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蛋鸡白血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控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蛋鸡白血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控方法

1危害

该病是感染禽白血病病毒或者肉瘤病毒而导致的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是指淋巴白血病,其次是指成红细胞白血病、血管瘤、肾母细胞瘤、骨髓细胞瘤和骨石病等。

引起免疫失败:该病主要是导致机体淋巴细胞被侵害,造成胸腺和法氏囊发生萎缩,致使机体对疫苗的敏感度减弱,从而很到程度上减弱免疫效果,甚至造成免疫失败,其中对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造成最为严重的影响。

继发或者混合感染:病鸡发生该病后会破坏机体免疫系统,使其抵抗外界病原侵袭的能力减弱,导致机体更容易感染病原,从而会引起继发感染。该病还会导致机体发生免疫抑制,从而使其在发病后容易混合感染其他免疫抑制性的病原.如传染性贫血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呼肠孤病毒和霉菌毒素等,进而会同时发生两种或者多于两种的免疫抑制病,造成机体的防御功能极度降低,甚至完全失去,还会导致鸡白血病对机体的侵害程度进一步加重,更容易形成肿瘤,降低生产性能。如果鸡群早期感染有马立克病,只要再感染鸡白血病病毒就会促使病情立即加重,导致病情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增加饲养成本:蛋鸡感染白血病病毒后,由于引起疫苗免疫失败,提高死亡率和淘汰率,降低饲料转化率,更容易感染疾病,增加治疗成本.者B会导致饲养成本增加。

2.流行特点

鸡是该病的自然宿主。外源性白血病病毒能够经由垂直传播以及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引起水平传播,其中主要是通过水平传播。该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且随着蛋鸡的日龄增长导致各型白血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通常最容易在7~12日龄出现该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有鸡能够感染该病,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携带病毒的蛋鸡,尽管自身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但其产出的鸡蛋往往会携带病毒。蛋鸡整个生殖系统都存在病毒,并不断进行繁殖,其中病毒浓度最高的是输卵管,尤其是蛋白分泌部。也就是鸡卵中会含有病毒,从而导致孵出的雏鸡携带病毒,再加上其会密切接触健康雏鸡,进而导致整个雏鸡群都发生感染。另外,一些雏鸡在先天感染时往往会存在免疫耐受的现象,但机体无法产生抗肿瘤病毒的免疫抗体,如果其被作为种用,就会长时间携带病毒,并持续排毒,成为该病的重要传染源。但近几年,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幼雏相对更容易感染该病毒,且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随着日龄的增加,当其1月龄后感染该病就会导致死亡率明显降低。需要注意的是,该病毒具有非常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排出体外的病毒在舍内的温度下,尤其是气候炎热的夏天,即使不采取任何清洗和消毒措施,也都会完全失去传染性。

3临床症状

病鸡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质渐进性消瘦,停止产蛋。体温明显升高,通常可超过41℃,处于昏睡,有时甚至会突然发生死亡。鸡冠和肉髯发生皱缩,呈苍白色,颈部、背侧以及翅膀等处的皮肤往往会存在出血点,很难进行止血,且出血点会不断扩大,直到发生死亡。病鸡排出绿色的稀粪。部分病鸡的腹部还会发生膨大,用手指按压存在波动感,有时甚至能够触摸到肿大的肝脏。如果病鸡的长骨上形成肿瘤,也叫做骨不化病,但不会出现骨畸形、增厚现象,往往会导致腿部呈弓形,无法稳定行走,病程往往呈慢性经过。

4防控措施

种群净化:主要是对父母代和祖代禽场进行种群净化,避免种鸡群发生感染,从而建立无白血病的种鸡群,这也是最有效的防治该病的措施,但由于需要较高成本,消耗时间过长,以及技术复杂等因素,大多数种鸡场无法很好的实行。因此,目前主要是采取加强检测和淘汰带毒种鸡,从而避免发生感染,但由于该病能够进行水平传播,无法完全净化该病,只能够将该病的感染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依旧会给养殖户造成风险和带来损失。也就是说,商品鸡场要进可能在经过检测且结果呈阴性的种鸡场引进雏鸡,尽量确保鸡群在源头上没有感染该病。

避免医源性传播:主要是指加强对弱毒疫苗检测和监控是否污染有该病毒,这是由于在疫苗生产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控制其质量,导致疫苗被该病毒污染,会在接种后导致机体发生该病,所以大型养殖场必须使用品质优良的疫苗。

加强饲养管理:禁止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强鸡群抵抗力。加强鸡场的防疫消毒工作,定期对鸡场环境以及鸡舍用具进行消毒,对于进出的人员、车辆也要加强消毒,彻底消灭病原,加强预防。为避免暴发疫病,雏鸡和成年鸡要分别饲养在不同栋鸡舍。控制温度适宜、稳定,减少温差;调整饲养密度,确保每只具有足够的采食、饮水空间;减少应激,如果断料、断水以及侵入贼风等;饲喂品质优良的饲料,确保鸡群生长发育良好。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