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鸡传染性贫血的诊断与防制【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1-03-11|点击次数:

鸡传染性贫血的诊断与防制

鸡传染性贫血的诊断与防制【库百科养殖网】

邵明新1 邵明东2 唐丽新2

(1.黑龙江省萝北县种子管理站 154200,2.黑龙江职业学院 黑龙江双城 150111)

1 流行病学

鸡传染性贫血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死亡率高,严重威胁养鸡业。鸡是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不同年龄和品种的鸡都易感,但主要发生在2~3周龄的雏鸡,其中1~7日龄的雏鸡最易感,自然条件下以肉鸡更易感。随着日龄的增加,其易感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降低。本病毒既可通过蛋垂直传播又可水平传播。带有母源抗体的雏鸡一般不感染发病,但抗体水平低或母源抗体水平正常而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或继发感染的鸡均可发病,1日龄无母源抗体的鸡感染传染性囊病后,对CIAV的易感性至少提高100倍,易感周龄延长3星期,而且会造成早期死亡,提高鸡的死亡率。

2 临床症状

病鸡主要的临床特征是贫血,一般在感染后10~12天,病鸡会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发育迟缓,皮肤黏膜和肉冠苍白,翅膀皮炎或蓝翅,全身或头颈部皮下出血、水肿,2~3天后开始死亡,5~6天内死亡率最高,通常为10%~50%。感染鸡血稀如水,血凝时间延长,血细胞容积可降低到20%以下,濒死鸡可见腹泻。

3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鸡全身组织、器官苍白、贫血,肝、脾、肾肿大,肝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腺胃黏膜、骨胳肌和心肌以及皮下组织都可见有出血斑,胸腺和法氏囊明显萎缩。最特征的病理变化是骨髓的萎缩性病理变化,骨髓从正常的深红色变为淡黄色或浅红色。病理组织学特征性变化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骨髓造血细胞严重减少,几乎完全被脂肪组织所代替。法氏囊和胸腺网状内皮细胞增生,肝细胞肿大、扩张。

4 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进行初步诊断,(www.613935.com)但确诊需进行实验室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测。

病原学检查时,可采集病鸡肝脏、脾脏或血液,制成匀浆,离心取上清液,70℃加热5分钟或用氯仿处理以去除或灭活可能的污染物,接种于马立克病病毒转化的淋巴细胞系MDCC-MSBI细胞培养,观察细胞病变。如细胞体积增大溶解死亡,培养液呈红色,可判为CIAV阳性。也可取病料经绒毛尿囊膜、卵黄膜接种于5~10日龄鸡胚中,雏鸡出壳后7日龄出现贫血,并于10~15日内死亡,即为CIAV阳性。

血清学检测可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中和试验。在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时,可将107个MDCC-MSBI细胞悬浮于2毫升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内,37℃作用1小时后加8毫升培养液,培养24小时,取细胞培养悬液以1 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取50微升上清和沉淀的细胞混合,吸取10~20微升滴加于载玻片上,制成直径5毫米的细胞薄层,风干后用冷丙酮固定10分钟,保存在零下20℃。以鸡血清作为第一抗体,标记荧光素的兔抗鸡IgG作为第二抗体,37℃水浴染色30分钟。间接免疫荧光检出耐过鸡血清为1∶320左右,检查时,接种后12小时即可在细胞核内见到荧光颗粒。用雏鸡作中和试验时,可将待检血清进行5倍稀释,56℃灭活30分钟,与等量的可使50%雏鸡发病的有效剂量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混合,37℃作用1小时后肌肉注射5只1日龄雏鸡,每只0.1毫升,接种后观察14天,当有3只被接种鸡健存时判为抗体阳性,2只或1只健存时判为可疑,全部发病时判为阴性。

5 防制措施

本病当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应以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防止从外地引入带毒鸡,以免将本病传入健康鸡群。定期对鸡舍、环境、饮水和用具用福尔马林和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消除可产生免疫抑制性的因素,做好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等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以降低鸡群对CIAV的易感性。对基础种鸡群施行普查,了解CIAV的分布以及隐性感染和带毒状况,种鸡产蛋前应进行抗体检测,淘汰阳性鸡,避免垂直传播的发生。做好免疫接种工作,用CIAV弱毒冻干苗对12~16周龄的鸡饮水免疫,能有效抵抗CIAV的传播,在免疫后6星期产生强的免疫力,并持续到60~65周龄。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