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怎样延长蛋鸡产蛋高峰期的技术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怎样延长蛋鸡产蛋高峰期的技术方法

根据几年来的养鸡生产实践,笔者认为只有在蛋鸡育成期、预产期、产蛋高峰期和产蛋高峰期后,有针对性地实施科学的饲养与管理,才能充分延长蛋鸡的产蛋高峰,从而有效提高蛋鸡的饲养经济效益。

1 加强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培育高品质的青年母鸡是实现高产的第一步。

1.1 控制好鸡的体重

育成期的体重是评价其品质的最适指标。雏鸡开食后7~10天间,随机抽测100只鸡,每天进行个体体重测定,其结果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与研究,若所测体重的平均值在标准体重的中间值和上限值之间,其后的产蛋成绩就是良好的。若测定的体重常常在标准体重以下时,就必须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饲料摄取量、饲料品质、给料次数、水槽位置、疾病、舍内环境等):相反,常常在标准体重上限值时,就要限制饲料的喂量来维持与控制适宜的体重。鸡群发育是否整齐的判定标准为:有70%以上的个体,其体重在鸡群平均体重±10%以内。体重过大或过小,都将对产蛋产生恶劣影响。大量资料报道显示,若鸡初产时的体重不达标,产蛋个数和平均蛋重就会降低,死亡率就会增高。

1.2 正确断喙

育成期必须对鸡实施正确的断喙。断喙较容易失败,有时过分切割嘴喙,有时则断喙不足。甚至会烧坏舌头。在断喙时必须注意。下喙切除1/3,上喙切除1/2,达到既能吃料又不会将饲料啄到槽外。

1.3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对青年母鸡品质的影响很大。在高密集饲养的环境条件下,易出现通风换气不良、采食困难、发生呼吸道病、舍内噪音过大、氨气超标等问题。每只鸡占有的饲养面积狭小,鸡群的整齐度会受到影响。通常,鸡群饲养密度夏季要小,冬季可以稍大,春秋季则介于两者之间。

1.4 加强光照管理

加强育成鸡的光照管理,其目的是使鸡在适宜日龄达到性成熟。鸡的性成熟若过早,则初产蛋重就轻,因为在达到适宜体重之前开始产蛋,产蛋后半期,则容易导致部分换羽和停产。

要根据鸡舍是开放式的,还是密闭式的,是春雏还是秋雏而采用不同的光照方法,即由各鸡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关键的一点是育成鸡舍的光照时间与产蛋鸡舍的光照要协调。若在育成期采用相当长的光照时间,而转入产蛋鸡舍时光照时间变短,就会使产蛋高峰受到影响,或不能达到应有的产蛋高峰。

1.5 严格控制鸡病的发生

控制育成鸡疾病的发生对延长产蛋高峰是很重要的。携带有鸡毒支原体、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原的青年母鸡,在转移到产蛋鸡舍时,这些潜在病原体就会污染鸡舍及环境,引起产蛋下降。要根据本地区鸡病的流行情况,来制定各鸡场的疫苗接种程序。

1.6 实行科学的饲喂方法

给料方法对青年母鸡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幼雏、中雏、大雏都必须给以优质而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喂料时,育雏前期在床面上铺上报纸或是活动的纸板,将饲料加水浸湿(用手握成团、手松后即散开为准)后撒在上面。前 3天用此法喂料,从第4天起结合料槽饲喂,第6~7天过渡到全部用料槽饲喂。开产前2周,要增补足够的钙,对开产早的青年母鸡也要设法补充钙。

1.7 适时转群

青年母鸡应在开产前转入成鸡舍。因为开产后转移鸡群时,母鸡容易受各类应激的影响,再加上转群后用其他类型的器具给料、饮水,鸡群要在数天后才能适应。这样会导致体重下降、性成熟推迟,进而产蛋量也将会下降。

2 加强预产期到产蛋高峰期的饲养管理

产蛋鸡从16周龄起进入预产期,25周龄可达到产蛋高峰期,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是否符合鸡生长发育和产蛋的要求,对整个产蛋期的产蛋量影响极大。

2.1 适时转群,按时预防接种、驱虫

蛋鸡入笼工作最好在18周龄前完成,以便使蛋鸡尽早熟悉环境。过迟容易使部分已开产的鸡停产,或使卵黄落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在上笼前或上笼的同时应预防接种新城疫油苗或Ⅰ系苗、减蛋综合症疫苗及其他疫苗(CYONE.COM.CN)。入笼后最好进行一次彻底的驱虫,对体表寄生虫如螨、虱等可用喷洒药物的方法驱虫,对体内寄生虫可内服丙硫咪唑20~30毫克/千克体重,或用阿福丁(虫克星)拌料服用。转群、接种前后应在饲料中加入多种维生素、抗菌素以减轻应激反应。

2.2 适时更换产蛋料

为了适应鸡体重的增加,满足生殖系统的生长和对钙的需求,可以在18周龄开始喂产蛋鸡料,20周龄起喂产蛋高峰期饲料。同时在饲料中额外添加一定量的复合维生素。这个时期应当取消限制饲喂的措施,让蛋鸡自由采食,保持在开灯期间槽中始终有料。

2.3 增加光照时间

农村养鸡专业户在育成期多采用自然光照法。在18周龄时,如果鸡群体重达到标准,可每2周增加光照30分钟,直到产蛋率达到最高峰时光照总时数达到每天15~16小时为止。如果鸡群体重较轻,发育较慢,可在增加喂料的同时推迟到20周龄增加光照时间。产蛋期间的光照原则是时间不能缩短,强度不能减弱。

2.4 创造舒适的环境条件

产蛋鸡最适合的温度是13~2~23℃,冬季最好能保持在10℃以上,夏天最好能保持在30℃以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各种噪声,保持环境、喂料、饮水和光照等的稳定性。

2.5 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①鸡入笼后在饲料或饮水中投加抗菌素,如氟哌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每4~5周投药1周,以预防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②定期在料中额外添加一定量的复合维生素,以适应鸡的产蛋需要和减轻各种应激反应,提高蛋鸡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③加强卫生管理,执行合理的免疫程序,坚持带鸡消毒和环境消毒制度,防止疫病传入。密切关注产蛋率的上升幅度是否符合标准,注意外界环境对鸡群的影响。

3 延长蛋鸡产蛋高峰的技术措施

蛋鸡产蛋率达90%以上的时期称为产蛋高峰期。其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全期产蛋量有密切关系。按以下方法延长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可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3.1 重视育成鸡的培育

①选择高产蛋鸡品种,能达到较好的产蛋高峰。②保持育成青年母鸡的健康,使体重整齐度好、骨胳结实、肌肉发达,以获得较高的产蛋率。要应用科学的饲养方法,使蛋鸡各阶段体重达到标准范围,为蛋鸡快速进入产蛋高峰并使产蛋高峰保持较长时间打下基础。③合理选择育雏季节。冬季饲养的雏鸡,到来年6~8月份正好迎来产蛋高峰,此时高温加上高湿,将会造成鸡群因采食量不足而达不到应有的产蛋高峰,还会带来蛋重下降和体重减轻等问题。因此,应该安排蛋鸡春夏季育成、秋季开产,这样可以保证鸡群产蛋高峰期的产蛋率高、产蛋量多,并使产蛋高峰期能够维持较长时间。

3.2 改善饲养环境

①合理的光照制度。光照对产蛋鸡有刺激性腺机能,促使排卵的作用,增加光照时间能促进产蛋。光照时间的延长,应根据17周龄时的体重和性发育成熟的程度而定。鸡群体重达到标准的应每周延长光照15~30分钟,直到增加到每天16小时后恒定不变;达不到标准体重的不要急于延长光照,可以将补光时间往后推迟1周。光照强度应掌握在7.5~10勒克斯为宜。②适宜的温度、湿度。蛋鸡生产的适宜温度为23℃~28℃。产蛋高峰期,应做好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暖工作。鸡舍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0%。③保持鸡舍空气清新(www.613935.com/)。产蛋鸡舍内二氧化碳浓度应低于0.3%,氨气浓度应小于0.0015%,硫化氢浓度不超过0.001%。首先要保持鸡舍的通风良好,加强通风换气,在冬季要正确处理保温与通风的关系,搞好清洁卫生.以减少鸡粪在鸡舍内的停留时间。应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浅笼型鸡笼每笼应饲养3~4只,才能较好地发挥鸡的产蛋性能。④防止应激。惊吓、断水等各种应激都会引起蛋鸡产蛋率下降,缩短产蛋高峰的持续时间。因此,应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或加倍供应复合维生素。另外,要创造安静的饲养环境。

3.3 加强饲养管理

①满足蛋鸡营养需要。产蛋高峰期的蛋鸡对营养要求比较高,应该供给营养全面、质量高、适口性好的产蛋期配合饲料,代谢能摄人保持在1.25~1.42兆焦/天·只,粗蛋白质摄入保持在18~20克/天·只。饲料中应适当提高矿物质、维生素的含量,特别要注意颗粒状钙的添加,产蛋鸡饲料中钙的适宜含量为3.2%~3.5%,有效磷为0.35%~0.41%,应该注意钙添加量为前低后高,磷添加量为前高后低的原则。②合理供给饲料。蛋鸡产蛋高峰期的饲喂应尽量满足高产的需要,应适当增加喂料次数,促使蛋鸡多采食。但是在高峰后期采食量的增加应谨慎,超量投料将会使营养过剩,而容易造成脂肪肝、脱肛、产腹腔蛋等。③供给清洁饮水。必须不断供给新鲜、清洁饮水。蛋鸡若断水24小时,产蛋量将下降30%,补水后30天才有可能恢复正常生产;若断水48小时,则可造成死亡。由于鸡的饮水量随着气温和产蛋率的上升而增加,在炎热季节或高产期,更应该保证清洁饮水的不间断供应。

3.4 正确进行疫病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是保持蛋鸡产蛋高峰期的又一重要措施。开产前进行重要疫病的免疫,是保证获得较高产蛋率及维持较好产蛋高峰的必要措施。按照免疫程序,在不同日龄使用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疫苗、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慢性呼吸道灭活疫苗、减蛋综合征灭活疫苗、传染性鼻炎灭活疫苗等进行免疫。蛋鸡开产以后,定期使用电解多维素饮水。当鸡群受到某种疾病威胁或出现病态必须用药时,应该慎重选用药物,如磺胺类或磺胺增效剂、氨茶碱、金霉素、金刚烷胺等必须禁用,以免抑制和损伤鸡的生殖系统,造成产蛋量下降。应该做好定期消毒工作,生产区工作人员和周边环境也要求严格消毒,垃圾、鸡粪、废弃物要及时清除,做无害化处理。实行封闭式饲养彻底避免外来病源的传入。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