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藏猪养殖(助力高原藏香猪上全国餐桌)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助力高原藏香猪上全国餐桌

林芝市工布江达县藏香猪产业园。 通讯员供图

沿着工布江达县尼洋河河谷穿行,经常可见一群群圆鼓鼓、黑茸茸的动物漫山遍野地奔走着,如点缀在雪山草地清涧画境中的一粒粒黑珍珠——这就是知名的“藏香猪”。

作为“中国藏猪之乡”,工布江达县坐拥国家级藏猪原种保护区、藏猪原产地地理标识“双地标”。但由于农牧民以自养自用为主,藏猪产业化程度低,集聚效应难以凸显。

2019年起,中山第九批援藏工作组将有限的援藏资金用在刀刃上,从招商引资、完善配套服务入手,逐步将工布江达县藏猪产业园的部分发展规划落地成为现实。他们投建了屠宰、冷链物流等一批基础配套设施,顺利引进了藏猪繁育、饲料生产、藏猪食品加工及开发等9家重点企业。

短短3年,一个现代化藏猪产业园在高原上初具雏形。一群“饮山泉、食山珍”的高原藏香猪上了全国餐桌。

而这些,仅仅是中山产业援藏的其中一个缩影。

产业兴,则西藏兴。2019年以来,中山投资4640万元建设了9个产业援藏项目,依托巴松措5A景区、朱拉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优势,加快建设旅游配套设施,不遗余力推动工布江达县全域旅游发展,让更多农牧民真正吃上了“旅游饭”“产业饭”“生态饭”。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曾艳春 通讯员 李振宇 赖冠华

从规划到实施

中山援建“国字号”藏猪产业园

时间回到2018年。当时,作为全区七大特色产业之一,藏猪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根据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杜杰介绍的情况,彼时西藏自治区藏猪加工率仅5.2%,藏猪开发产品少,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凸显。

中山第八批援藏工作组入住后,与工布江达县委、县政府共同推动打造藏猪产业园,制定了《藏猪产业园规划》。2019年,中山第九批援藏工作组抵任后,肩负着将更多“规划”落地成为“现实”的重任。

重点抓好关键环节,以援藏“小资金”撬动社会“大资源”,这是中山第九批援藏工作组“产业援藏”的思路之一。

“一方面,我们要利用援藏资金靶向补齐短板,带动社会参与完善产业园的建设;另一方面,援藏干部要放光发热,深入到当地招商引资,积极为产业园引入龙头企业及重点项目。”中山援藏干部赖冠华表示。

2019年起,中山第九批援藏工作组率先在屠宰、加工、商贸、物流、检测等领域投入资金1700万元完善产业园配套设施,随后又成功撬动当地投入约1.5亿元建设产业园主干道路、给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藏猪标准化养殖基地等基础项目。

集装组合式冷链物流、牦牛屠宰基础设施、牦牛肉产品加工厂房等系列项目落地实施后,为藏猪产业园招商引资提供有力支持。

“选择落户是因为产业园跟我们的发展定位契合,而且有良好的配套设施服务。”作为西藏自治区藏香猪产业的龙头企业,沃野藏猪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尹开俊坦言,沃野藏猪过去侧重于藏猪繁育、养殖,是国家级的藏香猪原种保护基地。在当地政府及援藏工作组的带动下,沃野藏猪不仅进驻藏猪产业园,更瞄准了藏香猪深加工市场,投建了西藏自治区第一条罐头生产线。2021年,在疫情影响下,沃野藏猪“酱肉罐头”单品销售额仍达1000万元。

随着沃野藏猪开发有限公司的进驻,蕃腾藏猪饲料、东元藏猪食品、西藏劲华食品等一批藏猪保种、养殖、加工龙头企业也先后进驻藏猪产业园。

2020年,初具规模的工布江达县藏猪产业园正式入选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赖冠华感慨,产业园逐步形成了集聚效应,一批来自广东、陕西的农牧产品深加工企业也计划落户于此。

站在高处,俯瞰山谷环抱的工布江达县,一个稳步发展的藏猪产业园正在朝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目标迈进。

从精细化养殖到深加工

一只“藏猪腿”卖出万元高价

走进产业园的藏猪火腿生产线,近5万只形似琵琶的藏猪火腿,鳞次栉比地悬挂在室内。从金黄的藏猪火腿上,薄薄地切出一片,香气浓郁,入口咸香。

我们的藏猪生长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肉质可以媲美伊比利亚黑猪。”西藏劲华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冰说,“由于养殖成本高,藏香猪的生猪价格也较高。”

再者,一只藏猪火腿从发酵到低中高温窖藏,再到晾晒,至少需要两年才能完成生产。重量、发酵时长、品质不同的一只藏猪火腿,在电商平台上能卖出8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高价。

作为中山援藏工作组最早引入的藏香猪深加工企业之一,西藏劲华食品有限公司已投入3亿元建设了高端生食发酵火腿、肉制品风干发酵生产线。

“去年,我们不仅将5万多只藏香猪火腿销往北上广深等全国市场,还带动了一批养殖藏香猪的农牧民走上致富路。”常冰自豪地说,在当地政府与援藏工作组支持下,西藏劲华食品通过标准价从当地合作社、农牧民手中收购藏香猪。

当地合作社和农牧民合作,采取“散养+半舍饲”的养殖模式:白天让藏香猪在政府划定的山林养殖区内自由活动,晚上将藏香猪赶回农牧民的猪舍集中管理,这不仅提高藏香猪的养殖效率,保障产业链供应,更保障了藏香猪的品质。

随着藏香猪深加工企业越来越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本地小伙洛桑克珠也嗅到了商机,贷款投资400多万元建立了西藏藏鲜达食品有限公司。“大学生创业的优惠力度很大。我们在产业园的厂房免租3年,贷款利率也比较低。筹备接近两年,今年终于要拿到生产许可证了!”洛桑克珠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资金是有限的,必须花在刀刃上。”中山第九批援藏工作组组长何立表示,三年来,中山第九批援藏工作组瞄准藏香猪产业链中缺失的关键环节,投建了一批重点配套项目。以产业配套完备的藏猪产业园招商引资,工布江达县吸引了大批龙头企业、重点项目落地,从而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藏香猪产业体系。

产业园负责人白玛罗布透露,当前,藏猪产业园总产值达30.1亿元,今明两年产业园将全力冲刺成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聚焦

家庭旅馆变身“网红民宿”

农牧民吃上“旅游饭”

“我代表结巴村146户、539人向你们郑重地表示感谢!”工布江达县结巴村党支部书记洛央对着即将期满的中山援藏干部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好。”

作为林芝唯一的5A级景区,碧蓝如洗的巴松措每年吸引超20万客人。结巴村坐落在巴松措湖畔,是景区旅客“过夜游”的主要村落之一。3年前,结巴村村路泥泞,村内只有十余间家庭旅馆。“旅馆也没有厕所,还容易停水停电,住一晚几十块,价格不高。”洛央坦言。

为了提高村集体收入、提升巴松措的游客承载力,2019年,中山第九批援藏工作组与结巴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共谋发展。3年来,这里146户农牧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就是由内而外对全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由当地政府投入2200万元,援藏资金投入1500万元,结巴村从水电设施建设到主街道、彩虹隧道、停车场等硬件设施,进行了一番全新改造。

以主街道为例,3年前,主街道是旅客游玩的重要干道之一,却泥泞不堪。街道两侧居民楼外立面也较为凌乱。启动主街道外立面改造后,农牧民对此争议不休。“最初大家不信任。没有看到实际的改造图,担心自家房子的外立面改得不好。”洛央说。

于是,中山援藏干部和村党支部挨家挨户打电话讲解,并将设计图带到农牧民家商议,“我们在样板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每家每户特色需求进行适当调整。”赖冠华说,最终,32户农牧民在村委会上签订了改造协议。

今年5月初,这条主街道已换上水泥路,外立面改造后变得极具藏族特色。

随着环境改善,松赞酒店、仓央酒店等龙头企业开始投资进驻结巴村,全村42户农牧民也主动改造升级家庭旅馆,建设了一批具有藏族特色的现代化民宿。

35岁的藏族姑娘卓玛回乡创业,就是最好的例证。

早在2012年,卓玛的妈妈就在主街道上经营了一间家庭旅馆。“入住的旅客很多,但是经常停水停电,房价也不高。”卓玛说,在政府和援藏工作组帮助下,村里基础设施完善了,冬天不再因为水管结冰而停水,夏天也不再因大功率用电而停电。

去年,卓玛和弟弟在听取援藏干部的宣讲后,申报了民宿改造的贷款手续。今年5月,卓玛的民宿即将改造完成。从卓玛的民宿往外看,雪山美景映入眼帘。现如今,在卓玛的民宿里住一晚,价格翻了不止两倍。

一个现代化的民宿产业集群在结巴村逐步成型。

“民宿产业发展起来后,周围的洗衣房生意也更旺了。每年带动村集体收入400万元。”洛央欣喜地说。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