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林下土杂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土杂鸡生态放养技术要点【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林下土杂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土杂鸡生态放养技术要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鸡肉、鸡蛋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环保、生态的鸡肉。土杂鸡是我国地方良种鸡与外来肉鸡、蛋鸡进行杂交生产出来的杂交商品代鸡。土杂鸡通常未经系统的选育,生产性能较低,但肉蛋品质优良,风味鲜美,被人们视为优质鸡。在果园、林地、灌丛草地饲养,还可充分利用废弃的菜叶、多余的玉米及餐饮剩饭菜,养出的土杂鸡安全无公害,非常适合现代人追求的高品位消费,产品价格高。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林下土杂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土杂鸡生态放养技术要点。

1.jpg

一、品种选择

我国鸡品种比较多,全国著名地方品种有27个,若考虑到各省、区、市认可的地方鸡品种、品系或类型,全国有上百个之多。这些地方鸡品种与类型,多数具有肉质鲜美、蛋品优良和耐粗、抗病等优点。土杂鸡虽生产性能不及经强度选育的商品鸡种,但品质好,市场售价高,经合理养殖利用,往往可获得比普通高产鸡种更好的经济效益。品种选择时应当根据养殖者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人们的消费习惯等有目的地选择。根据外表特征的不同,土杂鸡可分为以下几种:①从羽毛的颜色来看,分为红羽、黄羽、麻羽和黑羽;②从脚的颜色来看,分为黑脚、青脚和黄脚;③从肉质的颜色来看,分为乌鸡和白肉鸡。

二、场地的选择

林下养殖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平坦、不积水的草山草坡建棚。棚舍建造可以就地取材,以节约材料成本,用竹、木、塑料薄膜等材料搭建成易拆、易移动的棚屋,只要白天能避雨遮阳,晚上能适当保温即可。棚舍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饲养量多少而定,旁边应有树林或果园,以便鸡群在太阳光强烈时到树下乘凉,还要有一片平坦开阔的地带,最好有丰富的青草、沙粒,让鸡自由地栖息和啄食。也可以在林下种植黑麦草、三叶草、紫花苜蓿等,以供鸡群采食。场地周围有充足的清洁饮用水,确保土杂鸡的饮水需要。放牧林地应根据管理的难易程度决定是否围网。围网可采用网目2厘米×2厘米渔网,网高1.5~2米,放养密度为每公顷4500~7500只鸡。

三、免疫

动物养殖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病原则。土杂鸡养殖也是这样,必须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土杂鸡出种鸡场已注射马立克氏苗,可以不再免疫。鸡的免疫程序如下,1~3日龄:新城疫+传支二联苗点眼、滴鼻;12~14日龄:法氏囊苗滴口或饮水;23~25日龄:法氏囊苗滴口(二免);30~32日龄:新城疫+传支多价苗(油苗)注射,鸡痘苗刺种;60日龄:新城疫Ⅰ系苗肌注。60日龄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预防。

四、饲养管理

1.温度。雏鸡出壳买回后,第一周的温度应控制在32~35℃,从第二周起,每周降低2℃,直到第六周脱温为止。

2.光照。育雏第一周要求24小时光照,以保证雏鸡昼夜都能采食和饮水,促进生长发育,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到夜间不开灯。

3.饲养密度。1~14日龄,每平方米50~60只;15~21日龄,每平方米35~40只;21~44日龄,每平方米25只;60日龄以后,每平方米12只。

4.喂养与饮水。雏鸡出壳后即可饮水吃食,将育雏料放在料桶内让其自由采食,同时在饮水器内装入清水供其饮用。

5.脱温后的饲养。脱温后,采用放养的方式进行饲养,即早上将鸡放到室外,让其接受阳光照射,接触土壤,同时可觅食一些矿物质饲料、野生杂草和生物昆虫,改变食物结构,节约饲养成本,提高肉质品质。傍晚将鸡唤回舍内补喂饲料,这样鸡的肉质好,售价高。

6.切实搞好疾病防治工作,经常对棚舍和器具消毒。

7.注意鸡舍的通风,特别是夏天,一定要创造条件使鸡舍有对流风,即使在冬天,也要适当进行换气,以保证舍内有新鲜空气。通风换气好的鸡舍,人进入后不会感到气闷、刺鼻、刺眼。

8.每天观察鸡群,发现精神状态不好、厌食的鸡,就要进行隔离观察、治疗。

五、疫病防治

1.病毒病的防治。鸡新城疫由新城疫病毒引起。预防措施:雏鸡7~10日龄用新支二联四价疫苗饮水或滴鼻首免,18日龄二免,60日龄以上用新城疫Ⅰ系肌肉注射。每次注射疫苗前后要喂给含有七味抗毒饮的饮水,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疫苗免疫力和机体抗病力。平时用恒杰康拌料,可减少新城疫的发病率。

鸡痘由鸡痘病毒引起。预防措施:14~21日龄用鸡痘疫苗刺种。

传染性法氏囊炎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预防措施:14~21日龄用法氏囊弱毒苗饮水,饮水中加2%脱脂奶粉;做完法氏囊弱毒苗后连续用速效囊病宁饮水,可减少疫苗的应激反应,并可控制法氏囊病的发病率。

2.细菌病的防治。大肠杆菌病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治疗措施:用抗菌(如卡那、新、氯、链霉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均有效。

鸡白痢由沙门氏菌引起。防治措施:用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敌菌净、土霉素或恩诺沙星饮水。

禽霍乱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主要发生在7日龄内。防治措施:发病后用磺胺药、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治疗有效。雏鸡开口饮水的时候用丰强恒力源、头孢噻呋钠+维多利饮水。

3.寄生虫病的防治。鸡常见的寄生虫病有绦虫病、蛔虫病和球虫病。用球虫药拌料治疗,配合降低舍内湿度及饲养密度。

4.严防农药中毒。在农田和果园喷药防治病虫害时,应将鸡群赶到安全地带或错开时间。田园治虫、防病要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用药后要间隔5天以上才可以放鸡到田园中,并注意备好解毒药品,以防鸡群中毒。

六、加强防范工作

山林田园是完全开放式的,四周可用铁丝网、尼龙绳或竹篱笆围住,防止鸡外逃和野兽入侵。要及时收听当地天气预报,暴风、雨、雪来临前,要做好鸡舍的防风、防雨、防漏、防寒工作,及时检查山林田园,寻找因天气突然变化而未归巢的鸡,以减少损失。

(一)育雏

生态放养土杂鸡很有季节性,进雏时间最好掌握在每年的3-9 月份,其他月份天气寒冷,不适合这种饲养方式。育雏一般采用舍内网上育雏为好。空气质量一般要求在以人进育雏室后不感觉到有刺鼻的臭辣味即可;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晚上以人工补光为主,强度一般掌握在前期(1~4 日龄)20W~25W,昼夜照明,以后

随着日龄增大,光照时间和强度应逐步缩短和减弱;育雏期间饲料最好为全价料配合小鸡料,其粗蛋白质控制在17%~19%即可。每天自由采食,自由饮用清洁水。

(二)中雏的管理

(1)首先结合室外气候选择晴天中午将雏鸡赶至室外草地或地势较为开阔的坡地进行放养,让其自由采食植物籽实及昆虫。放养时间应结合室外气候和雏鸡活动情况灵活掌握。(2)在放养的同时进行归牧调教,具体措施是:在放养过程中有意识在草地或坡地上撒少量的中鸡粒料和谷物,边撒边敲饲料盆,或吹哨子,以形成条件反射,使其在听见声音后,就有东西吃,便于以后收牧。

(三)仔鸡放牧及饲养管理

(1)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仔鸡逐步适应了外界的气候和环境,养成了放牧归牧的习惯后,则应全天放牧。(2)牧场应选择乔木林地(俗称亮脚林)为好,因灌木林不便于仔鸡放牧和管理人员的巡视,同时应选择没有兽害的地方。(3)野外放牧应建好棚舍。修建棚舍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平坦的地方。建棚可就地取材,只要白天能避雨遮荫,晚上能适当保温就行。(4)放牧林地应根据管理人员的收牧水平决定是否围网。围网可采用网目为2 厘米×2厘米的鱼网即可,网高1.5 米~2 米。在放牧期间应时常巡视,发现网破了应即时修补,避免逃鸡。(5)放养密度:以每0.067公顷300 只~500 只为宜。

(四)放牧期间应补饲

根据仔鸡具体放牧采食情况适度补饲,以提高鸡只生长速度和均匀度。此外,牧地还应多处放置清洁饮水。

(五)鸡只放牧期间每天傍晚必须进行收牧

结合收牧情况可考虑是否补饲,清点只数、观察健康状况,总结每天放牧情况。

(六)切实搞好疾病防治工作

经常对棚舍和器具进行消毒,有针对性地进行鸡只的免疫工作,发现病鸡立即隔离治疗。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