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甘肃临洮黑猪养殖场(精准扶贫丨在山的那一边,有一群“魔法师”)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昨天是国家扶贫日,当我们胜数那些非凡的扶贫成就时,我们不应忘记,这背后,是许许多多平凡而普通的扶贫干部在细琐地努力着,忘我地工作着,带着热泪与扶贫村的村民们交流着……我们特别在扶贫日之后推出这篇文章,是希望引发读者对广泛散布在全国各贫困村的扶贫工作者群体,给予更多关爱和理解,进而与他们一起,支持国家的扶贫事业。

淅淅沥沥的春雨

正滋润着希望的田野

扶贫攻坚的路上

有你我

携手奋进的足迹

……

这是今年3月,朱梦(四一六医院派驻四川阿坝州热窝村扶贫干部)分享在微信群里的一首歌《和你在一起》,这个群叫“中核扶贫最一线”,群里的成员全部是中核各单位派出的驻村扶贫干部,他们只是近百位中核扶贫干部中的一部分。

群里大部分时间都很安静。因为一些村庄在大山深处,驻村干部起早贪黑“下村”开展工作,经常一整天手机都没有信号。扶贫攻坚如火如荼,他们的担子也愈加沉重。偶尔会有人进来向“扶友”请教些问题,似乎也没能得到理想的答案。因为他们分布地域很广,海南、新疆、甘肃、辽宁、四川、湖南……各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一套量化模式,每个村、每一户、每个人也都有其特殊性,无法类同化解决。最近网上流传较广的一篇帖子《如果你的朋友是扶贫干部》里列出的各类花名册、统计表、汇报资料等各类文件多达128项,足见他们任务之繁重。表格五花八门,老乡们大多不会填写,需要人代笔。填表、整理,归档,扶贫干部们成了最勤奋的一群“文档管理员”。

精准扶贫丨在山的那一边,有一群“魔法师”

徐小州(湖南新华发电公司派驻湖南新化县金石村扶贫干部)踩着泥泞的山路走访。除了卓有成效的扶贫工作,他还每月资助着村里的一名学生。

迎风冒雪,寒来暑往,许多扶贫干部常年来回奔走在扶贫路上,有些路还十分凶险。

如果不是精准扶贫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运动,他们大部分人都还平平顺顺地呆在自己的世界里,勤奋工作,过着还算安逸的小日子。突然有一天,他们平凡的肩膀扛起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从各个城市的舒适生活中一下子跳进中国的乡土。“农村、农民、农业”他们终于切身地感受到并直面“三农”问题。扶贫,也不只是简单的助贫救困,小小的一个村,也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全方位的建设。大到产业发展,小到村民婚丧嫁娶的操办甚至邻里矛盾的调解,扶贫干部们都要管。

村民们的贫穷、疾苦、固执、保守、淳朴、善良,所有好与不好的方面都在那里等着这些扶贫干部感受和应对。艰难的脱贫任务、复杂的基层群众工作逼迫着他们去不断自我调整、适应环境,他们的智力与情商都处于满功率运行状态。

“和村里贫困户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磨合之后,我渐渐体会到,要扶贫先暖心,只有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向贫困户交心,他们才能把压在心头的难言之隐向你娓娓道来,才能心贴心地跟你一起为脱贫而努力,才能激发他们内心脱贫致富的斗志。” 黄啸(中核四〇四派驻甘肃省天祝县大滩乡酸刺沟村扶贫干部)在手记中写道。

精准扶贫丨在山的那一边,有一群“魔法师”

四〇四扶贫工作队的李宏(中)、武亚通(左一)回访贫困户

这一点,姚振国和刘志刚(二人均为中核兰铀公司派出的扶贫干部)深有体会:

“今年危房改造中,小槽社柳旺龙家的危房改造我十分挂心,那一阵儿我隔三差五往他家跑。有一天中午正赶上吃饭的饭点,柳旺龙邀请我和他一起吃,但我确实吃过了,就婉言谢绝,可他不高兴了:姚队,你是不是嫌我们家里脏,吃不下去?听他这么一说,我知道我无意间伤害了他的真诚,我连忙向他道歉并拿起一双筷子夹了一筷子菜塞进嘴里,他笑了:‘姚队,你确实没有把我们当外人。’那一刻,我才深刻理解刚到村里时村支书告诉我的一句话——吃了百家饭,才能进百家门;进了百家门,才能访到百家情;访到了百家情,才能解百家愁。”——摘自姚振国扶贫手记《我的驻村故事》

“记起第一次去小槽社王作荣家走访还是去年冬天,一进门迎面看见的堂屋里居然堆满了杂物,他那瘦弱的爱人正在掰玉米,一眼看过去,他们家里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和电器,炕上全都是散乱堆放着的衣服,屋里弥漫着因天冷生炉子而发出的炕灰味。我一时并不能立刻帮助他家改变什么,便帮着王作荣把家里的地扫了一遍,把炕上重新收拾了一下,心里想着下次要带个简易柜子来给他装放衣物。

临走的时候,王作荣夫妻一前一后,拉着我的手不断道谢,那一刻虽然我尚不能完全听懂当地的方言,可从他们的眼里我能读懂那份感动和朴实。许久,他们都不肯松开手,嘴里喃喃地说:‘真是跟家人一样呐,你们干部太好了,我们不知道说些啥才好哩。’出门后,我脚步轻快地走在路上,浑身充满一股子干劲儿,心中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尽我所能去帮助乡亲们,即使每天只做这么一点小事。”—摘自刘志刚扶贫手记《做好小事,收获真情》

精准扶贫丨在山的那一边,有一群“魔法师”

湖南新华供电公司许杰(左一)在帮二联村村民收稻子

城与乡的长期落差,使得贫困村的村民们很敏感,防御心也很强。作为城里来的扶贫干部,和村民们打交道,他们得小心翼翼,并拿出满怀的真诚。想要开展扶贫工作,必须先敲开“老乡”们的心灵门户,完成这一步,扶贫干部们多半靠的也是自身的纯厚和善良。而老乡们朴素的感恩也如丝丝暖流,化作他们内心的工作动力。

精准扶贫丨在山的那一边,有一群“魔法师”

藏区的孩子(核动力院扶贫干部陈乐摄)

从“60后”到“90后”,他们的年龄跨度很大,“80后”居多。柳国良(中核兰铀驻甘肃省临洮县姚店镇滩汪村扶贫队长)临近退休时接到扶贫任务,自此就开始过起了“五加二,白加黑”的驻村扶贫生活。

作为企业职工,他们的专业和岗位各有不同,性格也相当迥异,但为了做好扶贫工作,他们个个把自己逼得“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并且比任何时候都勤奋好学。

精准扶贫丨在山的那一边,有一群“魔法师”

因为停电,王利明(821厂扶贫干部)没能吃上晚饭,半夜饿得睡不着觉,干脆起来点上蜡烛研究紫皮土豆种植技术,这是当地比较受欢迎的一种食材,他想在村里推广种植。第二天步行十几公里到镇上采买生活物资,顺便饱饱地吃了一碗面,便觉快乐无比。这样的采购差不多一周一次。

此外他们还研究茶叶、花椒、土黑猪、牦牛、山鸡、蜂蜜、虫草,为了发展产业,他们一个个成了养殖专家、农业技术专家……

他们还必须尽快掌握业务谈判、营销推广的技能,为了给金石村村民基础建设和发展产业“拉赞助”,争取政策资金,最“不善言辞”的潘爱民(新华发电派驻湖南新化县金石村扶贫队员)也变成了一个“能说会道”的人;

自打2017年底入村,彭时霖(福清核电派驻宁德市磻溪镇炉屯村驻村干部)有一段时间频繁更新朋友圈,朋友圈的主角,就是当地的特产白茶;

精准扶贫丨在山的那一边,有一群“魔法师”

来自彭时霖朋友圈的“广告”

周建(四川红华公司派驻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用2000多张照片把雅江县湾地沟村整个“装”进了自己的手机里。他把村里的养鸡产业和特产松茸结合在一起,开发出网红餐饮店——松茸炖土鸡体验馆。为了帮助村民上山采“蘑菇”(松茸),他还积极协调帮村民修了一天山道。

在单位,他们也许平凡无闻,但在扶贫村,他们却能够创造奇迹。李天梁(核西物院派驻雅江县更觉村扶贫干部)最“得意”的事,是他绞尽脑汁、精打细算、带领更觉村的村民发挥自力更生的精神,在海拔3300米高原,仅用15万元就建起了4座总预算需240万元的通村桥,成了当地扶贫干部的学习楷模。

精准扶贫丨在山的那一边,有一群“魔法师”

更觉村村民开心地走在新修的桥上

由于要频繁往来于贫困山区,他们还要冒很大的交通风险,2018年3月27日,张新明(广元中核职业技术学院派驻四川省小金县千家村扶贫干部)前往小金县报到,途径丹巴县时因道路狭窄,所乘车辆与一辆铲车相撞,他们的车身一侧整个被撞掉,坐在副驾上的张新明与死神擦肩而过,车上还有四一六医院的刘沿均等其他几位中核集团各单位选派的扶贫干部。

精准扶贫丨在山的那一边,有一群“魔法师”

车祸现场

扶贫无处不在,稻城的大美风光里,散落着一些高原贫困山村,也进驻了一些扶贫干部,最近两年,核西物院的张永峰正忙着在其中的峨眉村推广花椒种植。

而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雅江县红龙镇,中核二四公司的扶贫干部于飞在各方面体会高原扶贫的另一种“风味”, 走访要骑摩托几个小时去牧民家里,开会经常在草原天地之间席地而坐,晚上睡觉就睡在睡袋里。

精准扶贫丨在山的那一边,有一群“魔法师”

于飞和村民在草原席地而坐,商量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丨在山的那一边,有一群“魔法师”

肖景文(通辽铀业公司扶贫干部)在蒙族村“沙布日吐嘎查”查看农田受灾情况,身材高大的他曾是一名海军。

在这群中核扶贫干部中, 1987年出生的周皓(湖南新华供电有限公司派驻湖南省新宁县二联村扶贫干部)是比较能“苦中作乐”的。

他把工作组凌晨还在会议室整理贫困户申报档案自嘲为“夜总会”; 七月的湖南,连阴多雨,湿气重,被子潮得能拧出水。“室内温度19度,空气湿度92%,十斤棉被盖着,火炉子烤着,还是快冻成狗了……”7月的一天,周浩在朋友圈里吐槽道。

在当地,老乡们用洗脸盆盛菜吃饭,吃完了饭刷刷,还用来洗头洗脸。进村一年多,周浩已经快忘记了之前的“文明”生活习惯,倒是很适应目前的状态。工作之余,他穿着短裤拖鞋坐在木墩上和瑶族老奶奶聊天,有时一些老乡的问题就在这种聊天中“走访”出来的。但偶尔他也在朋友圈吐槽自己的神经性头痛,这是驻村后工作熬夜加睡觉环境差,经常失眠落下的。

精准扶贫丨在山的那一边,有一群“魔法师”

精准扶贫丨在山的那一边,有一群“魔法师”

当大学老师的妻子周叶青(右二)趁放暑假进村“陪扶”,也入乡随俗,和周浩(右一)及村干部们蹲在门口吃饭

周叶青对周浩扶贫工作的支持远不止于此,核工业报第21期5版《小冰琳的幸福城堡》一文详细报道了周叶青和周浩一起照顾二联村患病小冰琳就医的经过。

他们也有“职业福利”——“得天独厚”的机会,能够随时饱览贫困山区原始自然的大美风光,赶上春天草木复苏,还能时不时吃点城里难见的新鲜野菜,偶尔步行十几公里到市镇上办事,顺便品尝一些不为外界所知的地方美食小吃。

精准扶贫丨在山的那一边,有一群“魔法师”

湖南二联村(周浩摄)

精准扶贫丨在山的那一边,有一群“魔法师”

四川黑水县知木林乡热窝村(朱梦摄)

精准扶贫丨在山的那一边,有一群“魔法师”

海南昌黎族乙洞村 (岳琼国摄)

扶贫千般苦,扶贫干部们就像一群 “魔法师”,抱着必胜的决心处处化“腐朽”为“神奇”,改造着破败的现实甚至一些人穷困的命运。

精准扶贫丨在山的那一边,有一群“魔法师”

二联村危房改造前后对比图

不知不觉间,“魔法师”们自己也被“改造”了:

精准扶贫丨在山的那一边,有一群“魔法师”

一名扶贫干部分享的网络图片

但扶贫是种花结果之事,他们热情投身这场轰轰烈烈的扶贫攻坚大战,欣喜于看到自己的汗水最终都换作老乡们的笑颜。

作者:余诗君 杨金凤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