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的病因、症状、诊断与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的病因、症状、诊断与防治

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是由禽类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蛋鸡感染此病毒后,会出现无法达到产蛋高峰期,产蛋量下降,产软壳蛋、无壳蛋、畸形蛋的数量增多,蛋的质量下降等现象.在生产过程中做好该病的诊断工作,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该病进行科学的防治。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的病因、症状、诊断与防治。

1、病原与流行

病原为Ⅲ群腺病毒,可凝集禽类的红细胞,感染任何年龄的鸡群,其中24~36周龄的青年鸡群是高发阶段,36周龄以上的鸡发病率较低。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雏鸡感染此病后无临床症状。另外不同品种的蛋鸡对该病的易感性也存在着差异,其中以产褐壳蛋的品种最易感,产白壳蛋的品种发病率较低。该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主要传播方式是经由受精卵垂直传播,一般在鸡群的感染率达到50%,且达到产蛋高峰时,该病毒会迅速的传播。该病也可进行水平传播,可通过输卵管、肠内容物、粪便等途径向外排毒传播疾病。

2、症状与病理变化

雏鸡感染此病后无临床症状,青年鸡感染后一般在7~9天后可见最初的症状,也有的时间更长,约为17天才见症状。主要的症状是突发性的产蛋量下降,一般比正常的产蛋率下降20%~30%,有的高达50%,同时伴随着产薄壳蛋、软壳蛋、无壳蛋、畸形蛋、小蛋等异常蛋。蛋壳的质量下降,表面粗糙,一端呈砂纸样的细颗粒状。产褐壳蛋的蛋鸡品种所产的鸡蛋蛋壳颜色变浅,表面粗糙,褐色如白灰、灰黄粉样,蛋白为水样,蛋黄颜色浅,有的蛋白中还有血液和异物等,种蛋的孵化率降低,孵化成功的雏鸡体质一般较弱,通常在产蛋量下降持续4~10周后可恢复正常。有的蛋鸡达不到产蛋高峰期,或者开产期推迟。病鸡还有一些较为轻微的症状,有的鸡的精神不佳,羽毛散落,食欲下降,贫血,腹泻。

该病一般不会引起死亡,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有一些病例的生殖器官发生病变,表现为卵巢和输卵管萎缩,有的表现为子宫黏膜皱褶出现水肿性肿胀,有的可见卵巢萎缩。有的病例的脾还会有轻度的肿大。

3、诊断方法

对该病进行诊断时可以根据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来进行初步的诊断,通常鸡群在无异常现象发生,突然出现产蛋率下降,且产异常蛋的数量增多,尤其是产褐壳蛋的品种在产蛋下降前的1~2天的蛋壳出现异常时即可考虑是感染此病。为了进一步的确诊,则需要进行实验室的检查工作,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的检查。

病毒分离鉴定是取病鸡的病料,无菌处理后接种在无腺病毒抗体的鸭胚。最初分离时鸭胚死亡数较少,随之着代数的增加,死亡数增多。也可将病料接种于鸭胚、鸡胚成纤维细胞,可见其生长良好。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可凝集禽类的细胞,不能凝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血清试验检查蛋鸡感染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后,可以产生高效价的抗体。可以使用血清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其中血清抑制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诊断方法。

因很多疾病都会引起产蛋量下降,因此为了有效防治该病,要做好与其他类疾病的鉴别工作,如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鉴别工作,当蛋鸡患传染性支气管炎时除了会出现与产蛋下降综合症相似的症状外,还伴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与病毒性关节炎的鉴别是病鸡会出现关节肿大,不愿走动,关节位置病变严重,而鸡产蛋下降综合症无此症状和病变;与维生素、钙缺乏的区别是当饲料中补充维生素和钙后产蛋性能恢复正常。

4、防治措施

目前生产上对该病的治疗还不够成熟,所以主要采取的是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根据该病主要是通过受精卵垂直传播的特点,在选购种蛋时要注意选择无该病毒污染的种蛋场,防止将该病毒带入鸡场。最好选择从本场未感染该病的鸡群中留种蛋。对于未出现该病的鸡场要做好预防工作,除了必要的保持日常的环境卫生外,还要加强消毒,尤其是在引种时更应做好消毒与隔离工作。注重日常营养的供给,饲喂营养均衡的混合饲料,特别是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的平衡。注意饲料与饮用水的卫生,无污染。在养殖过程中严禁多种禽类混养。

免疫接种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疫苗是产蛋综合症油佐剂灭活苗,适用于蛋鸡的后备鸡群,在开产前2~4周注射,可以保护整个产蛋期不受该病毒侵害。注意妥善保存、正常使用疫苗,使其发挥最佳的作用。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产蛋异常,产蛋量突然下降的现象,就要高度的重视,立即对病鸡进行隔离、消毒。尽快查明原因,迅速做出诊断。如果确诊为该病,要及时淘汰病鸡和带菌鸡。对于与患该病同群的鸡则要隔离饲养,并连续1周进行消毒和抗病毒处理,同时使用疫苗免疫。对于产蛋下降期间产的蛋严禁留为种用。对受到污染的场地、用具等要彻底的消毒,以做到快速、及时的消灭此病,净化鸡场。

鸡产蛋下降综合症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一种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产蛋母鸡产蛋量明显下降的疾病。于1976年发现,故又命名为产蛋下降综合征1976。

鸡产蛋下降综合症是由禽类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任何年龄的鸡都易感。鸡感染禽类腺病毒后影响整个产蛋期的生产。本病多为垂直传播,通过胚胎感染小鸡,鸡群产蛋率达50%以上时开始排毒,并迅速传播;也可水平传播,多通过污染的蛋盘、粪便、免疫用的针头、饮用水传播,传播较慢且呈间断性。笼养鸡比平养鸡传播快。肉鸡和产褐壳蛋的重型鸡较产白壳蛋的鸡传播快。病原

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属于腺病毒Ⅲ群,无囊膜,能在鸭胚、鸭胚肾细胞和鸭胚成纤维细胞、鸡胚肝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繁殖,但在鸡胚肾细胞和火鸡细胞中生长不良,在哺乳动物细胞不能生长。在鸭胚生长良好,可使鸭胚致死。

本病病毒能凝集鸡、鸭、火鸡、鹅、鸽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家兔、绵羊、马、猪、牛的红细胞。国内外分离的病毒株有十余个,国际标准为荷兰127株。已知各地分离到的毒株同属一个血清型。病毒对乙醚、氯仿不敏感,对pH适应谱广,0.3%福尔马林48小时可使病毒完全灭活。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