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牛蛙养殖场图片(一个粤北小镇的自救:牛蛙养殖深陷污染困局,出路在哪?)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对于七拱镇村民来说,从今年初开始,缠绕他们几年的起风必闻恶臭、入夜常听聒噪的牛蛙梦魇终于消失了。

七拱镇位于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部,距离广州市区车程两小时,有“粤北粮仓”“鱼米之乡”之称。很长一段时间,农业都是镇子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从2003年起,陆续有村民做起了牛蛙养殖,到2018年牛蛙在当地泛滥成灾,原来平静的山区小镇自此风波不断。

“那些村民们终于意识到,能在七拱河里洗澡游泳,比挣点牛蛙养殖的快钱更有价值。”七拱镇政府经济办主任陈雨骋告诉记者,2018年7月,七拱镇政府举行座谈会,召集养殖户代表,对牛蛙污染问题提出整改方案。

方案出台到现在,近两年时间过去了。记者走访七拱镇西路村,发现养殖场硬底化的土地已经铲除,村民正在复耕地上种植水稻,田旁的溪流又能看见鱼儿游动。只有田埂边那一路绵延的半人高的围墙,还依稀辨出当初牛蛙养殖的盛况。

一条村上百家养蛙

“最疯狂的时候,一亩地养牛蛙能赚三十万”, 陈雨骋介绍,“全镇都知道养牛蛙能赚钱,然后一家传一家,还有人借钱养蛙。有户村民在一天里遇到好几个亲戚跑过来借钱,一问都是搞牛蛙的,最后这个村民自己也投钱进去了。”

陈雨骋告诉记者,七拱镇具备天然的牛蛙养殖条件:牛蛙适合在气候温暖的水源地繁殖,以水中浮游生物为食;七拱镇内稻田环绕,有三条河流穿过,水草繁茂,完全适合养殖牛蛙。从2003年起,就开始有村民兴建养蛙场,将本用于耕种的土地做硬底化处理,做成小水塘,并在外围修上高墙,以防蛙群“逃跑”。

据介绍,2014年以来,七拱镇辖区牛蛙养殖总量迅速增加,这与广东潮汕和福建漳州等地严厉打击牛蛙养殖和整治污染不无关系,牛蛙养殖往山区转移的态势显著。2017年9月,牛蛙市价大涨,每斤牛蛙卖出能赚10元左右。按照当时牛蛙每斤3.5元的养殖成本来看,只要市场上牛蛙价格超过10元,牛蛙养殖就已经算是暴利行业。走高的市价为七拱镇牛蛙养殖火上浇油,这个低投资、低门槛和高回报率的行业在七拱镇疯狂扩张,几乎遍及全部行政村。2018年,七拱牛蛙养殖最高峰时养殖场曾达到近400家,其中位于上游水源保护区的西路村、合上村就有200余家。

养蛙让村里变臭了

山区农村的平静生活在村民们开始大量养殖牛蛙后按下了暂停键。

曾带领农户发家致富的牛蛙养殖场成为村民日常生活的噩梦。为提高经济收入,这些养殖场普遍高密度投放蛙苗,蛙群在狭小的空间内密密麻麻层层堆叠。市场最疯狂时,有村民在一亩蛙池里养了12万只牛蛙。到4月清明前后,要繁殖的牛蛙一齐发出“哞-哞”的鸣叫,如牛声低吼,村民叫苦不迭。与蛙群同时繁殖的,是悄然传播的病菌。病死蛙体与排泄物未经任何处理,就被丢进养殖场外的河流中。

2018年4月12日,阳山县环保局来到七拱镇犁壁山村,对该地牛蛙养殖场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发现刚出山的清泉流经养殖场后,多项参数超标,水质下降。

一个粤北小镇的自救:牛蛙养殖深陷污染困局,出路在哪?

封闭的养蛙池中蛙群密密麻麻。

养殖场滥用的药物和杀菌剂造成的化学污染是主要污染源,这也是在七拱镇所有牛蛙养殖场中普遍存在的污染来源。养殖场多建在河流上游,这些滥用药物中的抗生素、激素,通过溪流渗入土壤和农田,对土地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而杀菌剂中的含磷洗涤剂和高锰酸钾,不仅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也会对村民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七拱村村支书莫昌旗告诉记者,牛蛙养殖泛滥时,曾多次收到村民投诉,反映养殖场里的水又脏又臭,连农田里长出的稻米也容易出现斑点。牛蛙系外来入侵物种,体形大、食性广、繁殖力极强,成体几乎可以吞食任何比它小的生物,但极少捕食农业害虫,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给农民以出路

既要保护当地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又要稳住村镇经济和养殖户的抵触情绪。面对这样的困境,七拱镇政府夹在中间,一时犯了难。

西路村驻村工作组组长陈镜钊表示,有养殖户反映前期投入巨大,不能接受关停整改的要求。但先前有部分养殖户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擅自将农田、河堤、滩涂改建为牛蛙养殖场,甚至借债、贷款来搞投资的都有。还有村民认为法不责众,避避风头就好,因此不愿配合政府的整改工作。

但另一边,村民反对兴办牛蛙养殖场的声音也在继续升温。据阳山县七拱镇政府2018年7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时该镇牛蛙养殖场已有356家,其中有118家占用了农业用地。若不立即进行整改,养殖场的污染还会继续干扰无辜村民的正常生活。

“没有人会自愿地为环保埋单。因此我们采取了劝退为主、强拆为辅、疏堵结合的基本思路。”七拱镇镇长肖剑平告诉记者,让农民有转产致富的出路是整治牛蛙的关键。

2018年7月,趁当时牛蛙市价下跌,迟迟等待的整改方案终于推出。七拱镇决定采用有序退养的原则,对辖区内的牛蛙养殖场进行清退。方案要求未建好的养殖场马上由政府统一组织清拆。已建好并放入蛙苗的,则和养殖户签订有序退养承诺书,待这批成蛙出售后,第二年2月前自行清拆。若逾期不清拆,则由政府强制清拆。政府从2019年4月起,组织开展多次强制清拆行动。

一个粤北小镇的自救:牛蛙养殖深陷污染困局,出路在哪?

七拱镇对合上村违规牛蛙养殖场进行清拆整治。

肖剑平告诉记者,顾及牛蛙养殖是当地大多数养殖户的重要收入来源,由政府联系外地商家,帮助养殖户销售牛蛙。对于有转产意向、符合条件的养殖场,也鼓励他们转型发展四大家鱼、田螺等其他生态养殖项目。经过牛蛙养殖整治后,昔日曾为牛蛙养殖重灾区的七拱镇合上村,2019年入选广东省首批“国家森林乡村”。

一个粤北小镇的自救:牛蛙养殖深陷污染困局,出路在哪?

记者走访七拱镇合上村牛蛙养殖场,现已实现复耕复绿。

西路村的养殖户熊兴升感慨说,“当家家户户都来养蛙时,蛙就卖不出去了,而且污染那么大,现在我们改养鱼,也一样可以有比较好的收入。”

【记者】项仙君 实习生 陈艾媛

【视频拍摄剪辑】陈艾媛 项仙君

【作者】 项仙君

南方探针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