度过大,则体热难以散发,采食减少,饲料易霉变,病菌、寄生虫卵繁殖,在阴雨季节,应尽量保持垫料干燥,预防球虫病、曲霉病发生。给湿方法,在保姆伞下或雏室内增设水盆供湿。

通风,可排出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保持育雏室空气新鲜。有害气体在高温、高湿情况下对雏鸡危害最大。在不影响舍温情况下,作间接通风,不能直接以穿堂风吹到雏鸡身上,以免受凉拉稀。

育雏前3~7天需终日光照,有利于采食、饮水和熟悉环境。以后可采用间歇光照,让雏鸡活动与休息。但是,光照制度必须从初生雏开始,最迟不超过5~6日龄。平面育雏,在风和日暖及午后让雏鸡到室外活动,获得日光,即助消化,增进机体健康;分层笼育,没有日光照射,则需在每千克饲料中加维生素D3 200单位。光照强度,通常采取出壳至3~5日龄,光照强些,尔后逐步减弱,使雏鸡能正常采食、饮水为度。开放式育雏,白天适当遮光,这样有利于雏鸡增重,减少能耗,提高饲料转化率。

雏鸡生长快,要随时调整密度,平面育雏初期每平方米20~30只,逐渐调整至6周龄10~15只,分层笼养的密度分别为50~60只和20~30只。要根据气温变化、鸡龄大小、鸡种类型和饲养环境灵活掌握。气候寒冷,可适当多养几只;天气炎热,在同样面积上养鸡数应减少些,其变动范围为15%左右。空气污浊,诱发啄羽、啄肛等恶癖,有碍雏鸡生长发育。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