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雏鸡卵黄囊感染的病因与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雏鸡卵黄囊感染的病因与防治

常新良 (黑龙江省汤原县畜牧兽医局 154700)

随着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和大型孵化机的推广和使用,由于环境卫生不良,防病措施不严,操作流程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卵黄囊感染的案例时有发生,给广大养殖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影响,近年来本病愈加到人们尤其是广大业者的关注和重视。卵黄囊感染多发生于孵化后期的胚胎以及1~2周龄以内的雏禽。正常情况下,卵黄应该在7天内完全吸收,起到增加抗体,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如果卵黄不吸收、不完全吸收或是吸收过慢,都视为卵黄炎。卵黄炎是鸡胚胎与孵化的幼雏体内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变形杆菌及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本病也是雏鸡出壳后常发生的疾病,主要发生于1~2周龄的雏鸡。本病对鸡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10%~40%。

1 原因分析

本病病因较为复杂,雏鸡卵黄囊感染一般与种鸡管理不良,鸡舍污秽,种蛋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当等情况有关,其中主要有大肠埃希氏杆菌,还有沙门氏杆菌、变形杆菌及葡萄球菌等。其传播的途径多为种蛋内带菌,种蛋外源性污染,孵化过程中和出壳时遭受感染等致病。雏鸡孵化19~21日龄时开始破壳,脐带开始愈合,此时很容易感染脐部引发卵黄囊炎和脐炎。孵化温度过低或湿度过高,蛋黄吸收缓慢,胚胎体况差,对疾病抵抗力下降,则有利于细菌感染而发生此病。孵化后期,温、湿度不适宜,通风不良,病原菌侵入引起脐炎。环境污染也是不可避免的。禽舍内卫生条件差,病原菌大量存在,种蛋产下后即受到污染。孵化器、孵化室以及孵化用具等消毒不严格,存在病原菌,诱发本病的发生。垂直感染也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种鸡已经感染了某些病原菌,产蛋时直接将病原菌传到种蛋的蛋黄内。

日常管理不当也是引发本病的原因。照蛋及落盘时,蛋受孵化机外较低温度的影响,其内容物收缩形成负压,使病原微生物易于进入蛋内血造成感染。孵化厂在孵化过程中,出雏机内温度低,通常可引起脐炎。当雏鸡开始啄壳,卵黄囊整个被拉进体腔时,若环境湿度较低,则会引起胚外膜干燥及其与壳膜粘连,使进入脐眼的卵黄囊上粘有一些壳膜。壳膜主要由角蛋白构成,不受雏鸡体内分解代谢的影响,可一直保持下去。这种残留物能刺激鸡雏有关组织失去活性,进而使卵黄囊受到感染。

2 临床症状

发病的雏鸡卵黄囊不随雏龄增加而缩小,卵黄眼观即可发现异常,随感染的菌种与阶段不同而异,凝结成颗粒状或块状,呈棕色或暗绿色水溶样,剖检时有极难闻的气味。实际上,雏鸡在感染之后,前期症状不大明显,常在放到育雏室后24~72小时内发病或死亡。其症状是腹部膨大,脐部潮湿或未闭合、结痂,打开雏鸡体腔可见到未吸收的卵黄、卵黄囊扩大,卵黄静脉胀大,卵黄囊上的静脉停止发育,未伸入到卵黄深层,明显与未吸收的卵黄脱离。或者卵黄被水肿液稀释,囊壁极薄,触之即破。

3 防治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分析和不断经验积累,(www.613935.com)分析并总结了孵化温度、环境消毒、种蛋消毒和种鸡免疫等对雏鸡卵黄囊炎重要影响。笔者发现合适的孵化温度,严格的消毒和免疫程序可减少本病的发生,淘汰患雏是防止鸡群感染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对种鸡定期进行免疫接种,杜绝垂直感染的发生,同时把好种蛋关,严格检查,彻底消毒,确保种蛋健康纯净。其次是孵化过程中注意调节孵化器的温度、湿度及卫生消毒。尤其种蛋在入孵前,孵化器及蛋盘要用2 000毫升福尔马林和1 000毫升高锰酸钾溶液,熏蒸消毒。出雏时,要尽快把绒毛已干的雏鸡取出,抓雏时要用手轻抓,以防把卵黄抓破。幼雏舍应通风良好且保温,以利于蛋黄的吸收。尽量在舍内保持肃静,减少应激反应。以防止雏鸡拥挤、集堆,压坏卵黄囊。出壳仔细检查,严格挑选健康无脐炎的雏鸡,彻底剔除有问题的雏鸡,以防诱发本病。把脐部肿胀,周围皮肤发红,手摸有硬结或有残留线状脐炎的雏鸡挑出淘汰。购进雏鸡发生脐炎,首先把患脐炎雏鸡挑出淘汰。及时预防,死雏应深埋或消毒处理,以免感染健康雏。

雏鸡一旦发生卵黄囊感染,应将孵化厂内所有孵化器具严格消毒。可先冲洗干净,再喷雾消毒,最后密封熏蒸消毒。熏蒸时温度应在25℃,湿度应在70%以上,较低的温度和湿度不足以消灭引起感染的相关微生物,该消毒程序应定期进行。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