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牛羚养殖(牛结节性皮肤病预警信息与风险管理(《中国动物检疫》2019年第4期文章))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5|点击次数:

近年来牛结节性皮肤病(LSD)已扩散至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有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内传入中国,从而对中国牛群带来严重威胁。本文阐述了LSD在全球扩散情况、预警信息、流行特征、诊断方法,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分析了保加利亚LSD防控经验,包括:政府和科学界高度重视,基于传播风险调整防控措施,抓好感染牛群的快速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大规模开展疫苗免疫,限制活牛运输等。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牛的一种传染病,又称牛结节疹、牛结节性皮炎或牛疙瘩皮肤病。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须通报疾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中的一类传染病。该病未传入我国,但已逼近我国。目前距离中国最近的疫区是哈萨克斯坦西部的曼吉斯套州、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库尔干州和车里雅宾斯克州。我国政府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阻止该病的传入,同时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应对该病传入后的风险,尽可能在该病传入初期消灭该病。为此,本文阐述LSD的预警信息和风险管理措施。

LSD简介

LSD的病原是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LSDV是一种痘病毒,与牛痘病毒差异很大,而与绵羊痘病毒(sheep pox virus,SPPV)和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GPV)相似,同属于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LSDV是大的双链DNA有囊膜的病毒,在冬季和干燥情况下,该病毒在环境中存活能力很强。虽然许多消毒剂能够杀灭该病毒,但此类消毒剂往往难以杀灭发病动物脱落的痘疹痂皮中的病毒。

LSD是牛的“天花”,临床特征包括发热、皮肤广泛性出现结节、机体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图1)。剖检可见黏膜和内脏器官出现病理性结节。该病的发病率在5%~45%之间,病死率达10%。该病不感染人,其危害主要在于引起牛病死率升高、牛皮质量下降、产奶量下降、体重增长缓慢,有时引起公牛暂时或永久性不育,甚至因为继发细菌感染而导致病牛死亡,还可导致牛和牛产品出口受阻以及巨额的疫病控制与消灭成本,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图1 牛结节性皮肤病引起的皮肤病变:

牛结节性皮肤病预警信息与风险管理(《中国动物检疫》2019年第4期文章)

牛结节性皮肤病预警信息与风险管理(《中国动物检疫》2019年第4期文章)

牛结节性皮肤病预警信息与风险管理(《中国动物检疫》2019年第4期文章)

牛结节性皮肤病预警信息与风险管理(《中国动物检疫》2019年第4期文章)

国外疫情扩散态势

1929年,LSD在非洲东部坦萨尼亚出现,然后向非洲其他地方传播。在2012年之前,LSD基本上只在非洲流行(图2)。

图2 牛结节性皮肤病在非洲和西亚的扩散情况:

牛结节性皮肤病预警信息与风险管理(《中国动物检疫》2019年第4期文章)

其后,LSD疫情向西亚、东欧和中亚蔓延扩散。2013年,该病传到西亚(埃及、伊拉克、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和土耳其(图3)。

图3 2013—2015年LSD在西亚和高加索地区的疫点分布:

牛结节性皮肤病预警信息与风险管理(《中国动物检疫》2019年第4期文章)

2014年,该病传到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2015年,该病传到亚美尼亚、希腊、俄罗斯等东欧地区。2016年,该病传到哈萨克斯坦。2018年,该病沿着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边界,进一步向东移动,接近我国新疆地区,从而对我国构成严重威胁(图4)。

图4 2017年(上)和2018年(下)LSD在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塔边界处向中国方向移动:

牛结节性皮肤病预警信息与风险管理(《中国动物检疫》2019年第4期文章)

牛结节性皮肤病预警信息与风险管理(《中国动物检疫》2019年第4期文章)

根据OIE数据,2014—2018年,12个欧洲国家(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保加利亚、马其顿、格鲁吉亚、希腊、黑山、塞尔维亚、俄罗斯、塞尔维亚、土耳其)和7个亚洲国家(巴林、伊朗、伊拉克、哈萨克斯坦、科威特、阿曼、沙特)向OIE报告了LSD疫情6 106起,其中欧洲12国共通报疫情3 822起,亚洲7国共通报疫情2 284起。欧洲通报LSD疫情最多的国家是土耳其,达到1 541起,占欧洲疫情总数的40.3%;亚洲通报LSD疫情最多的国家是伊拉克,达到1 006起,占亚洲疫情总数的44.0%。

流行特征

LSD具有季节性,更常见于(但不限于)温暖和潮湿的季节,这样的气候有利于吸血节肢动物的繁殖。

LSD也具有很强的宿主特异性。家养牛和亚洲水牛易感,目前没有羊感染LSDV的证据或者报告。野生反刍动物是否作为贮存者及其易感性尚不清楚。来自非洲的资料显示跳羚、黑斑羚和长颈鹿感染LSDV后,显示出一些临床症状,而非洲水牛、蓝角马、大羚羊、长颈鹿、黑斑羚和大捻角羚都有LSDV血清抗体阳性的动物,提示它们很可能感染过LSDV。

LSD有多种传播方式。牛直接接触受污染的饲料、水和设备会导致LSD的感染和传播。LSD可经胎盘感染。哺乳犊牛可通过牛奶或吸吮乳头而感染。LSD也可以通过污染的针头而发生医源性传播。某些种类的苍蝇、蚊子或虱子等主要以血液为食的节肢动物,会在牛群中机械地引起LSD的传播。机械传播的节肢动物因地域不同而有所不同,包括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吸血厩蝇(Stomoxys calcitrans)、雌性烟粉虱(Tabanus spodopterus)、非洲雄性的扇头蜱(Rhipicephalus appendiculatus)和希伯来钝眼蜱(Amblyomma hebraeum)、雌性璃眼蜱(Hyalomma marginatum)、囊状扇头蜱(Rhipicephalus bursa)。这些节肢动物在传播LSD时需要频繁叮咬不同的宿主。染疫动物或动物产品的远距离运输,可以导致该病远距离传播。

风险分析

根据FAO数据,2016年我国水牛养殖量为2380.1万头,奶牛和肉牛养殖量为8 452.3万头,总量超过1亿头。根据目前LSD的传播速度以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地区畜群的养殖密度计算,传入时间预计为2019—2020年。传入后,将引起我国奶牛和肉牛大量发病。按照5%~45%的发病率和1%~10%的病死率计算,将有400万~4500万头牛感染,4万~450万头牛死亡。康复牛的牛皮价值将损失严重。该病的间接损失难以估量。此外,该病不感染人,对人的健康威胁可以忽略。

传入前的风险控制

国家兽医主管部门应尽早制定和下发LSD防控应急预案。该病传入后,通常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畜主和动物防疫人员缺乏经验;二是需要处理突然发生的多起疫情;三是疫苗供应不足问题;四是免疫后继续出现疫情;五是难以快速组织大规模紧急疫苗免疫;六是地方实验室能力欠缺;七是跨省动物运输与贸易的限制等社会问题。在应急预案中,需要重点考虑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包括指定实验室建立该病标准的诊断技术、对畜主和地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培训、开展监测、建立疫苗储备、及时划定活牛移动限制区域、开展紧急免疫、提升地方实验室检测能力等。需要把这些解决方案落实到相关的责任单位:各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加强诊断能力建设和监测排查,同时开展应急演练,并且针对防疫人员和养殖者,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海关部门应发布相关的进口禁令和开展边境口岸检疫;国家要组织相关兽用疫苗生产企业应做好疫苗储备和效能验证工作。

在该病的诊断方面,需要与牛疱疹病毒2型引起的伪结节性皮肤病(病程短、病变轻微)、副痘病毒引起的牛丘疹性口炎、昆虫叮咬导致的皮肤肿起、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肿起、皮肤藓菌病的早期病变等疾病区别开来。

在该病传入前,需要在高危地区和低危地区对易感牛群进行抽样,开展主动监测,包括病毒学监测和血清学监测。病毒学监测检测方法优先采用检测病毒核酸的实时或常规PCR,需要区别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和LSDV,还需要区别LSDV野毒株与疫苗毒株。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和病毒中和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探针分析。血清和病毒中和实验是金标准试验。

用于病毒学检测的样品包括EDTA抗凝血(感染后4~12 d)、皮肤病变痂皮和渗出液(感染后39 d内)、唾液(感染后12~18 d)、鼻眼分泌物(感染后12~21 d)、精液(感染后42 d内)。

如果疫情进一步逼近中国边境,并且发生频次较多时,需要考虑在相应的边境地区使用疫苗进行预防(克罗地亚采用这一预防策略)。通常用减毒活疫苗进行免疫。减毒活疫苗比灭活疫苗有效的优势在于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力。LSDV减毒活疫苗保护力最强,而SPPV减毒活疫苗和GPV减毒活疫苗也能用来预防LSD,但是需要更大的剂量。中东地区常用前南斯拉夫研发的RM65 SPPV疫苗(剂量是绵羊使用剂量的10倍);埃及常用罗马尼亚的绵羊痘病毒SPPV疫苗;土耳其常用Bakirk_y SPPV疫苗(剂量是绵羊使用剂量的3倍)。若使用已经批准和生产的绵羊痘弱毒疫苗或山羊痘弱毒疫苗,用作LSD防控疫苗,需要对疫苗防控效果进行评价。

传入后的风险控制

该病传入后,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及时加强临床监测,扑杀染疫动物,严格限制活牛长距离运输,同时开展紧急免疫接种;组织群众开展灭蚊、灭蝇消毒运动。在自由放养的奶牛和肉牛群中,通过临床观察发现LSD严重病例时,通常该病已经在当地传播了数周,所以当发现第一起疫情时,很可能随后就会发现更多的病例。从国际经验看,该病的有效控制必须依赖于疫苗免疫。以保加利亚防控LSD为例,说明LSD传入后的防控措施和要点。

2016年,LSD首次传入保加利亚。首次疫情发生于当年4月13日,最后一起疫情发生于当年8月1日,直接经济损失约579万欧元。2016年,保加利亚全国28个大区中,共有17个大区发生疫情,有217个牛群感染,发病率约为13%(366/2 814)。 发病牛群主要是生物条件较差的小的牛群(10头牛以上)。按照欧盟法规,保加利亚采取以下6个方面的应对措施:一是所有感染牛群全被扑杀销毁,并对畜主予以补偿;二是限制活牛运输,起初是在南部大区限制活牛运输,后来全国范围内限制活牛运输(只允许运输活牛到屠宰场直接屠宰,且这些牛经过兽医检疫合格);三是加强临床监测;四是加强生物安全措施;五是针对河流、山谷和水稻田等蚊蝇滋生地,开展灭蚊灭蝇运动;六是开展疫苗免疫。第一轮疫苗免疫是在最初发生疫情的四个大区开展的,使用欧盟疫苗储备库储存的Onderstepoort Biological Products公司生产的LSDV弱毒活疫苗(对应Neethling株);第二轮疫苗免疫的区域范围扩大到南部和西北部所有大区,使用Intervet公司生产的LSDV弱毒活疫苗(对应SIS株);第三轮疫苗免疫是全国范围内所有的牛进行免疫,持续在全国免疫3年,使用第一轮免疫所用的疫苗。

保加利亚防控LSD传入疫情有如下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第一,LSD的防控得到了政府和科学界高度重视;第二,各项防控措施都围绕着LSD主要传播风险,即活牛间直接接触、活牛移动或运输、吸血昆虫的机械传播;第三,政府重点抓好三个核心措施,即对感染牛群的快速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大规模开展疫苗免疫,限制活牛运输。

中国兽医发布由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主管,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主办,《中国动物检疫》编辑部承办。欢迎您积极投稿、建言献策,投稿邮箱:zgsyfb@cahec.cn,联系电话:0532-85623545。《牛结节性皮肤病预警信息与风险管理》作者孙映雪等6人已将本文在《中国动物检疫》2019年第4期发表。本文为原创信息,转载请标明出处:中国兽医发布。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