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咸阳黑猪养殖基地(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9|点击次数:

咸阳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下辖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武功县、乾县、礼泉县、泾阳县、三原县、永寿县、彬州市、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共2区2市9县,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秦国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临潼)迁到咸阳,并实施商鞅变法。两汉时期,咸阳分别归右扶风和始平郡管辖。唐、宋、金五百年间,咸阳东部是京兆府的重要组成。明、清两代,咸阳东部属西安府,西部归直隶州。民国时期,咸阳先归关中道管辖,后直属陕西省。

咸阳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有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第一驿站。咸阳有着2370年的建都史,曾是周、秦、汉、唐等13个朝代的都城或京畿重地,有27座帝王陵寝和800余座陪葬墓组成的“中国金字塔群”绵延百里。咸阳是汉隶的发源地,是一个遍处有诗词的地方,“渭城朝雨浥轻尘”等历朝历代吟颂咸阳的诗篇多达2000多篇。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41年)武帝刘彻在此建寿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茂陵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相传武帝的金镂玉衣、玉箱、玉杖等一并埋在墓中。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公元前一百八十八年--前一百四十一年)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陵墓东西长166.5米,南北宽155.4米,高31.6米,呈覆斗型。经过多年来的考古工作发现,阳陵陵园平面呈不规则葫芦形,东西长近6公里,南北宽1至3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由帝陵,后陵,南、北区从葬坑,刑徒墓地,陵庙等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郑国渠首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泾阳县,郑国渠是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始建于公元前246年的秦代。郑国渠全长300余华里,灌溉面积达280万亩,至今已延续使用了2000余年。郑国渠首遗址内现已发现有3个南北排列的暗洞,即郑国渠的引泾进水口。每个暗洞宽3米,深2米,南面洞口外还有白灰砌石的痕迹。此外,遗址内还发现有各种渠口、渠道、拦河坝等遗迹以及大量反映古代水利的历代碑刻。其中的郑国渠夯筑拦河大坝,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坝之一。郑国渠遗址历来享有中国水利史“天然博物馆”的盛誉。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马栏革命旧址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栏是陕甘边革命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马栏——革命圣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南大门,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性实践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成果,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硕果仅存的红色根据之一,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同陕甘、陕北革命据地一道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云集生态园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甘井镇,距西安市110公里,距永寿县城20公里,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园内森林茂密,植被丰富,拥有充足的富氧资源,先后获得“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陕西省“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殊荣。园区有蓝溪书院、观音庙、蓝溪博物馆、共生园、霁虹桥、云门驿栈、云天湖、云集酒庄、云溪湖、云龙塔、樱花谷、云集食街、云集野战营(包括真人CS和拓展训练)、高空滑索、赛马场、云影垂钓、采摘大棚、乐农公社、苗木示范基地等项目,其中明清式蓝溪书院集餐饮、会议、住宿、娱乐为一体。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茯茶镇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茶马大道与高泾中路交叉处西北角,占地约1300亩,包括茯茶文化产业园、商业展示区、优美小镇及双赵村商业改造四部分。形成茯茶文化、关中民俗文化、关中生活文化为一体的茯茶小镇,建成后将成国内一流的集茯茶、茯茶文化衍生品研发、文化展示、旅游体验和城乡统筹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在这里可感知茶马古道的繁华。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陕西张裕瑞那城堡酒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渭城镇,由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建成,占地1100亩酒庄,可年产高档葡萄酒3000吨。酒庄采用意大利托斯卡纳式的建筑风格,将建成一个集优质葡萄种植、高端葡萄酒生产销售、葡萄酒文化展示和旅游休闲“四位一体”的国际一流葡萄酒酒庄。张裕瑞那城堡酒庄是西咸阳新区秦汉新城先期实施的都市农业项目之一,酒庄的规划布局、功能定位与西咸新区的规划和要求高度适应。酒庄的整体设计中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葡萄园,可以为游客提供自然的现代田园风光和观赏游览,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最大程度地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咀头休闲农业体验地位于淳化县石桥镇政府北3公里处,毗邻211国道和咸旬高速,距黑松林生态旅游文化长廊3.5公里,是一处融农业生产、田园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景区。现有红提采摘园 3110 亩,时令水果大棚52个,杂果608亩。现有综合服务接待区、农家生活体验区、生态休闲度假区、特色渔猎体验区等四大旅游功能区,年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先后被省、市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游走大唐盛世,体验关中风情,袁家村以其特有的风格迎接八方来客,举村共创繁荣。袁家村坐落在礼泉县烟霞镇北面的九嵕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交通十分便利,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辛勤努力,袁家村从一个昔日有名的穷村子变化为今天的富裕村、文明村和旅游明星村。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位于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宝高速中段,东距西安市82公里,西距宝鸡市86公里,与太白山和法门寺20公里之遥。博览园建设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包括逸夫科技馆动物博物馆和昆虫博物馆,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5个专业博物馆和蝴蝶园、植物分类园、树木园及多种种质资源圃等,是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重要学科基地。博览园是学校在整合科教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博物馆群,全面、系统地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和展示了我国农业科技成就,这在我国尚属首例。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泾阳茯砖茶”茶体紧结,色泽黑褐油润,金花茂盛,菌香四溢,茶汤橙红透亮,滋味醇厚悠长。泾阳茯砖茶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咸阳泾阳出砖茶。”泾阳茯砖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她兴于宋,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数百年来与粮、奶、肉一起,成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品。 泾阳茯砖茶属黑茶类;按再加工茶类分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等,泾阳茯砖茶又属紧压茶类。全国一千多种茶品中,唯泾阳茯砖茶品中生长繁殖有一种有益曲霉菌——“金花菌”,生物学家现定名为“冠突散囊菌”。它是泾阳茯砖茶的独特之处,因而形成了泾阳茯砖茶的独特风格。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三原蓼花糖已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相传曾得到慈禧的赞赏。它样子像鼓槌形,金黄色的表皮有一层白芝麻,里面是蜂窝状糖心,吃起来瓤美味久,松、甜、酥、脆、香。风味独特,成为陕西省传统的名贵食品之一。三原蓼花糖,起源于陕西省三原县,始产生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年),已有49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末时,每值腊月,南方一带的小贩,利用当地盛产的优质江米(即糯米)制成年糕,运到三原,泾阳一带去卖。临到年关,卖剩下的年糕不便带回,寄存在亲友家里,挂在楼上让其阴干。次年来后,将其捣碎,和成条棒状,用油炸后再卖。这种隔年的陈年糕,经风露,又粉碎和成棒状,经油一炸,内部蓬发,体积膨大,吃起来酥脆香甜,别有一番风味,人们称其为“棉花糖”。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兴平是大蒜和辣椒生产的优生区。辣椒和大蒜是我市的传统农产品,栽培历史悠久,素有“唐蒜明椒”之称,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兴平辣椒种植面积3.5万亩。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淳化荞麦籽粒色泽红褐色或黑褐色,面粉灰白色,具有特殊芳香味。受地域影响,淳化县城北部,海拔12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种植的荞麦品质为上乘,尤其是汉甘泉宫遗址所在地铁王乡梁武帝村(海拔1350~1400米)出产的荞麦,棱角隐讳,俗称无棱荞麦,因其颗粒饱满浑圆,出面率高,故品种为最上乘。内在品质淳化荞麦富含淀粉、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芦丁、总黄酮、蛋白酶等,其铜、硒等微量元素含量也较高。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长武县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盛产的苹果“个大、色艳、细脆、香甜、无污染、耐贮运”,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各类奖项50余项。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陕西省兴平市种猪示范场是集关中黑猪保种和育种为一体的繁育场,经过几十年坚持本品种选育终于成功培育出了兴平关中黑猪新品种。该场先后荣获农业部全国猪种改良先进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养猪产业化基地、获全国首批农业科技示范园。承担的关中黑猪育种、杂交利用课题获陕西省政府和咸阳市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一等奖。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大晋枣是咸阳市彬县地方名特果品,在彬县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豳风》中有“八月剥枣”诗句。明诗云:“百年生聚滋更始七月豳风未可忘喜杀故园梨枣在,熟时还要上公堂。”目前,树龄300年以上的大晋枣药用极高,自古以来为历代贡品。大晋枣色泽鲜艳,个大核小,皮薄肉厚,味甜汁浓,营养丰富。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淳化特产饸饹是淳化县民间传统手工技艺荞面饸饹制作工艺,被列入咸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淳化县荞面饸饹制作工艺源远流长,早在元代就已产生。荞面饸饹制作包括面粉加工、调面、压制、熟辣椒、煎臊子汤等有一整套非常考究的制作工艺,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其“筋长光亮、香辣宜人、柔瓢可口”的特点,成为大众所喜爱的面食。 文化典故  淳化荞面饸饹源远流长,两千年前即已滥觞,汉武帝出巡淳化,见甘泉宫外紫花清雅艳丽芬芳,闻知此乃荞麦,果实所制饸饹乃一道美食,遂心花怒放,玉箸刚举,顿觉芬香扑鼻,味道鲜美,别有滋味贻芳,不逊山珍海味,远胜玉液琼浆,龙颜大悦,赐为御宴,为出征将士壮行,作凯旋军队之犒劳奖赏。一时,宫中文武竞相效仿,京城内外争先品尝。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