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病因和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病因和防治措施

磺胺类药物主要对革兰氏菌和某些原虫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具有抗菌谱广、疗效确切、价格便宜、操作简便、便于保存的优点,在养鸡生产中治疗一些细菌性疾病及球虫病有显著的疗效,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鸡中毒,因此使用时要注意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病因和防治措施。

1、发病原因

磺胺类药物在养鸡生产中主要防治一些细菌性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会引起中毒,导致鸡发病。其不当的使用主要包括用药量过大,主要是由于计算失误、称重错误而导致饲料或者饮水中的药物添加量过高,而引起中毒;搅拌不均匀,在添加磺胺类药物时因使用剂量较小,一般添加量为饲料量的0.1%~0.5%,或者是饮水量的0.05%~0.3%,如果直接将药物混于饲料中则很难搅拌均匀,而使局部饲料中的含药量过高,使得采食这部分饲料的鸡发生中毒;用药时间过长,因磺胺类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如果使用时间过长就会造成中毒,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是有一定的疗程的,并不是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通常1个疗程为3~5天,如果遇到混合感染时,即使症状难以控制也不可长时间的使用该药,一般超过7天就会导致鸡体内蓄积中毒;使用方法不当,在使用该类药物时要注意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例如把不溶于水的药物通过饮水投药,会使水槽内沉积大量的药物,鸡饮用后就会中毒。

2、诊断方法

对于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断要先确定是否有摄入该类药物的病史,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的病理变化来进行确诊,在诊断时要做好会引起肾脏和输尿管有白色尿酸盐沉积的疾病的鉴别工作,如痛风、肾型传染性气管炎等。

临床症状。该病有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类型,各日龄的鸡都会引起中毒,其中雏鸡的表现最为明显。急性中毒的鸡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的亢奋,会引起惊厥,食欲下降或者不食,渴欲增强,饮水量增加,鸡冠颜色苍白,头部肿大,鸡皮下发生广泛性的出血,有时肉髯和眼睑部也会出血,中毒时间较短的鸡会出现红色的斑点,中毒时间较长的则会形成紫癫。病鸡呼吸急促,可视黏膜黄疸,贫血,双翅下有皮疹,会发生腹泻,所排粪便为酱油色或者灰白色稀便。蛋鸡的产蛋量会发生急剧的下降,产软壳蛋,部分鸡会因大量出血而死亡,在死亡前会不停的鸣叫,剧烈的挣扎;慢性中毒为蓄积性中毒,病鸡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甚至食欲废绝,渴欲增强,有的会发生贫血,鸡冠呈苍白色,头部肿大并且发紫,部分病鸡有时腹泻,有时便秘,羽毛蓬乱。

病理变化。该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皮下、肌肉和内脏器官。其中皮下、肌肉等处大面积出血,尤其是胸肌和大腿肌附近最明显;肝脏发生肿大,颜色为紫红色或者黄褐色,表面有出血点和坏死灶;肾脏肿大,颜色呈土黄色,输尿管变粗,其中充满尿酸盐;脾脏和心脏肿大,表面有出血点和灰白色的坏死灶;腺胃黏膜和肌胃角质膜下、小肠黏膜出血。

3、防治措施

磺胺类药物中毒是由于磺胺类药物的使用不当引起的,因此,预防此病的主要工作是注意用药的方法得当。在需要使用磺胺类药物时,要严格按照所使用药物的说明书来准确的计算使用剂量,并且在使用前要准备称量,确定无误后方可投入使用。在药物的添加时为了避免发生搅拌不匀可以使用逐级稀释法混合饲料和饮水。严格控制用药时间,按疗程用药,不可超过7天。对于雏鸡和产蛋期的蛋鸡在用药时要注意选择低毒的磺胺类药物,或者尽量不使用此类药物。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应适当的提高饲料中维生素K和维生素B的量,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另外,在使用该药物时可以和抗菌增效剂结合使用,可以减少用药量,提高疗效,防止发生中毒。在用药期间要提供充足的饮水。

对于磺胺类药物中毒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所以对该病重点是预防,如果发现中毒,就要及时的诊断,并积极的治疗,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一旦有症状出现就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提供充足的饮水,并在饮水中加入1%~2%的在碳酸氢钠,5%的葡萄糖。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例,则要灌服碳酸氢钠溶液,可以阻止此病药物形成结晶,利于药物的排出。另外,还要在饲料中按照0.2 g/kg的量,饮水中添加100 g/L维生素C,直到症状消失为止。治疗该病以解毒为主,因此可以使用甘草或绿豆煎汁让病鸡口服,并配合大量的饮水解毒。在治疗的同时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和维生素B,进行辅助治疗可起到良好的治愈效果。

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

磺胺类药物在兽医临床上是常用药物,如剂量过大,连续用药时间长,饮水或饲料投药时搅拌不均,可导致部分鸡食入量加大而发病;有时因剂量计算错误而发生中毒事故。

临床症状

多为急性发病,病鸡表现为兴奋、腹泻、厌食、口渴,鸡冠苍白,头部肿大,蓝紫色,痉挛或麻痹;有时可能发生慢性中毒,病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也见贫血,鸡冠苍白,头部肿大发紫,有时便秘,有时下痢,幼鸡、青年鸡发育受阻,产蛋鸡产蛋率明显下降,产软壳蛋或薄壳蛋。

剖检变化

最常见的病变是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的出血。肝脏肿大,紫红色或黄褐色,有出血斑点和坏死灶;肾脏肿大呈土黄色,有出血点,输尿管变粗,充满尿酸盐;腺胃黏膜、肌胃角质膜下及小肠黏膜出血;脾肿大,有出血点和灰白色的坏死区。肌肉、肾或肝中磺胺类药物含量超过每公斤20毫克时,就可诊断为磺胺药中毒。

防治措施

本病以预防为主。选择毒副作用小的磺胺类药物,投药时严格掌握剂量,除首次量加倍外,其他情况下不得超过剂量。常用的磺胺类药物一般混饲量为0.1%~0.2%,连续用药不能超过1周,要求用量准确,拌药混料要均匀。特别是有些磺胺类药物肠道容易吸收,如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喹恶啉等,其治疗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所以,应用此类药物时,必须准确配制浓度,控制好用药时间,避免产生抗药性和发生鸡中毒。1月龄以下的雏鸡和产蛋鸡应避免使用磺胺类药物。用药期间务必供给充足的饮水。若发生中毒,应立即停药,并供给充足的饮水,在饮水中加入0.5%~1%的碳酸氢钠或5%的葡萄糖。饲料中加入0.05%的维生素K或B族维生素,内服适量的维生素C,以对症治疗出血。一般经过3~5天的处理,大部分病鸡可以恢复正常。对中毒严重的鸡可肌注维生素B121~2微克或叶酸50~100微克。

在养鸡业中磺胺类药物对于预防和治疗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巴氏杆菌病等疾病效果较好,尤其是对鸡传染性鼻炎、球虫病等病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常因使用不当而引起鸡药物中毒,从而引起鸡发生一系列的症状以及病变,严重阻碍了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了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所以生产中要注意该药的用法和用量,一旦发病要做好该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