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养殖业企业排行(25家上市猪企已负债4700亿元未来养殖头均盈利仅20元,猪业资本背后的市场、价格与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猪价寒冬,猪企困局:资本助力下的周期延长考验

随着猪价的持续低迷,养猪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寒冬。多家知名上市猪企业绩转亏,甚至有的走向破产重组。我们一同深入剖析了当前猪企的困境,探讨了资本助力下的周期延长考验,以及疫情、资本市场、企业扩张策略等多方面因素对猪价的影响。

本文主要观点:

  1. 疫情、资本市场助力、企业扩张策略等因素导致猪周期异常延长。
  2. 上市猪企普遍存在负债过高问题,带来巨大的偿债压力和流动性风险。
  3. 资本助力下的产能过剩,导致猪价难以短期内重回高位。
25家上市猪企已负债4700亿元!未来养殖头均盈利仅20元,猪业资本背后的市场、价格与真相

来源:新米财经 作者 | 米米

上半年补栏旺季过后,仔猪价格持续下跌,企业抛售大量仔猪。据新猪派统计,5家猪企2023上半年仔猪销量合计439.79万头,短期内供过于求致使仔猪价格持续走低。

截止九月末,全国7公斤断奶仔猪均价较3月份最高价下跌385.24元/头。然而仔猪价格持续走低不一定代表看跌后市,大企业也许通过抛售仔猪回流现金,以应对大额负债,规避风险。

猪价连续多年低迷,多家上市猪企业绩转亏,负债率居高不下,甚至出现破产重组的局面,可以说,养猪行业正处于一个寒冬时期。

25家上市猪企已负债4700亿元!未来养殖头均盈利仅20元,猪业资本背后的市场、价格与真相

究其原因,此轮猪周期之所以持续低迷,既有疫情突发等不可抗力的影响,也与头部猪企在资本市场助力下采取的急功近利扩张战略分不开。高产能在疫情过后难以消化,导致价格难以修复,周期被迫延长。

负债猪企:高负债与不确定性的双重压力

25家上市猪企已负债4700亿元!未来养殖头均盈利仅20元,猪业资本背后的市场、价格与真相

(一)上市猪企负债过千亿

多年来,在资本市场的助推下,上市猪企实现了高速扩张,也积累了大量负债。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20家上市猪企业的总负债已经超过4500亿元。

25家上市猪企已负债4700亿元!未来养殖头均盈利仅20元,猪业资本背后的市场、价格与真相

具体来看,牧原、新希望、温氏等多家头部猪企的负债规模过千亿,分别达到1152亿、970亿和583亿元。这三家公司合计负债就高达2705亿元,占全部上市猪企业负债的60%以上。

25家上市猪企已负债4700亿元!未来养殖头均盈利仅20元,猪业资本背后的市场、价格与真相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猪企的单期新增负债数额也极为惊人。例如新希望在2020年单期新增负债就高达121亿元,其中可转债募资81.5亿元,用于新建和改造18个养殖项目。可见,在猪价暴涨的时期,猪企积极通过社会融资扩充产能。

从数量上看,上市猪企的负债规模已经非常巨大,但问题在于这些负债是否得到有效的转化和利用。多家信用评级机构指出,部分猪企负债率过高,现金流状况堪忧,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

如果不能实现负债转资本的良性循环,则这些高额债务很可能成为猪企的罗网和包袱。

(二)资产负债率普遍过高

25家上市猪企已负债4700亿元!未来养殖头均盈利仅20元,猪业资本背后的市场、价格与真相

与负债数字同步上扬的是上市猪企的资产负债率。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上市猪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68%,且有多家企业超过80%的警戒线。

具体来看,正邦科技和正虹科技的资产负债率分别高达160%和89%,已经严重超出行业平均水平;此外,天邦食品、傲农生物等多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也在80%以上。资产负债率过高,意味着这些企业需要偿还的债务压力巨大,现金流承压,经营稳定性堪忧。

25家上市猪企已负债4700亿元!未来养殖头均盈利仅20元,猪业资本背后的市场、价格与真相

以正邦科技为例,其负债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现金流状况堪忧,已于2021年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并展开重整程序。天邦食品也由盈转亏,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3.5亿元。负债率过高导致的经营困境已经初现端倪。

对此,多家信用评级机构也表达了担忧。中诚信国际指出,猪价格持续下跌对上市公司现金流造成压力,如果猪价无法回升,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联合信用评级认为,行业负债持续增加,经营现金流下滑,流动比率普遍下降,也提醒企业需控制负债规模。

(三)负债压力及隐忧

在猪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高负债给猪企带来了巨大的偿债压力。部分猪企的利息支出已经严重挤占营业利润比例。

25家上市猪企已负债4700亿元!未来养殖头均盈利仅20元,猪业资本背后的市场、价格与真相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正邦科技的利息支出高达13.7亿元,约占营业利润的60%;金新农利息支出3.7亿元,约占营业利润的70%。这表明,这些企业已经陷入“利滚利”的局面,现金流主要用于偿还利息,难以还本减负债。

同时,还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统计显示,2022年上半年,多家上市猪企的流动比率均低于100%,仅有5家企业流动比率超过100%。流动比率低说明企业的流动资产不足以支付流动负债,一旦现金流无法覆盖,则面临违约风险。

除此之外,还需防范负债过度导致的道德风险。过分依赖负债运营,一旦猪价下跌,则可能采取高杠杆措施博取一击,从而加剧行业的产能过剩。正如中诚信国际指出,猪价波动太大,会诱发企业进行高风险操作。

上市猪企普遍存在着负债过高的问题,这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偿债压力和流动性风险,也容易诱发道德风险,因此监管层需严格规范企业融资行为,企业则需控制负债规模,降低财务风险。

低迷猪价:供求关系扭曲下的周期延长

(一)本轮猪周期已超常持续

自2021年猪价从历史高点回落以来,本轮猪周期的下行周期已持续了两年有余,时间跨度明显超出了行业周期的正常水平。

25家上市猪企已负债4700亿元!未来养殖头均盈利仅20元,猪业资本背后的市场、价格与真相

分析历史数据可以发现,从2006年以来,中国养殖业经历了四轮猪周期,每轮周期的时长约为4-5年。在这些周期中,下行期一般持续1-2年时间。但在当前周期,猪价已连续下跌两年多,这一时长显著超出了历史同期水平。

不仅如此,从价格曲线来看,此前的下行周期多表现为"V"型下跌后快速回升,但这一次猪价在连续下跌后呈现了较长时间的震荡态势,价格探底并无明显迹象,显示出周期延长的特点。

(二)疫情助推下的扩张与过剩

在此轮周期中,头部猪企在资本助力下进行了疯狂扩张,大量增加了行业产能。以新希望为例,其产能在两年内增长了5倍之多,从2018年的255万头增至2022年的1462万头,其他猪企如牧原、温氏也实施了类似的快速扩张。

这种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市场环境所驱动的。2019-2020年,在疫情及环保限产影响下,猪价曾一度达到历史高位,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状态。头部猪企为抓住机遇,通过社会融资大举扩张,但最终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2.6%,已连续两年保持增长。而根据养殖场补栏情况,2023年上半年生猪供给依然充足。过剩的产能成为价格回归的主要障碍。

(三)需求不振,价格难复苏

25家上市猪企已负债4700亿元!未来养殖头均盈利仅20元,猪业资本背后的市场、价格与真相

与供给端的过剩形成对比的是,近年来中国猪肉需求增速已有放缓迹象。主要原因在于居民消费升级和猪瘟疫情的影响。

从消费结构来看,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正向更高端的食品升级,this对猪肉的依赖度降低。数据显示,1978-2019年期间,中国城镇居民猪肉消费量增速已从早期的8.1%下降至1%左右。

而在疫情期间,消费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对猪肉的消费偏好。疫情结束后,这种消费惯性也未完全恢复。总体而言,需求端的增速放缓也制约了价格的修复。

综上所述,这轮周期延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头部猪企过度扩张形成的严重供过于求状态,而需求端的乏力也难以扭转这一局面,因此猪价难以在短期内重回高位。周期的延长考验着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资本实力。

重组破产:资本退场的阵痛

(一)正邦科技重组进程

正邦科技是这轮猪周期中"沦陷"最严重的上市猪企之一。2021年,正邦科技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其股价已经累计跌去八成,目前已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25家上市猪企已负债4700亿元!未来养殖头均盈利仅20元,猪业资本背后的市场、价格与真相

2022年9月,正邦科技的重整方案进入债权人表决阶段。方案显示,正邦集团和江西永联拟以实质合并重整的方式,联合双胞胎信达联合体等投资人注资,认购正邦科技5.5亿股。这标志着资本力量正在介入行业重组。

双胞胎集团的介入也给正邦带来一线希望。业内认为,借助双胞胎的产业协同效应,正邦科技有望成功摆脱困境。但前提是重组方案需要获债权人和法院批准,整个进程充满不确定性。

(二)资本助力下的产能过剩

分析发现,正邦科技的困境与其在资本助力下的盲目扩张不无关系。统计显示,正邦科技的生猪出栏量从2016年的262万头快速增至2021年的887万头,三年时间就实现了两倍的增长。

25家上市猪企已负债4700亿元!未来养殖头均盈利仅20元,猪业资本背后的市场、价格与真相

类似案例还有新希望、牧原等猪企,也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进行了高速扩张,但最终导致了严重的行业产能过剩。这表明,资本力量不一定能推动行业实现良性发展,盲目的扩张也可能埋下祸根。

尽管短期内快速扩张可以带来规模效应与业绩增长,但长期而言,这种依靠负债和资本实现的粗放型增长,缺乏产业积累与技术进步,结果往往是恶性竞争、产能过剩,不能实现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退场指日可待?

这也给人警示,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依靠负债和资本实现快速扩张的企业,其资本也难逃退场命运。重组失败可能导致破产清算,投资方将承受损失并退出。

25家上市猪企已负债4700亿元!未来养殖头均盈利仅20元,猪业资本背后的市场、价格与真相

从正邦科技的案例可以看出,当养殖企业陷入资产负债率过高和现金流不足的困局时,资本并不能扭转其困境,反而需要另寻出路或者退出。业内预计,如果行业环境在短期内不见明朗,更多依赖资本运作的企业可能面临退出。

资本的盲目追逐高投资回报和快速增长的模式或将在这个下行周期中受到教训。行业也将经历一次痛苦的资本调整和优胜劣汰过程。希望资本能从中汲取经验,以更稳健和理性的方式参与行业发展。

资本力量:推高波动、延长下行

(一)加速扩张、激发周期

在行业上行周期,资本力量会进一步推动头部猪企扩张规模,加速周期的上扬趋势。2019-2020年猪价暴涨期间,新希望、牧原等头部企业都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快速扩张,举债或增发募集资金,在短期内实现了产能的快速膨胀。

数据显示,受益于资本助力,新希望的产能在两年内增长了5倍,牧原的产能也在同期翻了一番。资本为企业的高速扩张提供了支持,但也加剧了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成为这轮下行周期异常延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提升效率、延缓出清

与推动扩张不同,在行业下行周期时,资本力量也会通过引入技术、管理等方式提升企业效率,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减少亏损。

如引入精准化喂养系统,可以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成本;引入自动化设备,可以减少人力成本。这些举措虽可提升企业效益,但也延缓了低效产能的出清,使得行业去产能的程度放缓,周期下行时间被拉长。

正如业内人士指出,本轮是行业有史以来出清速度最慢的一次,资本力量提升的效率也起到了双面作用。

(三)良莠不齐,规范有待

25家上市猪企已负债4700亿元!未来养殖头均盈利仅20元,猪业资本背后的市场、价格与真相

综合来看,资本力量参与养猪行业目前表现出了一定的非理性面,如推动企业过度扩张、导致产能过剩等。但也不能一概否定资本在配置行业资源中的作用。

一方面,积极的资本力量可以通过引入技术、管理经验等促进行业进步;另一方面,也需要防范短期规模扩张、投机取巧的资本。下一步,监管层还需加强引导,发挥资本配置的正面作用,同时限制其非理性流动;资本也应调整策略,为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服务。

只有资本与行业实现良性互动,让资本力量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助力,才能避免重复非理性扩张和周期过热的老路,实现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这需要监管与资本双方的共同努力。

展望:监管与自律双管齐下

(一)组织调控,遏制无序竞争

首先,行业协会可以发挥调控作用,约束企业间的无序竞争,特别是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协会可以制定产能规划,按照市场容量合理指导企业扩产规模。

同时,协会也可以建立产业基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降低行业投资风险。此外还可组建产业联盟,引导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合作。这些举措都可以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

(二)企业自律,主动去产能

与此同时,企业也需要提高自律意识,主动去产能、提升质量。特别是在市场需求放缓时,不要模仿式扩张。企业应考虑差异化竞争策略,如突出品牌效应、垂直整合生产等,区别于同质化重复建设。

去产能也可以考虑采取联合置换、合作养殖等模式,降低企业自身的运营风险。同时应加强质量安全控制,确保市场口碑。这将有助于企业在寒冬期获得消费者青睐。

(三)科技助力,提升效率降本

此外,企业还应充分利用科技力量,推进智能化和精准化进程,真正实现产业升级。如推广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加强养殖全流程监控,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这可以显著降低养殖成本。

引入自动化设备,也有助于减少人力成本支出。同时还可建立数字化监管体系,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联动,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四)转型升级,激活新动力

25家上市猪企已负债4700亿元!未来养殖头均盈利仅20元,猪业资本背后的市场、价格与真相

最后,在传统养殖业务不景气时,企业更需要思考新的盈利增长点。如深化产业链延伸,开拓屠宰加工、品牌营销等新业务,创造新的利润增量。还可借力数字经济,建立网络直销和消费者互动平台。

总之,企业要跳出传统思维,实现业务和商业模式转型升级,这些新兴业务可以为企业经营带来新的动力源。

猪价持续低迷和猪企困境的原因,认为这主要是过度依赖资本实现扩张,导致严重产能过剩所致。面对低迷行情和资本调整,猪企需要思考自身转型与升级。此外,监管也应加强对资本的引导规范。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