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贵港牛养殖场(桂平市:乡村振兴走出“ 牛”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6|点击次数:

依靠科技赋能、搭建平台、政策引领等有效手段,桂平市逐步发展成为区内重要的肉牛饲养基地。今年前7个月肉牛存栏13.68万头,出栏5.92万头,位居全区第一。

近年来,桂平市把肉牛产业作为农业强市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支柱产业来打造,成立了广西首个县级养牛产业协会,2个乡镇先后获得广西畜牧产业科技先锋队“科技示范乡镇”授牌。


科技赋能 助推产业升级

9月的南方“秋老虎”肆虐,位于桂平木圭镇木圭村的“母牛月子中心”却凉爽舒适,200多头母牛在面积约1100平方米的空调牛舍里,一边享受悠扬的音乐旋律、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牧草。“2021年我们建好空调牛舍,引进了200多头优质品种母牛,现在肉牛存栏数量800多头。”木圭镇盈佰春科技公司负责人周军介绍,目前公司已带动周边600多户农户领养肉牛2000多头,今年已出栏1300多头,预计今年户均增收约2.1万元。

随着肉牛产业快速发展,现代化科学技术需求不断增加。在桂平市寻旺乡,三层楼高的肉牛立体养殖厂房正在加快建设。“楼层养牛新模式具有用地少、存栏多、效率高、易于管理等特点,这两年开始有企业进行探索尝试。”该市养牛产业协会副会长蒋勇说。

为强化养牛技术推广与培训,该市加强与广西大学农牧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合作,去年举办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530人次,向养殖户传授青贮饲料生产技术、肉牛现代生态养殖技术、微生物发酵垫料养牛技术等实用技能,夯实肉牛产业人才基础;鼓励科技特派员深入养殖大户、合作社做好技术服务指导工作。

空调牛舍、立体养殖厂房、养殖技能提升……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成为当地肉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送牛进农家 助力农民增收

“我今年新增代养母牛10头,3头牛犊即将出生,每头牛犊能带来约5000元的收入。”8月30日,家住南木镇洛莲村的黄超原正忙着给肉牛投喂草料。黄超原介绍,2021年,他以代养方式领养12头肉牛,其中4头已配种母牛均顺利产下牛犊,去年顺利出栏两批肉牛共13头,直接增收8万多元。尝到“循环繁殖”增收的甜头后,黄超原毅然决定扩大养殖规模至22头,预计今年养殖肉牛收入达到12万元。

在家庭式养牛辅助生产的传统基础上,桂平积极探索“送牛进农家”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养殖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农户直接把怀孕母牛或五六个月大的肉牛领回去养殖,待小牛出生后销售或肉牛成熟出栏后,企业按照合同约定价进行保价回收,超出部分再进行利润分成,养殖期间企业无偿提供人工授精配种、兽医上门指导、技术咨询等服务。“零成本、低风险、高品质”的养殖模式,让散养户逐步融入现代化畜牧养殖的转型发展。

2022年,该市以“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带动6000多户群众增收1900万元,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其中脱贫户和监测户1000多户,走出了一条共同增收致富的“牛”路子。


政策先行 增强发展动能

想要把产业发展这台戏唱得好,政府还须搭好台。桂平市成立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加强组织、及时协调解决发展难题;制订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在产业发展、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方面进行详细谋划;出台财政衔接资金促进“两种两养”特色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累计投入财政扶持资金4400余万元推动优质种牛引进、实施牛品种改良。2022年,该市获自治区支持牛羊产业发展的政策奖补资金1300.2万元,位居广西县级第一。目前,桂平市已发展存栏牛100头以上规模牛场46家,成功培育市级养殖龙头企业1家,肉牛产业正在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加速发展,预计今年肉牛出栏10万头、产值40亿元以上。

2021年5月,广西首个县级养牛产业协会——桂平市养牛产业协会成立。“我们牵头组织成立这个协会,为养殖户提供了稳定的肉牛养殖产业管理及技术交流、产销对接信息平台。”桂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姚忠明说,协会成立两年来,发展了包括养牛业主、专业技术人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能人在内的协会会员400余人,通过会员单位带动500多户脱贫户就业,提供2000多个岗位帮助50岁以上农民工再就业。

位于金田镇茶林村的盈凯现代家庭农场里,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将刚刚运到的牛赶进牛舍。“牛舍面积2万多平方米,目前存栏牛800多头,在这里务工的大多是周边村民。我们作为桂平市养牛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在联农助农方面要作表率。”该农场负责人陆健鹏介绍,目前该农场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农作物秸秆和牧草种植收购等方式带动178户周边农民实现年增收170万元。


内容来源:贵港日报 杨一帆 黄锴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