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张宏林:从都市“金领”到“蛋鸡王”【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张宏林:从都市“金领”到“蛋鸡王”

在武汉市黄陂区北部一个低山坡上,张宏林的木兰蛋鸡养殖小区内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景色别致,闻不到异味,百万只鸡不见一丝踪迹,外界很难想象,这里就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蛋鸡养殖场。

秘密藏在一栋栋白墙蓝瓦的全封闭房子里,“全套德国进口的设备,每栋鸡舍占地2300平方米,可容纳11万多只鸡。”

整个饲养过程不需要人参与,上料、供水、清粪、捡蛋,全部智能化、机械化,鸡粪不间断地传送转运到旁边的有机肥厂进行发酵加工,全程不暴露在室外。

“进场的是鸡苗和饲料粮,出场的只有鸡、蛋和有机肥,没有废料,全是有价值的东西。”这位32岁的经济法学研究生不无得意地说。

2005年夏天,当同学还在四处奔波找工作时,华中师范大学法律系大四学生张宏林已经在一家基金公司“上手了”。

张宏林说,这得益于自己在校期间的历练。当过班长,做过学院团委组织部长,通过日常的接待工作,张宏林结识了大批优秀的校友,一到寒暑假,基本上就在企业里摸爬滚打了。

毕业两年时间,张宏林在这家基金公司做过管理、培训、高级基金经理,还当上了办公室主任,年薪超过60万元,成为标准的“金领”。

然而,身上不安分的因子在躁动,他选择了创业,做过能源贸易,也干过建筑行业,短短几年时间,张宏林就积累了上千万元资产,但他总感觉不是长久之计。2009年,他考上母校的公费研究生,“希望能静一静”。

回归校园,张宏林不仅有了创业经验,而且几年基金公司的经历也让他对事件趋势的判断更加清晰。

他注意到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在关注“三农”,又萌发了回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念头。

张宏林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建有10多万只蛋鸡养殖小区,还配套养鱼1200亩,积累了多年的技术和市场经验。张宏林决定从此入手。

他判断,一方面,国家一直鼓励规模化畜禽养殖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由农产品的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这对包括鲜蛋在内的农产品供应提出了新的市场需求。

谋定而后动。

张宏林远赴德国、意大利、荷兰、马来西亚等国家,走进应用最新技术与管理理念的农场,从场区布局、设备选型、生产技术、管理理念到产业链发展,全面考察。他还走访了北京、宁夏、河北、山东等国内大型蛋鸡养殖企业,谈问题找经验。

近半年时间,花费几十万元的调研成本,张宏林勾勒出了自己的规划:引进全系列国际领先的生产设备,依托国际一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配套建设饲料加工厂,从饲料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保障蛋品品质,兴建有机肥厂,妥善处理好鸡粪,变废为宝,实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然而,资金成为摆在张宏林面前的一个难题。

初步估算,以这样的高标准建设国际先进的蛋鸡养殖小区,仅设备和设施投资至少会突破一个亿。

“我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张宏林不愿意因为资金问题降低建设标准,他借来了父亲的存款,转让了自己在两个公司的全部股份,甚至抵押了自己刚刚在武汉市区购买的房产、车子。

至此,张宏林从一名事业有成、生活无忧的“金领”,再次成为一穷二白的创业者,而且还负债累累。

每天看着钱不断地投入进去,张宏林说,没有后怕过,面对这些支持和信任自己的人,只能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扑到建设上来,“只有把企业建好了,才不会辜负他们的期望与支持。”

找政府,跑金融机构,张宏林的有备之战得到了多方支持。经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总行和农商行黄陂支行的支持,他以流转土地抵押的方式拿到4800万元贷款。

2012年年初动工建设至今,短短3年,张宏林的养殖场从无到有,发展到百万只鸡,年产2.1万吨鸡蛋,产量顶过一个传统养殖大县,年销售收入也达到了3亿多元。

张宏林父亲的养鸡场10年来一直保持10万只鸡的规模。有人说,张宏林3年走出了父亲30年都没有走出的道路。但在张宏林看来,这次创业成功,首先就源自对父辈积累的继承,不仅是继承资产,更是继承精神,“是站在父辈肩膀上的成功”。

父亲不仅出资支持,而且派出了10多人的技术团队,从做养殖规划到进料细节,环环帮他把关。

张宏林说,自己对养殖场各环节的精益求精,源自父亲30年对行业的敬畏。他把企业的文化理念也凝练为“以品质铸品牌,用良心换放心”。

这同样得益于知识的力量。张宏林走出国门,引进了的新技术设备、新的管理模式,这放在初中毕业的父亲身上难以想象。

张宏林说,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一直是他返乡创业的初衷。而今,他的养殖场已吸纳周围农户就业100多人。

他还有着更大的规划。下一步,企业将生产场区外流转的2400亩荒山荒坡用自产的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建设茶叶基地、果园和蔬菜基地,届时可使周边500多农民实现就近就业,年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

通过团湖北省委和当地团组织牵线搭桥,他的融资有了更多渠道,同时也为多名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了新平台。

面对3年时间交出的成绩单,这个因长期在山上风吹日晒、皮肤黝黑粗糙远胜同龄人的80后更想说:“人的一生就是要圆几个梦,我对自己的定位不是一个生意人,就是想做点实事,做点有意义的事,也许再过些年,我又会走进校园,感受那份宁静!”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