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致富经]张贵涛养鸡:村民寄养青脚鸡年售8000万【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致富经]张贵涛养鸡:村民寄养青脚鸡年售8000万

[致富经]保险柜里锁着的财富路线图(2011.4.13)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大佛寺村的村主任李光华带着我们走进了其中的一栋。

记者:这里没人住?

李光华:都没人住,你看嘛。

这样一栋二层小楼,房间里面什么都没有,一年的租金是230元钱,村里像这样的空房子还有很多,也全部被人租了下来。

有人要租村里的空房子干什么呢?村主任向我们介绍,像这样一栋面积不到2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能给租房子的人一年带来五千元钱的收入。而其他的空房子也因为大小不同,给租房子的人带来不同的收入。

李光华:你除了打工的在屋里,老太婆,七老八十没有办法种地的,他一年都能收入几百块钱甚至上千块钱。

空房子被利用得越多,有一个人就越高兴,他一年8000万元的销售收入有一半都是靠的这些空房子,这个人就是张贵涛。这样的空房子究竟能用来干什么呢?张贵涛却说这和他的一个财富路线图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个财富路线图,就在张贵涛家的保险箱里,当记者提出想看一下这份路线图的时候,他却是遮遮掩掩。

张贵涛:你们不能告诉别人,这是我目标奋斗的材料锁在这里面,别人是不能给他看的,我就把它锁在保险柜里面的,

这到底是一份什么样的财富路线图,张贵涛这样谨慎?可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一次次感受到这份财富路线图带给张贵涛的财富人生,那么这图中到底描绘了些什么?要解开图里的奥秘,要从1994年说起。

张贵涛就是广安市大佛寺村人,为了改变贫穷,1992年他应征入伍,在部队时表现很好,到1994年,部队准备让他留下来。

部队领导:按照他的表现,包括作风方面,也学到两用人才的技术,按照他的专业准备给他转士官。

提拔成士官,意味着张贵涛离自己在部队干一辈子的愿望更近了一步。可就在这个时候,他接到了哥哥遭遇车祸去世,嫂子离家出走的消息,留下了两个孩子,最小的才两岁。

张贵涛:我大哥走了三个月不到,我母亲又走了,我母亲享年才49岁,真的。我看到这种情况我必须要回来,侄子比较小,失去了父母,还有一个遗憾的就是,我的心愿没达到。留在部队干一辈子。

被迫退伍回来,养家的重担一下子就落到了张贵涛身上,曾经在部队干一辈子是他最大的梦想,可看到两个年幼的侄子,目睹家乡贫穷但找不到出路的张贵涛也只能像这样用从部队里学到的武艺来发泄自己。

回到老家半个月后,张贵涛决定把孩子交给老父亲照顾,只身一人到重庆打工赚钱。

张贵涛:只有一个死念头就是打工,怎么去打工那就没办法了,就去打工,后来打工都不是那么顺利,一出去第一次就碰壁。

最后连张贵涛自己都没想到,他会拿起竹挑子,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当起了搬运工也就是重庆人说的棒棒。站在全都是四五十岁中年人组成的棒棒军里,张贵涛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张贵涛:我那时候最怕的时候,哪一个战友看到了,部队知道了,一个退伍军人回来当棒棒,那真的很没面子,也好像自己没什么能力。

记者:心里边是不是很纠结?

张贵涛:就是,那种感觉在里面翻来覆去的简直是不舒服。

但是一想到老家还有两个需要他赚钱抚养的孩子,张贵涛也顾不上面子了。靠着在部队里锻炼出来的好体力,他成了当时最赚钱的棒棒。

张贵涛:我们就这样坐着等船,后边船一到了一看到船一到跑就去抢活去了。然后担回来,一趟的话看后面还有马上又去,又去抢。

记者:那你算跑得快的?

张贵涛:我跑得挺快的,我们棒棒当中我很年轻,他们都比我年纪大,一般他们担个两趟我担个三趟。这个样子,所以说那个年代一个月挣五六百块钱还是挣的比较可以的。

风里来雨里去,张贵涛在朝天门码头当了半年棒棒,1995年2月,在战友的介绍下,他来到广州一家著名企业打工。在三年的打工经历中,张贵涛从保安一直干到了销售员,这三年,他不仅养活了哥哥留下来的两个孩子,而且有了一个财富发现。他根据这个发现,一点点绘制着他的财富路线图。1998年,当绘制完财富路线图后,他决定带着新婚的妻子回到重庆自己创业。

这里是重庆市渝州蔬菜农副批发市场,1998年,张贵涛就在这个市场上开了一个卖白条鸡的档口。

张贵涛在广东打工的那家著名企业,是亚洲最大的肉鸡企业,他就是在这家企业发现了一个商机,还编制了财富路线图。回到重庆,张贵涛却只敢实施其中的一小部分。因为要供大哥留下的两个孩子上学,甚至和妻子商量好先不生孩子。

妻子:我们那也没有亲戚,还有些他们爷爷资助点,借一点学费,两个孩子都在上学。那时候我也没有挣到什么钱。

记者:当时你俩就不敢要自己的小孩?

妻子:我们那时候后来听他们讲,宁愿不结婚就把他们两个孩子抚养大。

夫妻俩在档口上没白没黑的忙活,到2002年,张贵涛以一年150万只白条鸡的销售量,成为市场上年销售白条鸡最多的人。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的小档口,只用了四年时间就达到了一年3000万元的销售额,这让很多商户觉得非常诧异,而这只是张贵涛财富路线图中的冰山一角。

2004年的国庆节,是白条鸡供应量比较大的时候。张贵涛却发现自己的货源控制不住了。

张贵涛:我们那个时候路上堵了一下车,晚了半个小时左右就少了一千只鸡。

作为白条鸡的中间商,最怕的就是供不上货,这很容易丢掉客户。

袁道斌:饭店什么的都等着用,那必须要用,主要是稳定。

郑亚书:供货稳定这是一个前提问题,还有一个质量的问题必须要保证。

张贵涛:要一千只鸡拉不到300只,找遍整个重庆城都没有,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还到外省去调。

张贵涛卖白条鸡以来,这种收购活鸡还要抢的局面他头一次碰上,这让他有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张贵涛:因为长期这样赛跑的话,你迟早会疲倦,也有失误,但是失误多次了那就麻烦。

怎么解决鸡源紧张的问题,这个答案张贵涛早就写在他的财富路线图里。但是大哥的两个孩子还没有成人,不敢贸然实施,他在等待一个时机大显身手。张贵涛的财富路线图里究竟有什么奥秘?

面对记者,张贵涛只透露了路线图中的一点内容,那就是卖什么样的鸡。1998年张贵涛回到重庆时,卖的白条鸡和别人不太一样,当时重庆市场上流行的是乌骨鸡,而张贵涛却卖的是重庆市场上从没出现过的青脚鸡。

张贵涛:这种鸡叫青脚麻。这种鸡叫青脚乌皮。

记者:这两种鸡就是你当时考虑到的它会流行过来?

张贵涛:这两种鸡我当时确实考虑到肯定会流行到我们西南。以前我们重庆只有这个乌骨鸡,它这些品种就没有流行过来。

张贵涛在广东那家著名肉鸡企业三年的打工经历中,发现了肉鸡的流行规律。因为南方和沿海地区经济活跃,消费更新快,在肉鸡市场中,流行的品种都是从东南沿海经过两三年的时间逐渐发展到内陆。而他从广州回重庆的时候,青脚鸡刚刚在广州市场上出现。

张贵涛:乌骨鸡也是先从广州那边流行过来的,流行到我们内地,当时我们内地那个时候销售乌骨鸡,就比较畅销,但是乌骨鸡的价位要高一些,这个鸡的价位要低一些,相信它肯定能取代乌骨鸡。

张贵涛就以这个规律为基础绘制了财富路线图,并且回到重庆。他从外地购进鸡苗,免费发给养殖户代养,自己回收后在档口销售。正如他所料,2002年以后青脚鸡果然逐渐在重庆流行开了。因为张贵涛是第一个在重庆养殖、销售青脚鸡的,这让他迅速站稳脚跟,供应量达到了150万只。 从那开始,很多商户跟着张贵涛销售青脚鸡,到2004年,鸡源已经变得非常紧张。为了解决货源的问题,张贵涛一直在等待机会。

2006年,张贵涛的大侄子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侄女也有了工作,大哥的这两个孩子终于成人,张贵涛决定开始实施他的财富路线图。他拿出200万元积蓄,在老家大佛寺村建了个养鸡场,专门养青脚鸡。这在当地算是大手笔了,很多人都不理解。

妻子:本来我们已经在那里赚点钱了,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把钱投回来,本来我也知道养鸡风险大,我们在这待了那么多年,看到那些喂鸡的。

张世林:大规模养鸡都觉得他不可成功。

记者:为什么不能成功?

张世林:因为交通不方便,那路原来是泥路,都觉得很麻烦,地势条件都不方便。

张贵涛在重庆的档口一年要供应150万只白条鸡,他就是按照这个数量建的养鸡场,只要不死鸡,自己养鸡自己卖赚的利润会更高。

张贵涛:光是贩鸡一只鸡能挣一块钱,那个利润养宰结合起来的话我就可以达到两至三块钱一只。

有了这个养殖场,张贵涛本来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可实施财富路线图的第一年,不仅是重庆,四川广安也开始流行青脚鸡。当地的白条鸡经销商也到他这里来拿货。

张贵涛:再隔几年就到了我们广安市县这个地方来了。就说广安和我们县每天能达到四五千只鸡。

到2007年,张贵涛每天需要供应市场一万多只鸡,全年的供应量达到了400万多只鸡,这迫使张贵涛提前实行财富路线图中的一些计划,发动老家的村民养鸡。

张贵涛在村里到处劝说,想让村民利用空闲时间替他养鸡,鸡苗和饲料他负责,村民只管出力就行了。但是替人养鸡,大家谁都没听说过。

张世林:没有保证,也不知道建鸡场能不能赚钱。

张世生:开始都怕亏本,寄养。//农村致富经网www.613935.com //

文永果:不是全不养,人家有一些出去打工了,他不养。

大家不愿意给张贵涛寄养鸡,除了怕担风险,最关键的是村里根本就没现成的鸡舍用来养鸡。

张贵涛:当时如果要他们拿出几千元,或者上万元来建养鸡场,他们是肯定没有那么多钱,因为我们村普遍性比较穷。

大佛寺村是个西南地区典型的留守村,村子偏远,能赚钱的买卖不多,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外出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的房子就闲了一大半。

村主任李光华家旁边就有这么一栋二层小楼闲了很多年,张贵涛找上李光华,让他在村里带头用空房子养上了鸡。

记者:像这个二层小楼一次可以养多少鸡?

李光华:一次可以养两千多到三千只。

记者:这个楼就可以养这么多,那你们不就省了建鸡舍的钱吗?

李光华:对,单独建鸡舍就可以花几万,我就省了。

2008年,李光华在这个小楼里养了3000只鸡,鸡苗、饲料和防疫都是张贵涛来负责,李光华只需要按时来喂饲料,看看情况就行了,两个月后养大的商品鸡张贵涛直接拉走卖掉。李光华每只鸡赚了一元钱的寄养费。

记者采访的时候,正赶上村民养在空房子里的商品鸡刚出栏,等着半个月后再养上下一批。

村主任在小楼里养鸡赚了钱,村里都传开了,有钱的建鸡舍养更多的鸡,没钱盖鸡舍的就租空房子养,甚至外村的也来要鸡苗。

李光华:老太婆喂五六十岁的,甚至像我父母亲七八十岁了,他就在院子里一批喂20个,一年喂下来都是几百只青脚鸡,一年都可以收入几百块,上千块钱。

文永果:比外面打工能稍微好一点。

记者:你养了多少?

文永果:3000多个。

记者:就是每批都养?

文永果:是。

记者:那一年能养几批?

文永果:3批吧。

曾绍英:寄养一只鸡一块钱,喂一个多月。一个鸡舍要养两千多,一年要养5次。

一些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看这种寄养方式没什么风险,赚钱也不少,就回到了村里,准备给张贵涛养鸡,这样的寄养户越来越多,到2010年,有十几个村的300多户,肉鸡年出栏量达到了400万只。

村民:搞养殖如果能赚钱就可以不到外面打工了,家里面的农田也可以干一点,养殖企业可以做,就是这两句。

记者:你怎么不养啊?

村民:我现在把房子修好了后面就可以搞养殖了。

张贵涛的财富路线图就是他的商业计划书,从回重庆创业开始,这份计划书已经修订了好几次了,平时他一直锁在保险柜里,从不轻易给人看,他一直按照计划好的财富路线去创业。从育种到发展养殖基地,再到深加工、市场销售,都制定了详细可操作的财富路线。

张贵涛:将来我那个企业自己的收入肯定是可观的,还可以带动几个乡。

记者:能达到什么规模可以说说吗?

张贵涛:至少达到上亿元。

记者:多长时间完成?

张贵涛:我的计划是8年。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