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养殖户(中国98%都是洋猪?土猪可是“国宝级功臣”,为何现在都不养了?)
前言:
猪,看似简单的农场动物,却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记忆。它见证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兴衰沧桑,也参与了一个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
从猪文化的盛行,到猪鬃的战时贡献,再到洋猪的“入侵”与返祖回潮,猪的命运变迁映照出中国社会的巨变。它们如一面魔镜,折射出中国在传统与变革间决策的光影、进退与失误。
风靡千年的中国“猪文化”
在中国,猪可谓是古已有之。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开始驯养家猪。到了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上,就已经出现了“猪”字。在周朝时,“猪”更被作为一个部首进入了中文字符体系中。
在古代汉族传统中,猪被视为“五畜”之一,和羊、牛、马、鸡并称,地位崇高。由于猪多产、食量大、易养肥,成为古代农耕民族最重要的肉食来源之一。猪肉在中国人的餐桌上遍地开花,有着“猪肉之于中国人如牛肉之于西方人”的说法。
中国人与猪的关系之亲密,甚至在汉字中得到了体现。“家”这个重要字,下面就是一个“猪”字。字形显示,在古人心中,没有了猪,家就不成家。猪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猪也以各种形象频繁出现。它们可以是贪吃的猪八戒,也可以是聪明的三只小猪。通过这些形象的刻画,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家猪行为的准确把握和生动描绘。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5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就已经出现了豬骨。到了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中,出土了具有豕科特征的动物骨骼化石。这证明,在黄河流域早期农业社会形成时,中国先民就已经开始了猪的驯化过程。
在中国,不仅汉族地区有养猪的传统,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存在悠久的猪文化。如云南的彝族人就有“情猪节”,用来纪念一只救命恩猪。缅甸掸族也有类似仪式。这种传统文化反映了东南亚地区多个民族与猪之间的密切关系。
甲骨文中已经出现猪字,说明中国在商代就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猪文化。猪在周朝正式入了部首,这一过程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
五畜中,猪与人关系最亲,这源于它救荒、易饲养的特性。没有猪,许多古代辛勤劳作的农民将难以填饱肚子,也难以“成家”。
可见,在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发展历程中,猪一直是最亲近人类的动物之一,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为古人提供食物,也丰富了民族文化,与中国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抗战时期猪鬃换外汇的奇迹
20世纪30年代,中国深陷战火,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与日军顽强抗争。由于长期的战乱,中国处于经济极度萧条的状态。很多军火物资都依赖于外国援助。而这些国家又不可能白白给予,总要有些东西作为回报。
这时,中国土猪身上的“猪鬃”派上了用场。原来,这些看似简单的猪毛,是制造刷子的上好材料。
在当时,猪鬃刷具有韧性好、不吸水、耐用等优点,是保养枪炮的理想工具。而中国的土猪鬃比进口的质量更好,韧性和弹性都强很多。这让中国获得了在猪鬃贸易中极大的比较优势。
其时,日军拥有着数量和质量都占据优势的武器装备。而中国各军阀混战的局面并不利于建立统一的军工系统。
购买和仿制外国武器成为获得军火的重要途径。而军火交易通常都需要物资进行抵押或偿还。
这时,猪鬃的战略价值就凸显出来了。它成为中国用来向其他国家换取武器弹药的重要货币。
只要有足够的猪鬃提供,就可以获取更多的资金和先进装备。这对穷国的中国来说,无异于获得了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从1938年到1944年间,仅靠出口猪鬃,中国就赚取了3000万美元的巨额外汇。这在当时物资匮乏的战争环境下,可谓拯救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来自美英等国的武器支援,都与猪鬃的背景息息相关。
可以说,在这场殊死战斗中,中国土著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民族存亡的时候最重要的“战友”。
它们用自己毛茸茸的身躯,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外援,充分展现出“无猪不成家”的大爱精神。没有猪鬃的助力,中国取得的国际支援必然大打折扣。
改革开放后洋猪“兵临城下”
然而,好景不长。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这些本土猪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洗牌和挑战。
改革开放使中国迎来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肉类的需求量激增。
与此同时,西方先进的规模化养殖业也传入中国。由于拥有更先进的育种技术和产业化管理模式,洋猪的育肥效率明显优于中国传统养殖业。
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大型猪场开始大量引进外来的洋猪品种。长白猪、金霉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等品种凭借更高的育肥率、产仔量以及对饲料的转化效率,很快就在中国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到21世纪初,外来猪种已占中国生猪总量的90%以上。
这些洋猪外形光滑干净,一改中国传统猪种皮毛粗糙、体型笨重的印象。它们很快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标准猪”,被广告和商业宣传塑造出了更符合现代审美的正面形象。渐渐地,洋猪取代了中国本土猪在人们记忆中的地位。
与此同时,在市场主导下,中国土猪的数量也急剧下降。曾经的自给自足养殖方式变得难以为继。
它们被洋猪取代的同时,也失去了生存空间。很多古老的中国本土猪种,如河南土猪、会泽猪、清江猪等,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沉寂下去,数量骤减至濒危的地步。
我们失去了这些古老优良基因的积淀,这是整个中华文明的损失。当历史车轮快速推进的时候,一定要审视那些被时代潮流遗弃的珍贵精华。作为一个可靠的大国,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主创新重振中华猪业
洋猪的大量引进虽然满足了中国巨大的肉类消费需求,但也带来了猪种资源过于单一的风险。进口杜洛克等品种的猪种依赖度过高,一旦境外供应出现问题,必将动摇中国的猪肉供给安全。
为此,中国在21世纪初就开始自主研发育种。通过多年培育改良,既保留了中国猪的成熟优良基因,又吸收了洋猪的育肥性能,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猪种。
金乌猪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案例。它通过在吐鲁番猪的基础上改良优化,大大缩短了养殖周期,且肉质鲜嫩,深受消费者青睐。
此外,科研人员还改良培育出了黑猪1号等品系,它们存活率高、适应性强,是中国现代猪业自主创新的代表。
我们不能简单否定引进洋猪对中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但也要清醒看到过度依赖的风险。只有立足自主创新,发扬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我们才能在新时代占据主动。
随着科技实力的增强,中国开始大力支持本土猪种的培育。2021年,中国提出了到2035年种猪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95%的目标。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将重建种猪自给自足的产业体系,中华猪种也会重新占领它们曾经的市场。
九千多年历史长河中的沧海桑田,证明了中华民族的豪迈与韧性。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中国土猪曾一度沦为餐桌上的配角。
但在科技与文化自信的鼓舞下,它们必将以嶄新的姿态重返历史舞台,打开中华种猪业的新篇章。我们期待着属于新时代中国人的新传奇。
结语:
人类命运总是充满无奈,我们注定要面对许多难以回避的抉择。但回首来时路,审视曾经的耳目所见,总会让我们更充满智慧。
这份历史映照出的启示,将滋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将推动中国走向更光明的未来。我们期盼着,在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双轮驱动下,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能够越走越好。
中华民族必将以更睿智的姿态接纳多元文明的精华,也必将以更开放的胸怀弘扬自身独特魅力。而猪,这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它的命运轨迹也必将随之进入新的篇章。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马的繁殖技术
- 4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5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6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0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10万元刚需,蓝电E5荣耀版与启源Q05,谁更贴近你的出行需求?
最新文章
- 美女用嘴吃饭(爱豆的自律?IU自曝吃东西每口咬150下,被医生要求减少咀嚼次数)
- 重生之完美女神txt(重生16岁送女神一箱香蕉皮)
- 美女发的福利(佳丽3000美女合集深夜送福利性感养眼女人实在太美了)
- 竟(当俄罗斯极品美女,批发式爱上中国男人)
- 盛夏之美女(盛夏外拍美女人像一组)
- 美女苏红(“炮姐”周苏红:一婚照顾瘫痪丈夫,34岁再嫁富商,她如今怎样?)
- 即墨美女多(青岛上演比基尼热辣泳装秀 40名佳丽秀身材)
- 美女骚动得图片大全(What?许昌这五个美女一起搞事情躁动整个朋友圈)
- 冬妹美女(aespa柳智敏穿白衣身姿挺拔,冬妹咬手指,宁艺卓黑蝴蝶惊艳)
- 带冉的美女(为鲁能绝杀扳平激动落泪的美少女冉妹儿(图集))
- 美女的桃花洞(《显正街记忆》大屋灯暖——做土枪 · 探八仙洞)
- 黄金美美女(各领风骚的年代:香港电影黄金年代十大美女)
- 性感热舞(古力娜扎房车里放飞自我,穿针织毛衣牛仔裤热舞,苗条身段太出挑)
- 找盐城美女(江苏盛产美女来自江苏的20位女星,个个如花似玉,楚楚动人)
- 美女进海底(别样海边风情,带你领略绚丽海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