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养殖专员(牛蛙的生态养殖技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1|点击次数:

牛蛙的生态养殖受到了养殖者的关注与重视。文章结合安徽省宿松县的实际情况,介绍了牛蛙的生态养殖技术,包括牛蛙养殖场址的选择、养殖池的建造、养殖模式,以及常见的红腿病的防治措施,可供养殖者参考。

牛蛙的生态养殖技术

宿松县是中国优质水产品基地县,宜渔淡水面积居全国县级第二,全省县级第一,蟹、虾、鳖、芡实等名优水产品久负盛名。近年来,宿松县加紧推进牛蛙(Rana catesbeiana)的生态养殖,多种牛蛙生态养殖模式的完善与利用,为当地养殖人员创造了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牛蛙生态养殖属于绿色生态、互促共赢的养殖模式。通过牛蛙生态养殖技术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牛蛙品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在此基础上做好常见的红腿病(Red-leg disease of frog)的防治工作,也能够减少牛蛙因病害死亡,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牛蛙的生态养殖技术

1 养殖场址的选择

养殖场建设时,因牛蛙擅长跳跃、游动、爬行,因此应当建设完善的防逃设施。可以使用尼龙围栏、塑料薄膜或者铁丝网等材料开展防逃,有条件的养殖户,还可以砌筑围墙,这样更加持久可靠。牛蛙养殖场应具备充足水源,宜选择江河水、湖库水,这些水源水质好、溶解氧高。其次,蛙池应当尽可能建设冬暖夏凉、水陆交通都较为便利的区域内。蛙池除了需要保持良好水质和便利的排灌水条件之外,还需要具备多种用途的动物性饵料繁殖区、养殖池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牛蛙的生态养殖技术

2 养殖池的建造

结合牛蛙原本的繁殖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变态过程,养殖场当中应当建设以下两种养殖池:(1)亲蛙池。主要用作亲蛙培育、产卵和繁殖期后的雌雄亲蛙分养。养蛙规模相对较大的养殖场,通常需要建设2~3个亲蛙池。亲蛙池通常为土池,面积200m2左右最为适宜,深度在1.2m,可以蓄积0.9m深左右的水为最好。在池底还应留厚约18cm左右的淤泥,这样有助于亲蛙越冬。池埂坡度以1∶2.5为宜。(2)成蛙池。也称商品蛙池,应将不同用途与规格的成蛙分池饲养。室外成蛙池面积600m2~6000m2,池水深度0.5m~1m,池水附近可以采取人为堆筑土洞的方式,尽可能提升地面绿化率,为牛蛙提供更多隐蔽场所,有利于牛蛙的生长发育。

牛蛙的生态养殖技术

3 养殖模式

3.1 半精养模式

利用鱼池、藕塘、洼地等养殖牛蛙,因为面积相对较大,牛蛙较为分散,密度也相对较小,产量明显不高,通常都采取天然饵料为主、颗粒饵料为辅的饲养模式,也被称之为半精养。飞虫等动物是牛蛙的天然饵料,因此可以通过灯光诱虫的方法让牛蛙自行捕获天然饵料。诱虫灯位置通常需要设置到距离岸边2m左右的水面上方0.3m~0.5m部位,开灯时间通常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选择在傍晚开灯。半精养方式通常不适宜采取过大的放养密度,每1m2放养10只~30只左右,结合饵料的实际条件来确定。

牛蛙的生态养殖技术

3.2 室内集约化模式

在室内的集约化养殖过程中,通常面积在10m2~20m2即可,需要确保具有充足的水源,对空间进行充分利用,可以选择多层次立体化养殖结构。个体重100g的牛蛙放养密度为50只/m2。在投喂饲料过程中需要注意投喂量与投喂频率,每天投喂2次~3次,日投喂量占牛蛙体重10%左右,促使牛蛙能够养成按时摄食的良好习惯。

牛蛙的生态养殖技术

3.3 网箱养殖模式

网箱养蛙参考网箱养鱼,根据牛蛙生物学特征,利用网箱将牛蛙圈养到水体当中,属于一种密度较高的养蛙方式。网箱养蛙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就是充分利用好现有水库、大鱼塘以及湖泊,既能够节省养蛙用地,也能通过提升水体利用效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第二,网箱内外水流的顺畅,不断更新水体,确保网箱内部具有充足的溶氧量,网箱变成一个活的水体环境,能够推进高密度的饲养管理,并且获取较高产量;第三,在网箱养蛙之后,可以适当提升水体肥力,提升产量;第四,因为网箱养蛙有着较小的面积,更加便于开展饲养管理工作,同时会被限制到小范围之内,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有助于牛蛙生长。

牛蛙的生态养殖技术

4 红腿病防治

4.1 流行与危害

红腿病常见于幼蛙与成蛙,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死亡率也相对较高,可以在几天之内导致大量牛蛙死亡。这种疾病危害性极大,一年四季都有流行,其中在气温25℃~30℃时最常发病。在养殖密度较大以及水质条件较差的牛蛙池当中也容易出现,冬眠之后水温在20℃左右时十分常见,炎热季节则开始陆续减少,所以每年的5月份左右属于重点防治期。

牛蛙的生态养殖技术

4.2 发病特征

红腿病的主要病症:患病蛙会出现体表充血发红的症状,其中腹部与腿部最为明显,并且食欲下降、行动放缓、临死前呕吐,头部与嘴附近、腹部、脚趾以及背部等位置都会出现大小不均匀的粉红色溃疡或者坏死灶,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后肢红肿、腐烂的情况。出现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放养密度过高,由于环境恶劣或者在捕捉与装运过程中受到挤压受伤,致使伤口受到病菌侵袭所导致。主要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解剖观察可以发现,在腹腔内部含有较多清亮腹水。肝脏、肾脏以及脾脏都明显肿大,尤其是脾脏与肾脏,肿大能够达到1倍以上。脾脏和肝脏还会呈现出黑色。红腿病在发病早期阶段,皮肤存在明显水肿、色素异常沉着、充血等情况,而后期则会出现腹部水肿与溃疡症状。

牛蛙的生态养殖技术


4.3 防治措施

此种疾病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使用浓度为1.5%~2.5%的食盐水将患病蛙浸洗5mins~10mins。(2)建造合适的养蛙池,确保池壁光滑,还应有独立的池内排灌系统。精养蛙池通常宜小不宜大,需要及时换水,确保水质清新。(3)避免蛙体受伤,并及时隔离患病蛙,定期投喂药饵或者直接注射红腿病灭活菌疫苗加以预防。(4)蛙池当中可以使用“牛蛙红腿净”药物进行泼洒,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5)在蛙饲料中拌入复方磺胺甲噁唑粉投喂,每千克牛蛙体重第1d用50mg~100mg,第2d~7d药量减半!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