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肉牛羊养殖(肉牛养殖技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6|点击次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牛肉产品的需求量逐年递增,促进了肉牛养殖产业的良好发展。基于肉牛品种、习性等,探究当前肉牛养殖困境,总结出肉牛科学养殖技术,以推动肉牛规模化养殖发展,保障肉牛存栏量和出栏量稳定,缓解当前牛肉市场供需关系"紧平衡"状态,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养殖效益。

肉牛养殖技术

1 肉牛的特点及生产区域

肉牛主要指以生产牛肉为主的牛,具有饲料利用率高、肉质口感好、体躯丰满、增重快等优点,规模化养殖发展可以为人们供给更多其他牛肉副食品,品种多、生产效益好。牛是草食动物的代表,瘤胃内具有大量微生物和纤毛虫,在采食植物秸秆及牧草的同时也可以分解粗纤维,对饲料种类要求较为宽松,具有反刍习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该根据牛生长习性和饮食特点,为其提供合适的养殖环境,以此提高肉牛产量和质量。

肉牛养殖技术

当前我国主要有西北、西南、东北、中原4个肉牛生产区。其中,西北肉牛区养殖主要以满足西北地区牛肉需求为主,该地区大力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开拓国内外市场,注重繁殖成活率的提高,以此带动本区域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西南肉牛区主要推广三元结构种养,在提高出栏肉牛的胴体重和经济效益上下功夫,健全优质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加强基础母牛供应能力,推行规模化集中育肥的生产模式;东北肉牛区重点发展现代集约型草地畜牧业,积极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方法,以形成完整的牛肉生产加工体系,提高育肥效率;中原肉牛区草场面积较大,更侧重于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肉牛养殖,以此满足市场所需。

肉牛养殖技术

2 当前肉牛养殖工作困境

2.1 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规模化养殖需求

在现代化畜牧业发展背景下,各地区因地制宜,着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场,利用集约养殖优势,合理利用资金和土地,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规模化养殖要求,不能构建标准化圈舍,在选址、布局方面不能立足长远,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圈舍内、外部设施安装配备不足,难以在养殖过程中满足舍内通风、自由采食、自由采光和运动等要求。此外,相关配套设施不足,缺乏干草储存场地、仓库、饲料加工厂、青贮窖,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应用具有局限性。

肉牛养殖技术

2.2 不注重肉牛品种选育和改良

当前我国本土肉牛品种产肉性能偏低,尤其是部分基层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业起步较晚,自有品种生产效率低,产业基础差,产能低,不能满足当前市场消费需求。因此要想实现肉牛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解决当前“种源卡脖子”问题。而农村地区肉牛新品种繁育速度慢,难以实现种源的自立自强,不能对当前品种进行改良,育种群体生产性能难以大幅度提高,相关部门对优秀种源推广力度不强,养殖户选种育种意识薄弱,不能构成完整的良种繁育体系。

肉牛养殖技术

2.3 饲料配比单一,肉牛营养不足

在肉牛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户难以对饲料进行科学合理搭配,青饲料饲喂过多,质地粗硬,且营养价值低,含有粗纤维较多,不利于肉牛消化。同时,部分养殖户也陷入了精饲料喂养误区,认为精料营养价值高,体积小,更容易补充牛身体所需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过多地喂养精料,难以合理配比精饲料和粗饲料。以上饲养方式均会导致肉牛营养摄入量不足,导致肉牛体内某一营养物质过多或过于匮乏,育肥效果不明显,容易导致牛瘤胃膨胀病的发生。

肉牛养殖技术

2.4 免疫和消杀不彻底

要想牛群健康生长,应确保牛舍周围环境整洁、干净、卫生,饲养场周边不能堆砌大量废弃物,但在实际养殖工作中,多数养殖场牛舍消杀不彻底,不能对周边环境进行“大清洗、大消毒”,牛在日常活动过程中,易感染病毒和细菌。部分养殖户不能根据牛的日龄和生长状况进行免疫接种,因此导致怀孕母牛、犊牛身体免疫机能下降,在后续养殖过程中更容易受到疫病侵入,降低了经济效益。

肉牛养殖技术

3 肉牛养殖技术要点

3.1 场址选择和基础设施

由于牛生长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在建设牛舍时不需要考虑过多的施工工艺,但是要想创造更多经济效益,获得更多的肉牛产品,充分发挥牛的生产潜力,就应该给牛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修建牛舍必须与本场生产工艺相结合,根据防疫要求合理规划建场。设置消毒设施,合理安置污物处理设施。如贵州地区牛舍建立主要以避暑防寒为主(夏季避暑,冬季防寒),基本走向为坐北朝南,便于采光;

肉牛养殖技术

同时,如规模化养殖场肉牛养殖数量多,修建多栋牛舍时,应采取2行长轴平行配置,干草棚及草库尽可能设在下风向地段,建造地位置稍高,便于粪便排放与舍内干燥通风,病牛舍应设在牛场下风向,以防空气、水污染及疫病传染。在场区规划过程中,运动场、积粪场与牛舍相比应该建立在地势较低的位置,生产辅助区一般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在内部环境控制中,养殖技术人员应该为牛创设合适的室内温度,一般来讲,犊牛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3 ℃~25 ℃,育肥牛最适宜生长温度为4 ℃~20 ℃,如果是妊娠母牛,其生产温度为20 ℃~32 ℃,最适宜肉牛生长的湿度为50%~70%,夏季舍内湿度不宜超过85%,冬季湿度不得低于50%。

肉牛养殖技术

3.2 品种选择

在肉牛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根据市场需求、地理特征、养殖规模、气候特征、牛生产与繁殖性能、环境适应性等综合选择养殖品种。例如,养殖户应该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在选择优良品种之前,将市场需求作为参考依据。如果市场对脂肪含量低的牛肉需求较高,可以选择荷斯坦牛或者皮埃蒙特牛。如果市场对脂肪含量高的牛肉需求较高,应该选择耐粗饲型品种,如南阳牛和鲁西牛,也可以选择安格斯牛、海福特牛的改良牛,可提高日粮能量水平,为其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从而获得脂肪含量较高的胴体。如果市场对高品质的五花牛肉需求较高,可以选择安格斯牛、利木赞牛,该类品种具有香、鲜、嫩的特点,养殖户在高营养条件下育肥,可以提升肉牛产肉性能,获得高日增重。

肉牛养殖技术

如果当前市场对“白肉”(肉色全白或稍带浅粉色,多为犊牛)需求量较大,可以选择夏洛来牛、利木赞牛的公牛犊,该类品种养到7~8月龄体重就可以达到250 kg,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更高。对于重点畜牧县、畜牧区,可以尝试引进新品种。例如,引进我国自主培育的肉牛新品种“华西牛”,该肉牛品种更加适合南方草山草坡地区生长,净肉率可达53.95%,屠宰率超过62%,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饲料转化率更高,经济效益优势更为明显。

肉牛养殖技术

3.3 饲料配比

饲料是育肥牛增膘长肉的物质基础,在整个养殖周期内,肉牛主要以粗饲料为主,但是要想增强育肥效果,应该适时补充精饲料,否则将会影响肉牛生长发育,具体饲料配方如下。

1)150~200 kg的牛:豆饼30%、食盐0.3%、玉米50%、酒糟3 %、瘤胃素1.5%、青贮10%、芒硝5%、磷酸钠0.2%。

2)200~250 kg的牛:豆饼26%、食盐0.4%、玉米45%、粗料稻草10%、瘤胃素2.5%、碳酸钙1.1%、芒硝10%、麸皮5%。

肉牛养殖技术

3)250~300 kg的牛:豆饼20%、食盐0.5%、玉米50%、粗料稻草15%瘤胃素2%、尿素1.0%、芒硝10%、骨粉1.5%。

4)300~400 kg的牛:豆饼20%、食盐0.5%、玉米45%、麦秸粉10% 、玉米秸15%、瘤胃素1.5%、芒硝5%、微量元素3%。

5)对于后备奶牛,为了做好下一步配种繁殖准备,应该保证足够的青饲料,使得青饲料在总饲料中的占比维持在40%~60%,具体参考配方为:5%麦麸皮、0.5%食盐、10%棉子饼、骨粉1%、25%草粉、10%苜蓿粉、47%玉米面、骨粉1.5%。

肉牛养殖技术

其中,微量元素应该从正规厂家购买,在饲料喂养过程中禁止使用激素类、抗生素滤渣等药物,精料和粗饲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注重饲料的储备量,青贮饲料储备量应当满足6~7个月的需求,如果按每头牛20 kg/d计算,草捆密度按照500~600 kg饲料设计,精饲料储备量应当满足肉牛1~2个月的需求。此外,刚断奶的育成母牛,其日喂量为体重的0.5%~0.6%,饲料配比可以设计为:棉籽饼或花生饼15%、玉米面65%、磷酸氢钙1.8%、食盐1.2%、维生素2%、青贮15%。

肉牛养殖技术

对于育成期母牛,精饲料日喂量为1.5 kg左右,育成后期发育完全时喂养优质粗饲料;在妊娠期应该增加精饲料比例,利用麸皮10%、玉米面73%、微量元素2%、豆饼12%、食盐1%、磷酸氢钙2%组成混合精料,以此满足胎儿生长需求;在哺乳期,母牛体力消耗很大,此时要想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应该特别注意蛋白质的品质和含量,供给充足的钙、磷、微量元素,优质饲料要跟上(大量饲喂青绿多汁饲料),种类要多样,才能不断提升母牛泌乳量。

肉牛养殖技术

3.4 消毒管理

除了维持饲草饲料多样化,养殖户还应该保持清洁卫生的饲养环境,定期消毒牛舍,其中消毒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物理消毒法。利用人工紫外线进行消毒,一般照射30 min以上,或者加少许碱(1%~2%苏打),通过高温干燥法, 促使蛋白质、脂肪溶解,防止牛舍内的金属器械生锈。

肉牛养殖技术

2)化学消毒法。常见的化学消毒药剂有氢氧化钠、福尔马林、生石灰等,借助专业化学消毒药剂来完成消毒工作,其中次氯酸或者其他的稀释溶液可以用于黏膜消毒,杀菌强度稍低。碘制剂、季铵盐类可以用于皮肤类消毒,而对于来往车辆,车体用2%~3%来苏儿水溶液喷洒消毒,对畜舍周围环境利用2%烧碱水或0.2%次氯酸钠溶液喷洒消毒。养殖技术人员也可以利用无刺激性、无腐蚀性、广谱性强、见效快的消毒剂,比如强力消毒灵,该药剂成本低廉,对真菌类、病毒类、细菌类有害物质具有较大消杀作用,每50 g强力消毒灵配备50 L水进行喷雾,喷雾量约为15 mL/m3即可。也可以利用熏蒸法,按照用量1.5 g/m3加水配比进行熏蒸,可以有效降低牛舍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

肉牛养殖技术

3.5 生长观察

此外,养殖户还应该对肉牛进行观察。其中将肉牛整个育肥期间划分为3个阶段,即60 d、90 d和120 d(时间划分可以根据肉牛育肥效果灵活而定),在早晨空腹时对牛进行称重测量,记录牛群生长状态、精准状况和饮水饮食情况,在必要时可以分组进行个体编号。同时,还应该观察肉牛精神状态、发育状况、姿势与步态、体表状况等。其中,精神状态观察内容为牛是否反应敏捷、是否眼光明亮、是否头耳灵活、是否出现昏睡和精神萎靡情况;发育状况观察内容为牛关节是否粗大,体格是否健壮,躯体发育是否正常;姿势与步态观察内容为牛是否出现站立不稳和骚动不安情况,是否步态正常;

肉牛养殖技术

体表状况观察内容为牛是否体毛容易脱落,皮肤是否出现结节、丘疹等。养殖技术人员要想保障肉牛健康,还应该对生理指标进行观察,如反刍情况、体温、脉搏、排粪、排尿、呼吸、嗳气等,通过以上指标判断牛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瘤胃积食、继发前胃功能障碍等病症,便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早发现,早治疗。

肉牛养殖技术

3.6 严格执行免疫程序

要想有效提高肉牛机体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应该对不同日龄的牛进行预防接种,制定严格的免疫程序。如对于80日龄的犊牛,可以皮下注射1 mL/头气肿疽灭活苗;对于120日龄的牛,皮下注射0.5 mL/头炭疽芽孢苗;对于150日龄的牛注射口蹄疫A型三价灭活疫苗;采用肌肉注射方法,注射剂量约为1 mL/头,免疫期可以达半年之久。对于育成牛,每年6月份注射布鲁氏菌病灭活疫苗,每年4—6月注射巴氏杆菌病灭活苗,采用肌肉注射方式,注射剂量为6 mL/头;对于成年母牛,应该在每年4月注射炭疽芽孢苗,并且在春秋两季注射口蹄疫O型三价灭活疫苗,采用肌肉注射方式,注射剂量为2 mL/头。注射疫苗之后,及时观察牛群,判断其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疫苗注射15 d后检测牛体内是否存在抗体,如果没有,应该及时补免。

肉牛养殖技术

4 结语

肉牛的科学养殖和免疫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是确保肉牛正常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它直接关系到养殖经济收入。在肉牛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要严格遵守科学化养殖和管理标准,结合肉牛的生长习性和饮食特点,做好日常管理与饲喂工作,为牛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育肥效果,最大化提高肉牛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以此提升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