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生猪养殖技术培训材料(甘南蕨麻猪的养殖现状及发展建议)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1|点击次数:

作者:蒋志勇 薛瑞林

甘南蕨麻猪属于藏猪中的一类,又称山猪,是甘肃省的原始地方特色品种,由野猪驯化而来,因喜食蕨麻根茎而得名,又因其中心产区在甘南州合作市,故又名合作猪。甘南蕨麻猪体小矫健、耐粗饲、生长周期长、抗逆性强、味鲜肉嫩,主要放养于海拔略低的草原和河谷地带的农区或半农半牧区,甘肃省的合作市、夏河县、舟曲县、碌曲县是其主要产地。甘南蕨麻猪肉质鲜嫩,无腥味,深受人们的喜爱,除在兰州等本土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外,还远销在天津、广东、湖南和陕西等省份,在外地市场,甘南蕨麻猪肉售价能够达到150~180元/kg,高于普通猪肉数倍,但仍供不应求。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就甘南蕨麻猪养殖现状、养殖技术及发展建议介绍如下,以期为甘南蕨麻猪的发展提供参考。

1 蕨麻猪

1.1 蕨麻猪品种形成

甘南蕨麻猪和其他猪种一样都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其具体来源和驯化时间无法考证。甘南蕨麻猪的主产区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多为高山丘陵,海拔高气候寒冷,春秋短促,日照时间长,温差较大,蕨麻、野苜蓿为优势牧草资源。另外,甘南州地域偏僻,海拔较高,气候寒冷,交通不便,猪种与外界缺少交流,基本处于封闭的自我繁育状态,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牧养驯化下逐步形成了全身黑色、体型短小、耐粗饲、生长发育缓慢、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的特殊地方猪种——甘南蕨麻猪。

1.2 甘南蕨麻猪品种特性

1.2.1 外貌特征

甘南蕨麻猪体形矮小,嘴筒长、直,头小嘴尖呈锥形。耳朵略尖,随年龄增长会由曲直立变向前倾。额面窄额部无明显皱褶,体躯较短,颈短,胸狭窄,背腰微弓,腹线较平或下垂,身躯前低后高,臀窄而倾斜。整体观为一近似核桃状的毛猪。四肢长短适中,肢势端正健壮,系长有力,蹄小质坚,乳头排列整齐,一般4~6对;周身被毛浓密、粗长;鬃毛长而坚韧且密,富有弹性,长鬃12~18 cm,短鬃7.5~11 cm。冬生棕色绒毛。毛色纯黑者较少,多数在四肢,腹部出现白色,中躯带行白色称白环腰。

1.2.2 品种特性

甘南蕨麻猪主要以黑色为主,初生仔猪中约15%的个体有松鼠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浅变淡,仔猪生长到5月龄时全部消失变为黑色。甘南蕨麻猪具有较强的采食牧草能力,体格小、生长缓慢、性情野、耐寒且粗饲、抗逆性强,反应灵敏、奔跑速度快,合群性好,适宜放养,对高寒地区的环境和气候适应性强。

1.2.3 体尺和体重

据有关学者对甘南蕨麻猪各年龄段的体重体尺测定结果,甘南蕨麻猪相比于其他猪种,在各年龄段的体重、体尺均较小,并且体重、体尺数据无性别差异,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2.4 生长性能

甘南蕨麻猪生长发育缓慢,在自然牧养条件下平均日增重仅54 g,从断奶到6月龄平均日增重113 g,是甘南蕨麻猪发育最快的阶段;6~12月龄平均日增重为48.89 g,周岁体重24 kg。若辅以一定的补饲,日增重可以达到92 g。

甘南蕨麻猪适应性强,其在异地圈养时,生长发育性能明显高于原产地,6月龄体重可达30.47 kg,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生长发育潜能。

表1甘南蕨麻猪体重体尺统计表

甘南蕨麻猪的养殖现状及发展建议

1.3 生产性能

1.3.1 繁殖性能

甘南蕨麻猪公猪45日龄开始有性欲表现,母猪4~5月龄初次发情,发情周期一般为18 d,最短15 d,最长21 d;持续3~4 d,最长7 d,最短1~2 d;怀孕期120 d左右,产后发情一般在断奶后7~10 d。公猪2~3月龄开始配种(许多地方用幼龄公猪自由交配,不留成年公猪)。母猪一般利用5~6年,最多8~9年。1岁母猪年产一窝,经产母猪年产2窝或2年3窝,每窝平均产仔3.74头。初产母猪每窝产仔1~3头、经产母猪每窝4~7头,最多可达8~10头。平均初生重为0.41 kg,最小0.2 kg,最大0.8 kg,平均初生窝重为1.76 kg。一般牧养条件下,仔猪产后两周即随母猪放牧和哺乳,直到母猪干乳为止,一般为40~60 d,最长90 d自然断奶,平均断奶体重3.36 kg,断奶窝重13.38 kg。仔猪成活率受季节和草场影响较大,在每年3~6月份,气候温暖、牧草生长旺盛的季节,仔猪成活率可以达到95%左右。而在天气寒冷、牧草匮缺的10月至翌年2月,仔猪成活率仅为50%~60%。是否进行哺乳母猪的补饲也是影响仔猪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有对比试验表明,哺乳母猪补饲组较未补饲组仔猪成活率高29.47%。

1.3.2 肥育性能

甘南蕨麻猪经过去势,在放牧条件下,10月龄体重20~25 kg,第二年体重可以达到35~40 kg,屠宰率68%~70%;如果在宰前进行50~60 d的短期肥育,体重可以达到50 kg左右。而在常年舍饲条件下,蕨麻猪体重最高可以达到130 kg,屠宰率在70%左右。

1.3.3 产肉性能

当期,牧养仍是甘南蕨麻猪的主要饲养方式,因此其产肉性能除与性别、年龄、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外,季节、草场也是影响其产肉性能的重要因素。经有关试验研究测定,6月龄蕨麻猪宰前活重一般为15.36±3.71 kg,胴体重8.78±2.27 kg,净肉重6.2±3.50 kg,屠宰率为57.01%,净肉率为71.60%±1.04%,其产肉性能较差。

1.4 肉质分析

相关研究表明,甘南蕨麻猪肉的肉质特性、食用品质和营养成分表现为大理石纹适中,肌膜和结缔组织少,脂肪沉积量低,多汁、嫩度好、口感细嫩、加工性能较好,必需氨基酸含量高,是一种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肉食品,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2 甘南蕨麻猪养殖现状

2.1 养殖环境不断恶化

近年来,随着甘南牦牛肉、奶及蕨麻猪肉等甘南特色产品市场的不断拓展,甘南州畜牧业不断发展,草畜平衡压力增大,草场恢复和减畜是发展甘南草食畜牧业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放牧草场来说,每年冬、春季草原载畜量小,同时气候转变牧草开始生长,是恢复牧场和草原生态关键时期,然而甘南蕨麻猪在春季放牧过程中主要采食蕨麻和蒲公英等各种牧草的根茎叶,严重影响和破坏了草地的自我修复能力,进而导致放牧区域不断萎缩,严重影响着整个草原畜牧业的养殖环境。

2.2 劳动力综合素质低

甘南蕨麻猪主要养殖在林木地区。林木地区地处偏僻,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牧民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科学养殖理念以及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甘南蕨麻猪饲养仍然采用粗放的牧养方式,缺少补饲、疾病防控等重要养殖理念和环节。绝大多数散养户对于先进养殖模式有着不理解、不接受甚至抵触的情绪,对于养殖中的饲养、管理、繁育、疫病防治等各方面不理解、不重视,科学养殖意识薄弱,家畜发病个别农牧民甚至选择会让其自生自灭。

2.3 饲养条件差

在甘南蕨麻猪饲养过程中,除极少数专业的甘南蕨麻猪养殖企业外,主要还是依赖家庭式的散户养殖,其中绝大部分散养户对圈舍建设不重视,或不愿投资建设,因此绝大多数养殖户的蕨麻猪养殖圈舍过于简易,无法保证寒冷季节的猪舍保温。多数圈舍设计和建设不合理,空气流通不顺畅,加上圈舍清理不及时,垫草与粪尿混杂,导致圈舍内卫生环境较差,猪只跑动踩踏使得圈舍内粉尘较大,影响猪只及养殖人员呼吸道健康。

绝大多数散养户科学养殖观念淡薄,生产实践中常常出现不分大小将所有猪只混合饲养的情况,有的养殖户甚至将甘南蕨麻猪与牛、羊等家畜一起饲养。甘南蕨麻猪没有特定的放牧区,在实际养殖中多数养殖户会将多家、多种家畜进行混牧,并且在放牧过程中疏于管理,不仅影响甘南蕨麻猪的出栏率,而且还会导致疾病在多畜种之间传播,影响甘南蕨麻猪的养殖环境。

2.4 缺乏市场预见性

当前,甘南蕨麻猪的饲养绝大多数仍以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社占比极小,市场供应也主要由散养户收购而来,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管理制度,甘南蕨麻猪养殖水平参差不齐,销售渠道混乱,市场难以进行宏观调控。此外,由于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和预见性,有时阶段性的市场需求量扩大,甘南蕨麻猪养殖规模的盲目扩大,与市场拓展速度不匹配,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最终导致甘南蕨麻猪的价格不稳定。

3 发展对策

3.1 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近年来,为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甘肃省政府、省农业农村厅多次召开加快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安排部署会议,并由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甘南州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甘南草地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意见》。相关主管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在推进甘南草地牧业发展方式中综合考虑甘南蕨麻猪发展,完善相关制度,从上到下严抓严管,对违者追究其刑事责任,对违规者采取处罚措施。建立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的监管制度,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做好草场保护和草场恢复工作,禁止在草场内开垦扩耕。做好草畜平衡工作,对存在超载问题的牧场要及时做好规划尽快减畜,超载问题严重的要及时叫停。对农牧民进行宣传和鼓励,使其为所属草场加筑围栏。在牧场内实行严格的轮牧制度,做好恢复牧场生态工作。建立以牧区为主、农区补充这一秋储冬饲的措施保障饲草料供应,做好冬季抗灾保畜的次草料贮备工作,保证冬季牧草供应,同时落实草原轮牧制度,降低冬季牧场的载畜量等工作,切实做到草场保护。另外,已有研究表明,甘南蕨麻猪肉品及成熟特性在放牧和舍饲条件下无显著差异,且舍饲条件下6月龄体重可达30.47 kg,因而也可鼓励养殖户大力发展舍饲或半舍饲养殖。

3.2 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缺乏懂专业、懂技术的专业人才是制约甘南蕨麻猪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只有将“科教兴牧”作为甘南蕨麻猪养殖产业发展的主导战略,通过“送出去、迎进来”的方式,与甘肃省内外科研院所、农业高校等进行积极合作,做好宣传动员,针对有较强意愿和良好发展基础的养殖户开展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的理论和现场培训,帮助其综合掌握多种先进的养殖技术,丰富经营理念,同时树立典型养殖场(户),以点带面推动区域技术覆盖和提升。同时要充分结合和利用国家各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每年对具备一定养殖规模的养殖户开展两次以上的养殖实用技术专业培训,通过理论教育和技术推广不断改变养殖户的养殖方式,帮助牧民实现增产增收。

3.3 改善饲养条件

结合以上所述技术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开展有关圈舍设计、建造的培训,并进行现场指导,提升养殖户对于圈舍建造的认识。另外,相关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以保温、防疫以及做好猪舍环境卫生等作为圈舍建造的基本要求和重点,通过政府主导和扶持,开展企业合作及养殖户自主筹资相结合的方式,新(改)建一批真正满足生产需要的甘南蕨麻猪养殖圈舍,并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3.4 注重品质

产业发展离不开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要想使甘南蕨麻猪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由主管部门深入实践做好发展调研,以此制定发展总基调,要以良种繁育为基础和重点,在主产区建立连户保种基地,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规程,引进和培养具有优秀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开展蕨麻猪的良种选育,保护好蕨麻猪种质资源。

要提高养殖户认识,不断改变养殖户观念,对养殖家畜进行分群饲养,避免多家、多种家畜混养情况的发生。对养殖猪只要进行合理分群,做好种公猪和基础母猪的选留工作,同时使用耳标、喷漆等进行标记区分,定期做好种公猪的调换、淘汰和引进,避免出现近亲繁殖的情况。在后期的饲养过程中,应将同期对种母猪适当控制饲喂量,降低饲养密度;对种公猪保持适量运动,培养其雄性功能。

3.5 把握市场

甘南州有着得天独厚的牧草资源,甘南蕨麻猪发展应把握好优质的天然牧场资源,使其在绿色、环保、无公害条件下生长、生产,让甘南蕨麻猪肉开发出更多鲜美的产品。要加强对品牌影响力的重视,依托特色产品打造特色品牌和产业,大力推广和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饲养模式,有序扩大养殖规模,不断延伸甘南蕨麻猪产业链条,拓展终端客户以及市场,提供绿色、安全且更加符合市场的甘南蕨麻猪产品,进而促进甘南蕨麻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蒋志勇 薛瑞林 碌曲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作者简介:蒋志勇(1983—),男,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薛瑞林(1996—),男,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来源:《猪业科学》期刊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