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养鸡育雏应注意七要点【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1-03-11|点击次数:

养鸡育雏应注意七要点

刘海龙1 邢华文1 王志海2 邵 芹3

(1.山东省文登市米山兽医站 264400,2.山东省文登市城关兽医站 264400,3.山东省文登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264400)

农户育雏成活率普遍偏低,笔者认为把好以下关口可有效提高雏鸡成活率,提高养殖效益。

1 把好孵化关

自孵自养的农户孵化方法落后,育雏条件简陋。大多数农户采取母鸡带雏鸡的方式即母鸡抱窝来孵化,基本设施与技术条件差,温度、湿度忽高忽低,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建议改善孵化及育雏条件,如采用育雏器育雏掌控温度和湿度。

2 把好运输关

农户从配房接鸡一般用纸箱装,夏季由于环境温度高、箱内雏鸡密度大和运输速度不稳定,常导致雏鸡挤压或憋闷而窒息死亡。冬季不注意采取保温措施或虽采取了保温措施,但保温效果不好,往往使雏鸡受凉感冒。为此接雏鸡应做好夏季防暑,冬季保温工作,运输途中尽可能降低时速并匀速行驶。

3 把好日常管理关

农户育雏很难把握合适的温湿度。高温低湿,雏鸡的体热散失受到影响,水分散失增多,腹内卵黄吸收不良,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低温高湿,舍内潮湿阴冷,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易患胃肠疾病,长期过低造成消化机能紊乱,成为弱鸡。建议接雏后要密切关注室内温度,一般每2个小时观测一次,第一星期将室温控制在33~35℃,以后每星期降2℃,直至室内温度达22~24℃左右。一般应使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农户育雏往往不按科学要求及早开饮开食,使弱雏、死雏比例加大。建议雏鸡入舍后要先饮温开水,最初15小时内,饮用6%~8%的糖水,饮水中最好加入维生素、电解质和抗生素,可减少雏鸡早期死亡,饮水2~3小时后开食。

密度过大雏鸡吃食拥挤,空气中有害气体增多,影响生长发育,鸡容易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疾病,并可使疾病流行加快。密度过小,造成房舍及低影响饲养效益。密度大小应随品种、通风、日龄、饲养方式等的不同而进行调整,一般是1~2周龄,每平方米饲养30只左右,随着周龄的增加,每星期可递减5只,9周龄以上8~10只/平方米。

农户养鸡只重视温度而忽视通风。雏鸡新陈代谢旺盛,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粪便也会蒸发出大量氨气,浓度过高,鸡群就会出现异常,严重时会大幅度地提高鸡群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

农户养鸡鸡舍卫生条件差。鸡舍地面或炕面垫草长期不更换(www.613935.com)、不打扫,给病原体和寄生虫生长创造了条件,易发生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为此及时清除粪污,勤换垫草,保持良好的舍内卫生环境和空气质量。

4 把好营养关

农户为了节约成本,习惯选购原料如大米、谷子、粮食加工副产品等自己配制鸡饲料,由于配制比例不当或原料掺杂使假,配方达不到饲养标准,不能满足雏鸡生长发育需要,导致雏鸡发育迟缓,体质瘦弱,且易患营养缺乏症及诱发各种疾病。科学配制全价料是雏鸡健康发育的保证。建议按照雏鸡营养需要,因地制宜地调配雏鸡日粮或购进雏鸡全价配合饲料喂鸡,育雏人员责任心要强,适时调整饲料。

5 把好防疫关

大多农户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没有防疫意识,只消极地等待畜牧兽医系统组织的春、秋两季集中免疫,造成雏鸡患病大量死亡。建议按免疫程序进行重点病如马立克、新城疫、法氏囊、禽流感等的防疫,使雏鸡体内产生能抵抗病原侵蚀的抗体,提高成活率。

6 把好用药关

农户育雏普遍存在乱用药或不用药的用药不合理问题。有的不用药造成病情扩散,有的用药过量造成中毒或浪费,有的盲目跟风,不因病治疗选择。建议按需要在某病的高发期投入相应的预防药物,如雏鸡出壳后投服抗鸡白痢药,定期投服抗球虫药等,同时还要注意按疗程投药,避免产生耐药性。

7 把好消毒灭原关

大多农户养鸡环境脏、乱、差,死鸡和鸡粪不能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环境污染严重,造成病原扩散,重复感染,投再多的药也无济于事。建议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对粪便进行生物热处理,对病死鸡焚烧处理。同时加强消毒灭原工作,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每2~3天对雏鸡进行带鸡消毒,有效杀灭环境及舍内病原微生物,提高鸡只的成活率。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