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一例乌鸡白痢病防治的报告【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一例乌鸡白痢病防治的报告

李运涛 (黑龙江省汤原县畜牧兽医局 154700)

鸡白痢是对鸡群危害严重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是由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对1周龄内的雏鸡威胁最大,死亡率高达85%以上,甚至整群死亡。主要侵害2 周龄以内的雏鸡。幼雏往往表现为急性败血症的病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2 周龄以上的鸡发病轻微,死亡率低。成年乌骨鸡也有发病情况,但影响会小一些。发病愈迟,治愈的希望越大。

1 发病情况

2013年5月初,汤源县某乡的散养乌骨鸡800余只,16日龄时,突然出现死亡现象,20日龄部分鸡雏开始出现腹泻症状,并伴有零星死亡,至25日龄时死亡达到高峰,曾在饲料中要加“痢特灵”(呋喃唑酮)0.02%~0.04%,以减缓腹泻症状,但效果不明显,死亡数量明显增多。于是,立即就医诊治。初步统计,鸡群发病率约10%,先后死亡30多只。

2 病原及流行特点

病原是鸡白痢沙门氏菌,革兰氏阳性菌。本菌在自然条件下,有较强的抵抗力,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土壤中可生存一年,对冷冻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如5%石炭酸,5分钟即可杀死。本病主要流行于2~3周龄的雏鸡,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育雏季节发病最多,初生雏常为急性型,20~45日龄者呈亚急性,发病死亡率都很高。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不表现症状。雏鸡感染恢复后和成鸡感染后能长期带菌,病鸡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污染了食料、水及器具之后,雏鸡接触到这些污染物之后即被感染。除种蛋的垂直传播外,消化道感染是很重要的感染途径。另外,蚊、蝇等也可能是传播本病。

3 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

急性型多呈急性败血症,虚弱,闭目不动,无食欲,突然死亡。慢性型病鸡表现为聚堆,两翅下垂,磕睡,无食欲,排粪时尖叫,肛门附近常有一层白色粪便附着,甚至出现脱肛现象,经常一伸一缩地活动着。病死鸡脱水、眼睛下陷、脚趾干枯。

急性型病变不明显,多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慢性型患鸡可见卵黄吸收不良,内容物如油脂状。肝肿大脆弱,胆囊和脾脏肿大,肾充血或贫血。心肌、肝、肺、盲肠、大肠和肌胃的肌肉内有坏死灶或结节。盲肠内有干酪样物质,泄殖腔内有白色恶臭稀粪。

4 诊断

根据发病日龄和剖检结果进行了认真的比对和分析,(www.613935.com)初步诊断为慢性雏鸡白痢。

实验室检查用标准吸管吸取鸡白痢抗原,滴在白色平板上1 滴,约0.05 毫升,然后取鸡冠鲜血一环,与平板上抗原混合均匀,在室温中作用1~3分钟,观察有无凝集反应。先后对15只患鸡,进行了检验,其中有9只混合液明显凝集成团粒,判为血凝阳性(十),确诊为雏鸡白痢;无凝集团粒,可判为血凝阴性(一);其余6只凝集团粒不明显,判为血凝可疑(士),确认为疑似病例。

5 防治

急性期是最佳的预防和治疗阶段,但易被误诊为普通的肠炎或感冒等,进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期。确认为鸡白痢后,患鸡已经度过急性期,并按慢性型雏鸡白痢予以治疗。具体做法是立即将15只患鸡隔离,并用庆大霉素(2 000~3 000国际单位/只)强行饮水,重患人工灌服,早晚各一次,同时用在饲料中混入0.03%“痢菌净”(乙酰甲喹),3天后,患鸡出现好转。整群鸡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只是药量略减,使其自由采食和饮水,用药后没有患鸡产生,2星期后完全正常,总计死亡32只乌骨鸡,死亡率近40%。

对种鸡群应定期进行鸡白痢的检疫工作,发现阳性反应的成鸡应及时淘汰。孵化用的种蛋必须来自阴性反应的母鸡和公鸡。孵化时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坚持从无白痢病的鸡场引种,同时适时投喂预防性药物,控制发病。要根据发病日龄不同采用不同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防治效果会更好,治愈率会更高。急性型,并无特效药,主要以预防为主,来减少本病发生的机率。常用做法是从雏鸡开食时,在饲料水中添加抗菌药物。较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如痢特灵(0.04%拌料)、氯霉素(0.1%拌料)、氟哌酸(0.02%拌料)。将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两者按0.2~0.4毫升的剂量混在饲料中投喂,连用3天,再减半量用1星期。如以上药物治疗无效,可试用一些较新的抗生素,如新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和卡那霉素,而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几乎无效。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