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博罗县养殖场(惠州博罗县羊和村:致富蝴蝶兰 开满小康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7|点击次数:
惠州博罗县羊和村:致富蝴蝶兰 开满小康路

羊和村村民依靠兰花产业脱贫致富 李国辉 摄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国辉

位于东江边上的省级贫困村——惠州市博罗县杨村镇羊和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年前坑坑洼洼的羊肠村道,已变成宽敞美丽的乡间绿道;数十位村民在温室大棚里用海藻种植兰花,干得满头大汗却有欢声笑语;一年可克隆3000万株兰花的“植物克隆工厂”正紧锣密鼓地装修、调试设备……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在对口帮扶单位惠州市人大的带领下,得益于恒大集团4400多万元扶贫资金的注入,羊和村引进花卉企业建设了2.5万平方米的兰花培育、种植基地,规模位居全省前列。今年,该村有望增建10万平方米的蝴蝶兰温室大棚,全部投产后蝴蝶兰种植规模或成全国最大。

蓬勃发展的产业正给羊和村注入无限生机。2019年,羊和村28户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000多元,实现全部脱贫出列。“羊和村的温室里开满了致富的兰花,兰花又开在了全村人的心里。”8日,羊和村驻村第一书记肖岳云对羊城晚报记者说。

贫困村嬗变从修路开始

羊和村是一个有着三种语系、14个姓氏的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64人,一度被打上贫瘠、没落、消极的标签。2016年4月,肖岳云进入村里时,泥沙路一到下雨就坑坑洼洼,骑着摩托车也去不了村民家里,只能脱鞋走路过去。肖岳云决定,改变就从修路开始。

经过对村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一征得同意后,惠州市人大自筹资金300多万元,并积极协调了各类帮扶资金2000多万元,终于将8.26公里的村道修建拓宽,并全部装上了路灯。村里还改建了小学,新建了公共服务站、村卫生站、文化活动室和村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

这些变化,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肖岳云再进入一户户村民家里时,都会被热情地围着。

路宽了,村民生活便利了,但没有产业就赚不到钱,村民的心里就笑不出花来。借助精准扶贫的东风,村里开始在特色产业上“蹚路”。肖岳云下定决心:“没有特色,那就做出特色来!”

2018年,恒大集团捐赠2亿元助力博罗脱贫攻坚。在各级政府帮助下,羊和村抓住机会,申请到了4400多万元,一方面用于建设4.4公里的道路基础建设项目,另一方面则增加流转了1000亩地,用于发展蝴蝶兰大棚种植产业。

找准了产业方向,羊和村终于“挤”进了发展的快车道。

有望成最大蝴蝶兰基地

土地流转平整,道路建设完善,连大棚都由恒大出资建好了“壳子”……优越的条件很快吸引来了佛山顺德的花卉企业,多方签订框架协议后,惠州洋和农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蝴蝶兰大棚种植产业终于落地羊和。

引入花卉企业,村里虽然不占股,村集体和村民却实实在在地获益了。肖岳云给羊城晚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已建好的花卉大棚租给洋和农业公司,一年租金就有50万元,土地流转了1100亩,村里每年可获利100万元;此外,不少村民到洋和农业公司工作,平均每月工资可达3000元……2015年,羊和村集体收入仅2.5万元,到了2019年,集体收入已经达到90多万元。2019年底,28户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80元,而洋和农业公司去年也实现了数百万元的效益。

5月8日上午,在洋和农业的蝴蝶兰种植大棚里,52岁的村民王少英和十多位村民正以计件形式在大棚里打工。她们手上动作飞快,将培育好的一株株蝴蝶兰苗小杯换大杯,换一个7分钱,一天可赚100多元。

“以前在村里只能种地,现在有活干、有钱赚,生活也好一些了,大家在一起都很开心。”王少英说。

洋和农业公司负责人谢龙新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按照他们现在2.5万平方米的蝴蝶兰温室种植规模,在广东可以排在前十五名。如今,蝴蝶兰种植品种已达到200多个,待组培室(又称“植物克隆工厂”)投产后,一年可以克隆出3000万株蝴蝶兰苗,这一规模放眼全国也是位列前茅。花卉种植基地仍在不断扩大,明年预计可吸收周边300多位村民就业。

让肖岳云和村民们兴奋的是,2019年底,恒大集团在考察了羊和村的蝴蝶兰种植基地后,对这一产业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看好,已初定今年再捐赠1亿元帮助羊和村建设10万平方米的智慧花卉温室。若顺利落成,羊和村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蝴蝶兰种植基地,可解决周边村民就业1000人以上。

一着棋活,满盘皆活。博罗县杨村镇党委书记邓田芳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表示,产业扶贫给羊和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体收入呈几何级数增长,如今已被称为“博罗东部第一村”。

镇政府门口的项目公示牌上显示,未来五年,杨村镇将依托兰花产业的名片和周围的绿水青山,引入13亿元资金,在羊和村打造“十里洋和”度假胜地。

“精准扶贫改变了羊和的环境,更改变了村民的思想,让大家都看到了值得期待的未来。”邓田芳说。

对话第一书记

党建“传帮带”增强村干部信心决心

羊城晚报:除了蝴蝶兰种植产业,能否讲述一个让您印象深刻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例子?

肖岳云:我们村有个40多岁的贫困户罗思波,妻子患病在家,全家以前一直靠他打散工收入和妻子低保金生活。2016年,我们帮助他开始养猪,两头母猪连续生了几窝小猪,当年就赚了两三万元。后来,他利用帮扶资金,又购买了鸡苗和牛,还申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用于发展种养。去年,罗思波养蜂和养猪的收入就将近20万元,成了贫困户中脱贫致富的典型。

羊城晚报:作为第一书记,您怎样做好村党支部队伍建设?

肖岳云:惠州市人大在帮扶工作中十分重视村党支部的建设,2016年下半年时,就组织村两委干部召开支部第一次民主生活会。在平时的帮扶工作中,也注重对两委干部的传帮带,并安排两名村两委干部参加电大的大专班学习。通过走出去看、请进来教、组织学习研讨培训等方式,增强村两委干部的发展信心、决心,使他们创造性开展工作,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数说成效

●至2019年底,全村28户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85元,远超当年省定的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66元的标准,脱贫率100%。

●产业扶贫上,羊和村于2019年6月建设好智慧花卉温室交付给洋和农业公司运营,帮助村民就业50多人,为村集体年增收约50万元,为村民年增收约300万元。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