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雏鸡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雏鸡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

1.饮水。饮水对于刚出壳雏鸡发育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首先,在雏鸡刚出壳后,卵黄囊内的卵黄尚未被吸收完全,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卵黄囊内的营养物质,可以促进雏鸡发育。做好饮水工作,可有效促进卵黄内物质被吸收利用。其次,雏鸡运输过程中,会导致雏鸡部分水分流失,而及时补充水源,对于雏鸡维持机体正常发育也非常重要。最后,当雏鸡进入育雏舍内,一般舍内温度较高、气候较为干燥,加上雏鸡排泄会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因此非常有必要、有目的地补充水分,维持机体平衡,预防脱水症的发生。

及时补充水分对于雏鸡生长发育十分重要。待雏鸡运输到目的地之后,可先将其放在育雏舍内休息,10分钟后清点数量,均匀放置在育雏笼内。雏鸡第1次饮水非常重要,俗称为开饮。开饮初期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口服液盐,保证每千克水中有3.5克氯化钠、2.5克碳酸钠、1.5克氯化钾、17.5克葡萄糖。此外,严格控制水温,最好用 15~18℃凉开水。所用饮水器具必须定期进行清洗,及时更换。初饮时,至少要保证每100只鸡有1个2~3升的饮水器。饮水量要严格控制,一般为采食量的2倍。同时,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饮水量也会逐渐增加。如果期间饮水量突然发生变化,很可能是疾病发生的前兆。饮水增加、采食减少,可能是球虫病、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腹泻性疾病;也可能是由于盐分、温度过高引起,此时一定要严格排查病因,积极处理。

2.开食。开食为雏鸡第1次饮食,一般在饮水后2~3小时进行。大部分雏鸡有啄食的表现,此时应该抓住时机,及时开食。开食不能过早,否则会影响卵黄吸收;不能过晚,过晚影响雏鸡生长发育。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营养补给,雏鸡虚弱、生长迟缓,无形中会增加死亡的数量。

3.饲喂方法。第1周用浅型料盘或硬纸板放在笼内(www.613935.com),将饲料均匀散在盘内或纸上 (2~3天即可用外挂料槽) 。当第1只鸡开始啄食后,其他鸡会相互模仿。为了使初生雏鸡容易看见并接触到饲料,室内应增加光照强度并提高温度,放置的饲料应均匀。开食第1次可用碎米或碎玉米粒,每 100只雏鸡加1只煮熟的鸡蛋,将其捣烂之后与饲料混匀即可饲喂。这样有助于防止饲料粘嘴和因蛋白质过高使尿酸盐沉积,进而糊住肛门。第2次饲喂即可改为全价配合饲料,食槽分布要均匀,与水槽相间而放。

4.饲喂时间。一般喂6~7次/天,其中,白天4~5次,晚上1~2次,1周后可减少到5~6次/天。喂料要定时,每次喂料时间间隔要均匀,喂料量随日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可供参考的喂料量(以每天计算):1周龄料量10克/只;2周龄料量18克/只;3周龄料量 26克/只;4周龄料量 33克/只;5周龄料量40克/只;6周龄料量47克/只;7周龄料量52克/只;8周龄料量57克/只;9周龄料量60克/只;10周龄料量64克/只;15周龄料量70克/只;20周龄料量77克/只。

5.饲料选择。雏鸡饲料要求严格,必须新鲜且达到相关营养配置标准。通常情况下,第1周饲料中的粗蛋白至少要达到 20%的比例,必须使用大豆、鱼粉等高营养、易吸收的蛋白饲料,因为此时雏鸡生长发育较为迅速。除了按照标准要求配置之外,建议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矿物质、维生素等,满足鸡体发育要求。

6.病死鸡处理。雏鸡阶段,生命力较脆弱,出现病死情况较为多见。一旦有病死病例出现,应立即查明病因,积极诊治。同时,及时上报上级兽医部门,积极配合确诊,并按规定向所在地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疫情,如确诊发生高致病性疫病时,要配合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鸡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措施;发生新城疫等疫病时,要对鸡群实施清群和采取净化措施;病死鸡或淘汰鸡的尸体,要在官方兽医监督下,做无害化处理,并对鸡舍及相关场地、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