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养猪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兽医?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19-04-25|点击次数:
养猪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兽医?

  随着养猪规模的不断扩大,养猪业的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猪场兽医作为猪场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必然也要做出相应改变和调整,那么到底猪场需要什么样的兽医,而兽医又应该在猪场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能治好病的就是好兽医吗?显然这样的定位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猪场对于兽医的要求。小编在网上收集了几个网友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网友A:我认为兽医需要具备三点:一、观念要与趋势一致,也就是说要注重“养”;二、要具有前瞻性,对疫病流行趋势与规律要有一定认识;三、谦虚,爱学习,爱交流,不自满!网友B:-套防疫程序,一个会打针的就行。网友C:在我看来,凡是能给猪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的人,都是猪场所需要的,比如用药选药,以及饲喂模式如何提高饲料的吸收利用率,在养好猪的情况下,降低饲养成本!网友D:一个懂并会管理的兽医。这几个网友可能代表了一部分行业人士的观点,那到底猪场需要什么样的兽医呢?小编邀请了几位经验丰富的专家谈谈他们的观点,他们是执业兽医师,荷本(北京)大药厂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大明;有着多年基层兽医工作经验的验客农牧咨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董广林;杭州贝尔塔兽医诊断实验室执业兽医师、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李龙教授。

  梁大明:中国猪场兽医的五大角色

  一提到猪场兽医,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猪病;一想到眼下中国的猪病,不知有几个兽医能真正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笔者著此拙文,绝无冒犯同行的意思,仅期抛砖引玉,期望更多的专家学者能结合中国猪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中国猪场兽医的角色进行更加透彻的分析和定位,以更好的适应和满足中国猪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更好的保护好中国老百姓口中的那块猪肉。

  中国是世界养猪生产第一大国,但也是名副其实的猪病第一大容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皮炎肾病综合征、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无名高热”综合征等在20世纪的猪病学相关书籍中见所未见,到21世纪却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究其原因,一则是信息传播途径多、速度快;再则当前的猪病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老百姓口中的那块猪肉,一方面药物残留让消费者难以放心,另一方面据说猪价影响了中国的CPT……总之,猪病仍然是当前中国养猪生产的最大威胁所在,中国猪场兽医任重而道远。

  目前,中国养猪生产大体结构如下:中小散(年出栏500头以下)、家庭农场(年出栏500至10000头)、规模养殖(年出栏1万至10万头)、集团公司(年出栏10万头以上),四支力量各有各的生存和发展之道。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迈进,优胜劣汰必将成为中国猪场生死存亡的主旋律。也就是说,排除禁/限养、地震、水/火灾、资金链断裂、黑帮砸场、猪价等因素,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M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出栏的肥猪头数)、LFY(每头母猪每年产仔窝数)、RSY(单头母猪的年投资回报率)、料肉比、存活率、疫病防控成本等是评估猪场能否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指标。表面上看,除了疫病防控,其他指标似乎都与兽医关系不大;但是本质上,这些指标都与猪群健康密切相关。笔者拙见,凡是涉及到猪群健康,都与猪场兽医脱不了干系。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猪场兽医主要扮演着疾病诊疗的角色,而猪场老板或领导对兽医能力的评判也主要立足于患病猪只的治愈率;随着学费的增加,“治未病”也基本上得到了猪场老板或领导的认可,已经不觉得病的检疫防疫是无病呻吟;社会要进步,企业要发展,中国猪场老板走出国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强烈的“超英赶美”的民族豪情逼着猪场老板或领导再次将目光殷切地投向了兽医——猪群不但不能生病,而且生产性能也要尽可能地与国际接轨。当然涉及猪群生产性能的因素很多,光靠兽医撑不起猪场一片天,但是正如前述,猪群健康是其根本。

  一、猪的“知音”:作为猪场兽医,常年跟猪打交道,不能不认识猪的“语言”:眼神、毛色、声音、食欲、粪尿、行为等都是猪亲密的悄悄话。言者虽无心,听者需有意,如若不上心,“知音”何处觅?猪场兽医扮演不好这个角色,必将难以胜任。

  二、猪场不能软的“软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猪场兽医,当归属于猪场“软什”的范畴,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改善作为猪场“硬件”的基础设施,为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就是一句空话。换句话说,猪场要健康持续发展就得软、硬兼施。

  三、“风水”先生:如果猪场的通风换气、保温除湿、饮水吃料等落实不好,要想猪群健康,那可真是“奇迹”。这些与猪场的选址、场区的规划布局、栏舍的设计与建设、设备的选择安装及更新维护等都密不可分。

  四、“私人”医生:兽医,本职还是医。对发病猪只,应“不抛弃、不放弃”——及时发现猪群中的异常份子,及时分析和预后,必要时果断隔离,“小灶”伺候。对病死猪只应及时做好尸体病理剖检及死因分析,以让其死得其所。

  五、数据分析师:生产离不开数据,数据缺少分析就失去了意义。及时采集、汇总、分析相关猪群生产性能数据、疫病检测数据对猪群健康水平的科学评估意义非凡,对饲料营养配方的调整及免疫防疫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同样举足轻重。

  董广林:转型是猪场基层兽医的未来趋势

  一、基层兽医的生存现状

  可以说我们基层兽医在我们国家生猪养殖的过程中贡献巨大,从未有一个国家的兽医有我们的便利条件,在疾病多发及复杂的养殖环境中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以药养医、以苗养医、以料养医的现状让我们地位相当尴尬,面对药厂、饲料厂、疫苗厂等上游企业的雇佣现状及终端猪场的质疑,其地位你懂的!

  在兽医这个群体中,由于其技术水准及获得报酬的渠道不尽相同,其在终端的声誉也颇为有趣:“专家”成了“砖家”,“教授”成了“叫兽”;专家和教授都混成了这个水准,试问我们基层的兽医比他们还牛吗?因此,兽医的生存现状很纠结,想做一名任性的兽医真的很难,而要想做一名任性还活着的兽医更难,我给大家带来点肺腑之言以供大家参考。

  二、专注的态度

  我刚毕业也由治疗型兽医一步步走到现在这个样子,当然中间我也走了很多弯路。我坚信我的兽医治疗水准并不比大部分人强,但是我有一个特点是他们不具备的,那就是专注于思考及写作。思考是为了更快的、更有效的、更经济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案,而写作的好处就是可以把这种灵感及思考变成文字,并通过网络这个工具传播出去,吸引到不同的观点及声音,进而进行筛选及甄别,再进行验证及完善补充,从而最终提升自己的水准并经济、有效的找到一类志趣相同的人,共同提升,互惠互利!

  无论是对兽医的研究还是对饲料营养的学习,我更习惯于在临床的应用及基层中的真实实效表现,通过这种方式及积累,由量变到质变,我用17年的时间。直到去年做金猪团试水,再到后来的验客模式设计,我发现我更应该通过专注于一点,通过创新一种新的模式来表达这种价值,从而发挥出我思考及写作的优势进而做一点对于行业自己都有意义的一点事情。

  因此,我从此专注于作方案,通过自己以前的积累,把自己的想法及思路通过合作猪场的执行得到了有效的验证,并试图去复制这种模式,而在这种模式中对于产品的筛选环节,可以去向企业收点服务费,能让这个模式持续的活着,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所以,我明白了专注的意义,那就是我们转型的过程中必需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优势及资源,并通过合作来深度优化自己的这种价值点,是未来提升我们自身竞争力最为重要的一环。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