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雏鸡饲养环境的管理【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雏鸡饲养环境的管理

王春阳 (黑龙江省建设农场畜牧科 黑龙江北安 164035)

1 温度

温度是育雏的首要条件。温度与幼雏的体温调节、采食、运动和饲料的消化吸收等均有密切关系。要求温度恒定,分布均匀,尽量不要使热源集中而导致雏鸡围绕一个中心点来取暖。温度是否合适,不但要看温度计,还要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和活动规律。温度正常时,雏鸡非常灵活,食欲旺盛,雏鸡均匀分布在育雏温源周围,叫声轻快,羽毛平整光亮。

温度低时,雏鸡行动缓慢,雏鸡聚集在温源或墙角附近,食欲差,羽毛蓬乱。雏鸡过于寒冷时紧密堆集在一起,有时高达五六层,半径达几十厘米,这在育雏上是常见的现象,称为聚堆。聚堆时,雏鸡由于正常的代谢产热排不出去,雏鸡堆很容易过热、过湿,堆内缺乏空气,使雏鸡出汗、感冒、呼吸困难,乃至昏厥,严重者会大批死亡。发现聚堆时要及时用手或吆喝将雏鸡赶散,这项工作称为赶堆,赶堆工作在育雏前3天尤为重要。除赶堆外,要及时升高育雏温度,阻塞穿堂风,创造温暖舒适的育雏环境。防止聚堆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平养育雏时使用护围。

温度高时,雏鸡精神不振,远离温源,大量饮水,张口呼吸,食欲差,长期温度偏高,则生长缓慢,喙、爪及羽毛发干,缺乏光泽。此时应根据雏鸡的表现,减少热源,并加大通风。

2 湿度

湿度是指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湿度高给致病细菌和寄生虫卵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尤其易诱使球虫病、大肠杆菌病、霉菌病的发生,影响雏鸡的健康和成活率。在南方湿度过大,会影响雏鸡的水分代谢,并给细菌和某些寄生虫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因此,要求保持育雏舍地面干燥。在北方,尤其是在使用暖炕温床育雏的条件下,由于地表面的水分不断蒸发,舍内湿度过低,容易造成雏鸡脱水、消瘦,影响食欲,或致室内灰尘飞扬,引起雏鸡呼吸道疾病。这时就必须采取增加湿度的措施。

湿度是对舍内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而言。雏鸡舍内环境适宜的湿度为0~10日龄为70%~75%左右,11~20日龄为65%~70%,以后为55%~60%。但是,舍内的湿度往往受外界气候影响甚大,尤其是开放式鸡舍,防湿更加困难。因此,在潮湿季节要求每天更换垫料1~2次。饮水器不漏水,以保持干燥,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育雏舍地面干燥,在南方地区尤应注意防潮防湿。经常潮湿的地区,鸡舍应建筑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最好盖育雏棚。在北方,通常由于空气中相对湿度过低,尤其是在使用暖炕温床育雏的条件下,由于地表面的水分不断蒸发,舍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而造成尘埃过浓时,会导致呼吸道病的发生,此时可在地面洒水调节其湿度。

3 密度

育雏密度是指鸡舍每平方米面积饲喂雏鸡数www.613935.com。密度不仅关系雏鸡在平面上活动、饮水和采食,而且关系到舍内气体的污染和交换、地面的污染程度与啄食癖、应激等问题。各个生长阶段雏鸡的舍饲密度以多大为合理,这要看品种、育雏方式、季节而合理安排。密度过小时浪费地方,浪费保温电力,设备费成本提高;密度过大时活动范围小,常互相践踏,食睡不舒服,弱雏争食不到,出现较多的落后鸡,或引发啄癖等。另外,密度大,雏鸡排出粪便亦多,鸡舍内二氧化碳量增高,造成湿度过大,由于空气污浊,影响雏鸡生长速度和群体均匀度。因此,定期调整鸡只密度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每群雏鸡以不超过3 000只为宜,最好在1 000~1 500只左右。在大批量育雏时,可在大育雏室内分成若干个育雏栏。目的是防止因温度过低或雏鸡抢食堆积而死。如有可能最好能按出雏前后分成小群,雏弱、大小不整齐的雏鸡每群数量少些为好。如不知出雏时间,在安放初生雏时留出一二个空圈,在观察雏群时将一部分弱小的雏鸡捉出放入空圈另养。养弱、小雏的小圈尽可能处于育雏室内温度较高之处。雏鸡生长很快,随着日龄的增大,要调整相应的饲养密度,以网上育雏为例,前1~7天,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45~55只,8~14天,每平方米30~40只,第15~21天,每平方米20~30只,第22天到育雏期结束每平方米为20只左右。同样数量的雏鸡,第三星期时的饲养面积比第一星期大一倍,第四星期又比第三星期扩大50%。地面平养时密度要小些,多层笼养的可略加大密度。密度调节可结合护围调节来进行。密度适当时,雏鸡应均匀地分布在护围内,无明显堆集现象,睡态伸展舒适,行动自在。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