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南方黄牛养殖(数量不足200头,背上长瘤的舟山黄牛有多“牛”?大学博士揭开了它的身世之谜)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唐旭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朝李纲的一首“病牛”,道尽了牛的殊荣与奉献。

数量不足200头,背上长瘤的舟山黄牛有多“牛”?大学博士揭开了它的身世之谜

对于耕牛的印象,现代都市里的人可能已渐渐变得模糊。据了解,中国的耕牛主要有水牛、黄牛、牦牛三种。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长期在舟山群岛繁衍生息的舟山黄牛。

舟山黄牛是目前国内仅剩的毛色纯黑的黄牛种群,具有极高的物种研究和药用价值。“舟山黄牛体型巨大,全国罕见、世界少见。它在体格和抗性上优于大多数大陆牛,好好养,未来市场前景良好,可与日本神户牛媲美。”我国著名畜牧业专业陈幼春曾对舟山黄牛大加赞美。

而对于吃货们来说,如果这样的口感优于普通黄牛,甚至比肩日本神户牛的地方品种一旦灭绝,岂不可惜?

●一度濒临灭绝,现存不到200头

浙江海洋大学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江丽华博士主要从事海洋鱼类的群体基因学研究,曾在去年搞过野生大黄鱼的基因组重测序。一个偶然的机会,江博士接触到舟山黄牛的现状,并激发了她的研究兴趣。近日,她的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数量不足200头,背上长瘤的舟山黄牛有多“牛”?大学博士揭开了它的身世之谜

“舟山黄牛作为本土物种,一度濒临灭绝,现存不到200头,如果不进行很好的保护和育种,很快将会消亡。”江博士告诉小时记者,舟山黄牛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几乎一片空白,她这一次的研究成果,是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得到了舟山黄牛的遗传信息 ,也揭开了它的身世之谜。

说到这里,我们再隆重介绍一下舟山黄牛吧。舟山黄牛是我国南方体格较大、结构良好、使役年限长、役力较强的优良地方品种。它的一大特色是毛色为全黑,初生牛犊棕色,断奶后渐渐变黑色。另外舟山黄牛的脖子上方有一凸起,判断为瘤牛(高峰牛)系列,公牛肩峰高耸,母牛稍稍隆起。这个凸起类似骆驼的驼峰,是一种沉淀脂肪的肌肉组织,被称为瘤牛的营养库,能在食物匮乏时发挥一定的补给作用。

数量不足200头,背上长瘤的舟山黄牛有多“牛”?大学博士揭开了它的身世之谜

舟山黄牛在舟山群岛上至少已经生存繁衍了300多年。在上世纪70年代,舟山黄牛在本地大量繁殖,数量超过2000头。1978年到1987年短短9年间,舟山黄牛的数量从1910头骤减至710头,加之舟山黄牛与其他当地黄牛杂交改良,纯种的舟山黄牛数量严重减少,现在,存活的舟山黄牛不足200头。

在舟山定海区马岙街道,一位叫郑意胜的本地人搞了个舟山黄牛的保种场,目前种群已达130多头。江博士的研究样本就是从这个保种场提取的(共提取了7头黄牛的基因组DNA样本),另外她还提取了9头浙江温岭的高峰牛基因组DNA样本,另外江博士将这16个测序的样本与已经公开的其他品种的黄牛(包括欧洲的安格斯品种、印度巴基斯坦瘤牛、文山牛、滇中牛、吉安牛、广丰牛、皖南牛、雷琼牛等)共38个样本的基因组序列进行对比,发现舟山黄牛与中国东南部的高峰牛在遗传上高度相似,也就是说舟山黄牛的祖先应该是瘤牛,而不是大家之前所认为的普通黄牛。具体来说,舟山牛与温岭牛互为姐妹,广丰牛形成另一个单系群,是舟山牛和温岭牛的姐妹,皖南牛、吉安牛、雷琼牛与舟山牛、温岭牛、广丰牛结成一个群。中国南部的滇中和文山的牛距离它们很远,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牛位于系统发育树的根部附近。

数量不足200头,背上长瘤的舟山黄牛有多“牛”?大学博士揭开了它的身世之谜

“DNA遗传信息是黄牛不同性状的最初级指令,决定着黄牛的体型、毛色甚至尾巴的长短。这些遗传信息某个位置发生突变,也可能会产生不同性状。”江博士告诉小时记者,通过鉴定舟山黄牛和其它体色为黄的黄牛之间共享的基因组区域,我们发现 MC1R 中 一个基因突变可能是造成黑毛黄牛体色变黑的主要原因。这一研究结果,即找到了舟山黄牛的祖先,同时又为濒临灭绝的黑毛黄牛的体色之谜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找到了答案。

“上海的荡脚牛与宁波的白沙牛也是黑毛黄牛,但两者都业已灭绝,无法再取样研究。”江博士表示,通过查阅史料,舟山牛存在从上海引进或与本地黄牛杂交的可能。

●舟山黄牛被重新命名为“舟山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了解舟山黄牛的本地人已经很罕见。

小时记者联系到了84岁的汪尔正老人,他是舟山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农业组组长。说起舟山黄牛,汪老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数量不足200头,背上长瘤的舟山黄牛有多“牛”?大学博士揭开了它的身世之谜

“舟山多旱地,黄牛体格大,力气足,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好帮手。”汪老回忆说, 农业合作社时代,舟山黄牛还是很多的,每个公社都有好几头。那时候的牛都是用来耕田的,只有老得不能干活了,才会杀了吃。

在汪老的记忆里,改革开放以后,舟山黄牛就越来越少了。某户人家养了牛,村民们需要时就向该户人家去借。

作为老科协工作者,汪老一直关心着舟山黄牛的保种工作。2011年,汪老所在的舟山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农业组专家调查发现,整个舟山仅剩40余头舟山黄牛,且实际可用来繁育的只有20来头。保护舟山黄牛已迫在眉睫,有关专家人士和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建立永久性舟山黄牛保护基地的计划也被列入政府部门工作规划。

当年,郑意胜受民间人士和相关部门委托,花7.2万元从马岙一养殖户手里买了9头舟山黄牛请人养殖。2013年,郑意胜又建立了舟山黄牛保种场,黄牛的数量达到了23头,都是他委托熟人都老百姓家里买来的,但这些牛种群基础差,存在部分近亲牛和退化牛。郑意胜努力开展优选优育工作,截至目前黄牛的家系数量已从1个增加到4个,种群数量发展到130多头,包括大小母牛81头,去年共生产犊牛31头。

数量不足200头,背上长瘤的舟山黄牛有多“牛”?大学博士揭开了它的身世之谜

“小时候村子里,随处可见毛色纯黑、高大健壮的舟山黄牛,放了学父母还会叫我去看牛。”今年58岁的郑意胜是定海双桥街道紫微村人,这些年来,他从一个不会养牛的“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看牛健不健康,就看它鼻汗多不多,眼睛有没有神,胃口好不好,其实就跟人有相似之处。”如今,郑意胜不仅能迅速判断出牛有没有生病,还能给牛打针配药。

数量不足200头,背上长瘤的舟山黄牛有多“牛”?大学博士揭开了它的身世之谜

目前,保种场的成年公牛有750公斤,母牛则有400多公斤。“真没想到纯种舟山黄牛能长这么好,看看也喜欢。”看着自己养的舟山黄牛体型健壮,毛色乌黑发亮,不少养牛的村民很是羡慕。郑意胜说,一些村里的养牛户也从他这里引种,他还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只为了舟山黄牛在这片土地上更多的繁衍下去。

数量不足200头,背上长瘤的舟山黄牛有多“牛”?大学博士揭开了它的身世之谜

小时记者还了解到,今年初,在省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全力支持下,郑意胜请来全国畜牧总站、浙江省畜牧总站技术人员和浙江省农科院专家,为舟山黄牛采集精液、胚胎,舟山黄牛的优良基因将通过冻精保种、胚胎保种等技术永久留存在国家级家畜基因库和我省畜禽资源基因库中,为了给舟山黄牛种群延续再上了一道“保险”。今年1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公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收录了948个畜禽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及配套系。其中,舟山黄牛被重新命名为舟山牛而列入其中。

【记者手记】

随着现代商业育种快速推广,我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品种资源逐渐灭绝或濒临灭绝,导致农产品由品种、品质多样化向单一化大规模转变,长此以往,地方品种拥有的物种资源也将随之消失甚至永远灭绝。对于地方物种的灭绝,我们不能只唱挽歌,要思考地方品种资源何去何从,地方品种资源是农民数千年辛勤培育并传承下来的优秀农业遗产,是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重要成果。这些珍贵的农业遗产资源带来了品种的多样性,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战略资源。舟山的自然条件与其它地域差异大,舟山黄牛是经过当地农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优质地方品种,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同时也是传承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力求形成地方品种的活体资源库,打造具有舟山海岛特色的牛肉品牌,支持设立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专库,推出省级地方品种保护名录;建立地方品种传承人制度,培养一批有志于保护地方品种的农户传承人,确保地方品种有专人种养和世代传承,让特色地方品种农产品有良好的保护平台和制度。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