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治

周国宏

(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动物防疫站225600)

摘要: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马立克氏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养鸡业的疾病,病鸡因淋巴等组织细胞发生恶性增生,而出现内脏器官恶性肿瘤或多发性神经炎,给养鸡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笔者就该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疾病防治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综述。

鸡马立克氏病在养鸡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以各种内脏器官、虹膜、外周神经、肌肉、性腺和皮肤的单个或多个的组织器官发生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

1 临床特征

患病鸡一般表现为采食量减少,精神颓废,呈逐渐消瘦状,被毛蓬乱,站立时左右摇晃不稳;部分病鸡下肢行动不便,遭受刺激时两腿呈劈叉姿势前后伸展;还有病鸡1~2侧的翅膀呈无力下垂状,眼睛无力睁大,呈犯困状,瞳孔缩小,严重者仅有针尖大小,虹膜边缘呈现斑点状或环形状,颜色呈弥漫性的灰白色。患病轻者对光线反应迟缓,严重者对失去光线调节能力而失明。部分病鸡颈部、背部、翅膀等部位皮肤上有从麦粒到蚕豆大小不等的结节;头部颓废状无力下垂或头颈歪斜,嗉囊松弛,病鸡常因饮水不足而脱水,营养不足而消瘦。

2.病理变化

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可见有坐骨和臂神经均出现不通程度的炎症,比正常变粗了,表面光平无横纹;病鸡肝脏和脾脏等器官表面有小如米粒,大如豆粒不等的边缘参差不齐的灰白色的切面呈脂肪样的结节,肝脏比正常肿大,肝小叶结构萎缩或消失,表面外观粗糙或颗粒状;卵巢呈菜花状肿大,有肿瘤存在,腺胃外观变长圆状,胃壁厚薄不均,黏膜出血、坏死,切开后无后腺乳头[养殖网:www.novmv.com/]。

3 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检查。采集肝、脾、卵巢等器官进行切片,经自然干燥后酒精灯火固定,采用革兰氏染色法和美蓝染色法两种方法染色,显微镜检查为细菌学阴性。同时将其接种于普通肉汤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和鲜血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培养,37℃48h,肉汤未发生变化,普通琼脂平板和鲜血琼脂平板上无菌落形成,即细菌分离培养呈阴性。

血清学试验。采病鸡羽毛尽量多带毛囊髓12份,将病鸡羽毛剪下含有羽髓的部分,加少量生理盐水后充分挤压,得到羽髓悬液用作被检抗原。采用琼脂凝胶沉淀实验( AGP)对MD被检抗原进行检测,用含8%氯化钠、pH值7.2的PBS和1%琼脂糖制备凝胶板,然后按七孔法打孔(共做三组),反应板孔径为5mm,孔间距为3mm,琼脂凝胶板厚度为3mm,中央孔加标准阳性血清,周围孔1.4孔加标准抗原,其条孔各加8份被检抗原,加样时将孔加满但不能溢出。加样后将瓶倒置于38℃温箱中待其反应,48h后取出。结果标准抗原和8份待检抗原与阳性血清孔之间出现明显的灰白色沉淀线,说明8份被检抗原中含有MD病毒,确诊为鸡马立克氏病。

根据病鸡日龄、临床特征、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马立克氏病。

4 防治措施

免疫接种是有效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因此孵化场要及时对出壳24h以内的雏鸡进行免疫接种,马立克氏弱毒疫苗用稀释液稀释后每只雏鸡0. 2mL颈部皮下注射,为确保疫苗价效稀释后的疫苗必须在1~2h内使用完毕,如稀释后的疫苗放置时间过久,其免疫价效严重下降。

饲养户或技术人员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营养、生长发育及运动等各方面的状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或反映;为有效加强对该病的控制,在饲养过程中应随机采取血清进行抽样检疫,通过羽毛囊髓做琼脂扩散沉淀反应查看鸡群中是否包括阳性患者,如发现阳性鸡应对鸡群进行净化处理,严防该病传播与流行。

消毒是有效切断病菌传播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养鸡过程中要尤为重视消毒工作,消毒工作应从种蛋孵化工作开始,严格选用健康的无疾病的种蛋作为孵化蛋,并对选用的种蛋用0. 1%的新洁尔灭溶液或0.2%的福尔马林溶液对鸡蛋外壳进行消毒;并且对孵化室和孵化设备进行定期消毒,以熏蒸消毒为最佳,孵化室环境消毒可采用10%生石灰水或1%~2%氢氧化钠进行消毒。

对欲引进的鸡苗应进行考察,引进的地区应无该病暴发,证件齐全,防疫设施健全的种鸡场引入。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养殖户对雏鸡免疫接种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不购买无免疫证明的雏鸡。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