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眉山黑猪养殖基地(村村有支柱 户户有依靠)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人均占有耕地不到半亩,全市缺水田占比超三成,一些地方的耕地红线“延伸到了山上”……

群山起伏的娄底市位于湖南省地理几何的中心,是一座矿产资源枯竭转型城市,更是一座“粮猪型”农业大市。但过去由于贫困人口偏多、财政压力大,娄底市在农业农村方面的许多数据很难超过全省14个市州的平均值。

然而记者在调研后发现,近年来,娄底市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在全省排名前列。“十三五”期间,第一产业增加值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99.55亿元,同比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三名,2020年达到14143元,同比增长9.4%。

“以发展扶贫主导产业为突破口,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娄底市基本实现了扶贫产业和经营主体对贫困农户的全覆盖。”娄底市副市长谢君毅表示。

山间生机勃勃的千余亩葡萄园,使眉山村这个冷水江市昔日的穷村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葡萄园解决了村里165人就业,其中贫困户43人,还带动了258户村民积极发展各种产业,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06年的4000元提高到如今的超3万元。

这只是娄底市推进扶贫产业全覆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娄底市着力调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稻和黑猪,促进粮、猪两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集中力量重点培育柑橘、茶叶、蔬菜、油茶、肉牛五大全市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特色水果、田鱼、家禽、辣椒、油菜、黄精、竹木、花卉八大特色产业。

“各县(市、区)以‘一县一特’主导产业为依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长效扶贫主导产业。新化县的茶叶、双峰县的辣酱、涟源市的中药材、冷水江市的优质水果、娄星区的休闲果蔬等均得到快速发展。”娄底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兼局长袁若宁表示。

冷水江市3年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超4156万元,其中安排资金超113万元,培训贫困户超1.2万人次,2018年以来落实奖补资金超1688万元,扶持贫困户8978户24281人自主发展产业。

双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谢联宇介绍,双峰县坚持一把手直接抓,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产业扶贫,统筹412支省、市、县、乡四级驻村帮扶工作队驻点帮扶412个村,所有贫困村和贫困人口5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均派驻一名产业扶贫指导员。同时,坚持常态化督查制度,定期与不定期逐村逐基地督查督办,及时解决产业扶贫中的问题。

涟源市对每年吸纳10名及以上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扶贫车间,额外给予每年2万元奖励,对全年就业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贫困劳动力,给予每月300元补贴,涟源市也被评为湖南省“千企帮千村”先进县(市、区)。

记者在新化县炉观镇了解到,成立不久的湖南炉观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依托该镇竭力打造的“一镇一品”红薯粉特色产业,带动农户近1万人,帮助3500人脱贫。公司现有职工189人,其中贫困户和易地安置就业人员55人,贫困户每月都能拿到2900元左右工资,均顺利脱贫。

目前,娄底市18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与39650户有劳动能力和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2215个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70642户,498个贫困村建立了874个扶贫专业合作社、入社贫困户17029户,983户种养大户带动9427户贫困户,503个家庭农场带动5816户贫困户。

为壮大帮扶主体力量,冷水江市实施委托帮扶,按贫困人口每人2000元标准拨付委托帮扶主体。“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市耕地面积只有11.7万亩,建档立卡贫困户却有4107户10615人。我们立足资源现状,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围绕水果产业,推进产业精准培育,将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农业产业链发展紧密结合,实现扶贫产业项目与全市主导产业高度融合。”冷水江市委书记向乾勇表示。

在娄星区,万宝镇鑫和种养专业合作社直接帮扶带动8个村207户568人发展养殖,同时采取委托帮扶形式,以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为依托,通过生产收益保证贫困户每年有8%的分红,带动10个村354户860名贫困户。

双峰县文凤禽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有批次饲养10万羽的全自动化蛋鸡养殖场,吸纳、帮扶贫困人口12215人,占双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16%,成为全县产业扶贫的龙头主体。

双峰县泉发生态家庭农场种植、加工蔬菜已达十年,长期吸纳多名当地贫困户,还和周边乡镇贫困户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收购贫困户和其他农户蔬菜10万斤,并对本村贫困户免费提供种子和生产用地,帮助他们种植辣椒等,以每斤高于市场价一两元的价格回收,带动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据统计,目前娄底市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的贫困户年人均增收2616元,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的贫困户年人均增收2567元,通过种养大户带动的贫困户年人均增收2142元,通过家庭农场带动的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537元,产业扶贫效果明显。

新化县近3年通过自主产业项目、村级主导产业项目、省级重点产业项目的实施,每年带动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其中年发放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奖补资金1.24亿元,确保了贫困户稳定增收。新增茶园1.6万亩,茶园总面积超8.3万亩,干茶产量达5250吨,综合产值达11亿元。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753元,同比增长9.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冷水江市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着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积极探索“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五位一体的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模式。在前3年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的基础上,全市择优选择26家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委托帮扶,与余下的107个村3731户9501名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该市潘海辉食品有限公司利用自身网络销售平台,2020年扩建了一条红薯休闲食品加工生产线,带动贫困村清塘村大部分贫困户发展红薯种植,并以每吨高于市场价100元的价格保底收购。

娄星区双江乡打造“红薯之乡”,扶持贫困户发展红薯产业,贫困户种植红薯的,财政给予200元/亩的产业奖补。目前,全乡红薯种植基地面积达5000余亩,发展红薯加工企业5家。依托电商平台销售,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电商”的产销一体化模式,全年实现产值近3000万元,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9人实现红薯产业帮扶全覆盖。

吴砾星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