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山西朔州牛羊养殖基地(山西朔州:大力发展奶公牛育肥产业)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2-01|点击次数: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赵晓强 张元庆 记者崔志强报道 作为全国10个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试点之一的朔州市,近年来,朔州市根据市场行情及当地地力地墒及种植养殖实际状况,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总结并走出一条种养结合、生态改善、农民增收的新路——发展奶公牛育肥产业。朔州是我省草食畜产业最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传统优势奶业发展下的奶公牛副产物资源丰富,面对这一现状,实行草畜配套,促进种养循环、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一体化发展模式,积极变奶公牛副产品为优质牛肉生产形成了当地的一大产业特色,成为了北肉平台的一大亮点。

牛源可控,为特色牛肉生产提供了种质保障。奶公牛作为奶牛养殖的副产物,在牛肉生产中占了很大比例,据统计,我国有约54%奶公犊进行育肥,15%出生即屠宰卖肉,31%用于提炼血清。奶牛产业是朔州市的支柱产业,朔州市奶牛存栏量约为20万,按繁殖率60%,成活率85%,公、母各半来计算,朔州市每年出生奶公犊数量应该超过5万头。由于有丰富的奶牛公来源,奶公牛饲养已经成为地域优势,并且项目承担企业同时办有奶牛养殖企业,可实现自繁自养,更加保证了犊牛来源的清晰、可靠和稳定。且在示范中发现,奶公牛经营养调控和饲养管理,奶公牛育肥后可生产出品质优良的牛肉,部分肉块可达到雪花肉等级水平。

科学使用饲草料资源,为降低饲养成本奠定了基础。为了降低饲养成本,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企业常年使用常规与非常规饲草料资源相结合的日粮配置方案。其中,非常规饲草饲料资源,主要包括来源于当地酿酒厂如应县梨花春酒业的白酒糟(鲜糟年产量4000吨),当地加工企业的下脚料果渣和枣渣等。在鲜酒糟充足供应的季节,企业制定科学适宜的酒糟饲喂量,降低饲养成本,而在缺乏酒糟供应的冬春季节,则采用果渣和枣渣等饲喂牛只。此外,当地企业多自主种植玉米,全株青贮、早期收获糯玉米后的青玉米秸秆青贮、收获玉米籽实后的青黄玉米秸秆青贮均为场内制作,大大解决了饲料成本,也保证了饲料质量。通过牛体系的营养调控和饲养方式示范研究发现,苜蓿青贮和全株玉米青贮混合饲喂肉牛,饲料成本降低2.75%;用枣泥替代5.74%的玉米育肥肉牛,饲料成本降低1.35%,枣泥应用于肉牛饲料中,可以提高农副产品资源的利用,降低饲料成本,缓解玉米饲料需求的压力。

科技支撑,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技术保障。当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得了省、市级业务部门的多次牛场科技人员培训与服务,尤其是在奶公牛育肥最初的经验得益于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技术团队的强有力技术咨询与支持。近两年来,该团队在朔州地区陆续开展的“牛规模化高效养殖技术+粪污处理培训”、“牛羊草食畜绿色健康养殖”、“肉牛高效安全养殖”、“全株青贮制作技术”、“饲草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等相关培训为企业经营理念、技术提升、养殖成本控制等保驾护航。企业也邀请省、市、县畜牧相关领域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养殖场,指导开展肉牛养殖新技术推广,资助场内技术人员参加全国肉牛养殖行业技术培训,通过“常规培训+现场技术培训+自主学习”的方式,为企业培养了一支热爱工作、技术过硬、留得住的技术团队,使得养殖企业的养殖效率和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促进牛群健康发展。企业从牛舍设计上讲究科学合理,设有隔离舍,且远离育肥区并位于下风向,防止相互污染和疫情的发生;日常注重牛舍和牛只的消毒工作,夏季注意防蚊灭蝇。加强饲养管理人员和兽医学习交流,提高防范意识,从源头上尽可能减少导致肉牛发病的因素,并且加强对牛只的观察,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确保养殖效益。项目实施期间,团队组专家指导企业完善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制度,要求场内兽医和防疫人员做好免疫及用药记录。健全的动物防疫档案管理制度为后续生产提供了有效参考。

优化养殖环境,促进肉牛养殖可持续发展。目前,肉牛饲养密度过高或运动场不足是规模化肉牛养殖场面临的问题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肉牛的福利水平,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发挥。企业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福利养殖理念设计建设牛舍,推行散栏饲养,运动场空间充足,饲养密度合理,并根据生产要求合理配置犊牛舍、育成牛舍、育肥牛舍。企业推行的福利养殖模式有效提高了牛只生产性能,降低了自然发病率,提高了经济效益。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