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育雏期环境管理的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育雏期环境管理的措施

陈延玲 (黑龙江省八五四农场畜牧中心 黑龙江虎林 158403)

1 加强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是使育雏舍内的污浊空气排出,换入新鲜空气,并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幼雏虽小,但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呼吸量大,加之密集饲养,群大,呼出的二氧化碳、粪便污染的垫料散发的氨气和其他有害气体,使空气变得污浊,对雏鸡生长发育极为不利。据报道,育雏舍内二氧化碳超过3 000毫克/立方米,氨气超过20毫克/立方米,硫化氢气体超过10毫克/立方米时,都会刺激雏鸡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等敏感器官,削弱机体抵抗力,诱发呼吸道疾病。除此以外,大群雏鸡的生命活动中还需要不断地吸入新鲜的氧气。所以,在保持育雏舍温度的同时,不能忽视通风换气。

有些鸡场为了保持舍内温度,采用煤炉或是木炭火加温,所有门窗都紧闭,由于夜间工作量少,工作人员通过门口次数减少,在这样一个封闭的舍内,煤或木炭燃烧时耗去了很多氧气,经过一夜,有不少雏鸡因呼吸困难而表现跌跌撞撞,有的窒息而死。为了提高舍内的温度而将炉盖打开,使炉筒失去作用,结果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散出,留在室内,以至造成煤气中毒事故。

在通风问题上,要避免冷风直接吹到雏鸡身上,应使风通过各种屏障减慢流速。如果育雏舍有南、北气窗,则在开气窗时要注意风向。冬季西北风大,北面气窗应关闭。在开南面气窗时,将靠西边一侧的一扇窗打开,其窗面正好挡住西边的风,不至于让风直吹室内。在中午,外界气温上升、风小时,可打开北面气窗,以加快空气流通,但时间不能过长,风力不能太大。没有气窗的,可将窗户上部的玻璃取下一块,改造成一个活动的小窗户,用于通风换气。另外,也可在天花板上开几个排气孔,使混浊的空气从室顶排出。如果舍内是用塑料薄膜隔开的,最好在安装塑料薄膜时分成上、下两截,上方一块高度在80~100厘米,下方一块塑料薄膜的顶端离开天花板约有60厘米,上、下两块塑料薄膜可重叠20~40厘米,当要通风换气时,可以先提高室温,再移动上方一块塑料薄膜。这样换气时有风也不会直接吹到雏鸡机体上。

2 保持适宜的湿度

湿度大小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雏鸡从空气相对湿度70%的出雏器中孵出,如果随即转入干燥的育雏舍内,由于雏鸡体内的水分散失过多,对吸收腹中剩余蛋黄不利,饮水过多又容易引起腹泻;湿度过低又招致雏鸡脱水,脚爪干瘪。所以,在育雏的前10天内,可用水盘或水壶放在火炉上烧水让其蒸发,或在墙上喷水,以补充舍内水分,保持舍内空气相对湿度在60%~65%。随着日龄的增长,雏鸡的呼吸量和排粪量也相应增加,育雏舍内容易潮湿。因此,要注意不让水溢出饮水器,加强通风换气,勤换或勤添干燥的垫料,使其充分吸收湿气。还可以在垫料中添加过磷酸钙(www.613935.com),其用量为每平方米0.1千克。

此外,在建造鸡舍时,应选择高燥的地势,并适当填高舍内地坪。如果舍内湿度过大,就会为病菌和虫卵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容易发生曲霉菌病和球虫病。特别是在梅雨季节,更应注意保持舍内干燥。

3 正确利用光照

肉用仔鸡在育雏期间的光照来源于阳光和灯光。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仅能促进雏鸡的消化,增进健康,还可以帮助形成维生素D3,有利于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生长,防止佝偻病和软脚病的发生。此外,阳光还有杀菌、消毒以及保持舍内温暖干燥的作用。由于阳光中的紫外线大多被玻璃窗阻挡不易透入舍内。所以,一般在雏鸡出壳4~5天后,在无风、温暖的中午可适当开窗,使雏鸡等晒到太阳。到7日龄时,在天气晴朗无风时,可放到舍外运动场活动15~3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活动时间。这样做更适宜于种用雏鸡。放雏鸡到舍外之前,一定要先将窗户打开,逐渐降低舍温,待舍内、外温度相差不大时才能放出,以防受凉感冒。此外,正确用光,还要有灯光的配合,包括光照时间和光照度两个方面。现代养肉鸡通常每天光照23小时,有1小时黑暗是为了使雏鸡习惯于在黑暗环境下生活,不至于因偶然停电灭灯而引起惊慌,造成损失。一般户养肉用仔鸡的光照时间,每天也不应少于20小时。

关于光照强度,出壳后前3天的幼雏,视力弱,为保证其采食和饮水,光照以稍明亮些为好,每平方米2.5~3.0瓦。以后逐渐减弱,保持在每平方米1.0~1.5瓦。光照过强会引起雏鸡烦躁不安,易惊慌,增重慢,耗料多。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