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无锡养殖 招聘(苏南多地将重振养猪业、主打太湖猪 经济再发达,也不能撇下一头“猪”)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处副处长朱凌云近日不是在督查本地猪场建设,就是在去苏北协调生猪指标的出差途中。“我们的万头猪场,多半要盖成楼房养猪。”朱凌云说,苏州城镇密集、水网密布,猪场选址不易,但难度再大也要推进。

南京市江宁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科的卢长明,这段日子也是三天两头往养猪项目基地跑。“我们刚签约的项目3月底开工,下半年就可以投产了。”卢长明说。

眼下,像苏州市和南京市江宁区这样,苏南各地紧锣密鼓推进规模猪场建设,从“苏九条”(苏州)、“宁六条”(南京)到“锡五条”(无锡),鼓励生猪复产扩产的优惠政策接连出台。省农业农村厅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当前我省规划建设的80多个万头猪场项目,有相当比例在苏南,单一个苏州市,就新规划了11个万头猪场。

考虑到苏南人多地少,净流入人口多,我省规定苏南猪肉自给率为30%以上(苏中、苏北自给率分别为80%和115%)。虽然政策允许协调域外直供解决缺口,苏州市有关部门表示,眼前也的确需要在外地拓展直供基地,但今后还是要力争自己完成自给率指标。南京市江宁区则通过天然猪场一个项目,解决了该区15万头出栏指标。

“猪、粮安天下!那种认为经济发达地区只需发展二三产业,一产也只需要现代农业,把畜牧业、养猪业从‘产业篮子’里剔出去的观点是错误的。”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姜雪忠说,和制造业、服务业相比,养猪虽然比较效益低,市场波动大,但生猪类同于粮食,具有公共产品性质,苏南地区作为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地区,需要畜牧业保障市场供给和“菜篮子”安全;农畜产品“接二连三”,一二三产协调发展,是现代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

朱凌云认为,域外生猪直供基地只能弥补供应缺口,不能满足应急保供和高品质商品猪需求。如遇恶劣天气、交通阻断等紧急情况,外地猪进不来,本地猪供不上,市场供应就会出现问题。此外,相对于外地调来的“洋三元”,苏州人更喜欢吃地产的太湖猪肉,皮厚肉香,尤其是“五花肉”“雪花肉”多,很适合红烧。苏州有50多个肉店专卖太湖猪肉,价格比普通猪肉贵了30%—40%,可大多肉店一上午就卖空了。

为解决本地猪供应短缺,苏州此轮生猪复产中大力推广“太湖猪”养殖,11个万头猪场中,5个主产太湖猪。省畜牧总站站长朱洪欣介绍,太湖猪产于太湖流域沿江沿海地带,经当地群众长期选育,形成二花脸猪、梅山猪、沙乌头、米猪等类群,肚皮大、特能吃,很适合地方气候湿润、青饲料多的特点,肉质鲜香,肌间脂肪比其它猪肉品种高了2个百分点。但由于出肉率低、生长慢,在“洋种猪”冲击下,太湖猪养殖规模不断萎缩,横泾猪、枫泾猪2个类群已消失。无锡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处处长周庆新介绍,该市二花脸保种场2018年就没了。为传承太湖猪文化,太仓沙溪镇建起养猪博物馆,如今苏州扩养太湖猪,不仅提供了优质商品猪,还保护了我国生猪种质安全。

“苏湖熟、天下足。畜牧业不仅支撑了历史上富庶的鱼米之乡,也将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苏州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处陈邦玉认为,苏州“常熟”“太仓”这些历史上的有名粮仓和富庶之地,离不开以太湖猪为代表的畜牧业,产出了常熟“叫花鸡”、周庄“万三蹄”、木渎“藏书羊肉”等一批特色风味土特产。放眼苏南,从苏州大米、阳山水蜜桃、溧阳白茶到横溪西瓜,这些优质农产品无一能离开有机肥、农家肥的滋养。因此,如今苏州全域推进“四个百万亩”工程守护“鱼米之乡”、生态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当中无论是建设优质粮油基地还是发展高效园艺、生态林地,也都需要养猪业、畜牧业来支撑。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畜牧业的农业,是不完整的农业。”朱洪欣介绍,猪粮一体,不只是产业循环,还是生态循环。养猪不仅消化农作物废弃物和剩饭剩菜,排泄物还是农作物的好肥料。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头猪是垃圾处理能手和肥料生产者。离开畜牧业,耕地质量难提升,绿色、有机农产品难发展,农村生态链条也将断裂。可眼下由于周边猪场少,苏南很多有机肥厂原料来自数百公里外,运输每增加100公里,每吨费用就增加几十元。江宁湖熟的农场经营者说,由于有机肥成本高,他们的优质稻基地每亩只舍得用五六十公斤,如果每亩用上百把公斤,“金陵味稻”口感要好很多。

解决办法是农牧一体布局,发展循环农业。姜雪忠介绍,我省在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中“以地定畜”,要求苏中、苏南等畜产品自给率较低的主销区,按照每头猪当量配套不少于0.2亩农田、园地、林地标准,畜禽粪污就近利用、当地消纳。陈邦玉说,苏州59个市级以上农业园共129万亩,如果粪污还田、综合利用,单是农业园区这一块,就可以养猪26万头。

“对经济发达地区来说,不是养不养猪的问题,而是怎么高质量养猪、保持合理自给率的问题。”江苏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黄瑞华说,老祖宗造的“家”字说明,“屋子下面有猪”才是家。畜牧业发展到今天,有关畜禽粪便环保处理和资源利用的技术难题都已解决,关键在于愿不愿意做、舍不舍得做。国外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家都保持了相当规模的养猪业,经济再发达、也要建猪场,种养一体布局。苏南养猪保持适度的生产量与市场占有率,不仅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生产优质农畜产品,还传承了农耕文化,守护了江南风貌,而这也是苏南今后无论如何发展,永远不能舍弃和不应忘怀的。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顾巍钟 吴 琼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