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阜阳长毛兔养殖场(插花女传说流传两千年、美味牛肉汤……寻访阜阳东大门颍东插花镇)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2-01|点击次数:

阜阳去往蚌埠,路过的第一个大镇就是颍东区插花镇。

这里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两汉时期。因插花女搭救刘秀、刘秀发迹后报恩而得名——“插花庙”。

回首插花的过往,无论是1928年修筑的阜蚌公路,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濉阜铁路、茨淮新河两项重大工程在插花相遇,又或是成为“西德兔第二故乡”、承办全国长毛兔展销会……均可圈可点!

插花女传说流传两千年、美味牛肉汤……寻访阜阳东大门颍东插花镇

早春二月,阳光和煦,阜阳“政能量”工作室记者随三五好友,来到这里,听历史传说、游苏式建筑,品地道美食、逛新建庙会……开启寻访之旅!

插花女传说两千年

驾车从阜阳市区出发,沿阜蚌路向东北方向行驶约20公里,就到了插花镇——这里是阜阳的东大门,曾被誉为“淮北一枝花”。

甫入集贸市场,一眼就能看到,红绿灯路口旁的花坛里,矗立着插花女的雕像;花坛边,几位老人正听着琴书。

插花女传说流传两千年、美味牛肉汤……寻访阜阳东大门颍东插花镇

“这地方我熟。”同行的刘玉玺今年74岁,阜阳市老年学会知青分会会长,曾于1968年10月到插花插队,对当地的历史、传说等颇有研究。

据刘玉玺整理,相传插花最早名为“吕家铺子”。

王莽篡权以后,刘秀起兵讨伐,兵败单骑逃到吕家铺子,昏倒在一口水井边。恰逢一位头插鲜花的村妇带着两个孩子路过,她立即上前施救,直至刘秀苏醒。

见她把大点的孩子抱在怀里,手里牵着小的,刘秀一问才得知,大点的孩子是邻家孤儿。

刘秀深受感动,对她说:如果汉军征战到此,请你在门环上插上一朵鲜花,保你一家毫发无伤。

后来,刘秀手下大将邓禹与王莽的一支部队在吕家铺子对峙,这位村妇让左邻右舍连夜在门环上插一枝花。第二天一早,邓禹见状想起刘秀的号令,引兵前往别处决战,吕家铺子一带的百姓免遭涂炭。

插花女传说流传两千年、美味牛肉汤……寻访阜阳东大门颍东插花镇

不久,村妇仙逝,当地百姓自发修建一处庙宇,纪念插花娘娘。

难忘插花影剧院

相传刘秀建立东汉以后,曾派人前往吕家铺子报恩,得知村妇已经离世,便下旨建造插花庙,赐金花一朵,并于农历二月十九举行盛大的插金花仪式。后来,这一天就成了插花的传统庙会。

“插花庙的遗迹找不到了,但镇里还有不少年代久远的建筑。”今年82岁的张学荣,是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在插花中学读过书。

据张学荣介绍,其中,插花影剧院现今还在使用,山墙上的题字由我市知名书法家庄传林所书。

插花女传说流传两千年、美味牛肉汤……寻访阜阳东大门颍东插花镇

在插花镇政府南侧,便是始建于1974年5月1日的插花影剧院。

“5月1日挖地基,次日下大雨,老百姓都说水是财,是个好预兆。”今年68岁的刘俊影是插花影剧院的老放映员,据他回忆,当时为了建影剧院,插花、冉庙两个乡镇的群众每人兑5毛钱,加上上级拨付资金,一共凑了30多万元。

插花影剧院的外形类似于苏式仓,广场、前厅、剧场、化妆室、后院、厕所呈东西方向布局。

影剧院大门朝西,立面左右呈中轴对称,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典型的苏联式建筑样式。左边窗口卖票,右边小门是入口,中间的大门是出口。

对于插花影剧院辉煌的过往,刘俊影至今如数家珍。

插花影剧院主要用于放映电影。“新到的电影胶卷在阜阳大戏院、人民剧场等一轮放映单位放过之后,转到插花、青峰、颍西等二轮放映单位,最早一毛钱一张票。”刘俊影说,此外,影剧院还能演戏。常香玉、马金凤、海连池、牛得草、张宝英等豫剧名家都曾带戏班来这里演出。

“刚开始剧场没有硬化,群众自带板凳、马扎来看电影、看戏,后来才有长条椅。”刘俊影说,1983年放映彩色电影《少林寺》,方圆十多里的群众都排队来看,一场就卖了1000多张票。

改革开放以后,插花镇的西德兔养殖形成规模,有“西德兔第二故乡”之称。1985年10月22日,全国长毛兔交易会在当时的阜阳县插花镇召开,有26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参会。插花影剧院赶在会前,用营业收入硬化了地面,10多个职工又集资采购了椅面可以立起来的影院椅……

插花影剧院一直使用到2000年前后,后因年久失修,屋顶出现不同程度坍塌。

插花女传说流传两千年、美味牛肉汤……寻访阜阳东大门颍东插花镇

直至2018年,当地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近180万元,完成了影剧院加固改造,原有921个座位,改造后因加装小桌保留458个座位。

如今的插花影剧院,虽热闹不似从前, 但插花镇若有大小活动,还时常在这里举办。

插花闸前赶庙会

沿阜蚌路继续向东,约8公里车程就到了茨淮新河插花闸。

插花女传说流传两千年、美味牛肉汤……寻访阜阳东大门颍东插花镇

上世纪70年代初,茨淮新河开挖。

茨淮新河全河段分4级控制,建有茨河铺、插花、阚疃和上桥4处枢纽,当时有3处在阜阳境内。为建好茨淮新河,阜阳12个县、181.55万人次的民工先后参与其中。

“当年挖河的时候,沿线村庄的年轻人排着队上工地。”闸南侧的闸南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向阳说,如今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农村群众,几乎都有开挖茨淮新河的经历。

插花女传说流传两千年、美味牛肉汤……寻访阜阳东大门颍东插花镇

插花闸。(资料图)

很多人可能对闸南村不太熟悉,但是因开挖茨淮新河形成的闸南村新建集,不少人都知道,春节期间开放的锦怡小镇就在闸南村。农历二月二是新建集的传统庙会,周边卖农具的、卖衣服的、卖小吃的摊贩自发来到这里,格外热闹。

“在农业机械化之前,群众赶会主要是为了置办大扫帚、木锨、镰刀等农具,卖吃的、卖穿的、卖玩的摊贩也来凑热闹,还有杂耍、歌舞表演。”李向阳说,但现在农村空心化,留守的老人孩子购买力有限,庙会只比逢集热闹一点。

道光美味传到今

到了插花,哪有不喝牛肉汤的道理!

阜阳上百家插花牛肉汤馆,最正宗的还是插花高家牛肉汤。如今,在插花镇,有高玉宝、高二、高三、高四、高六5家牛肉汤馆。

相传,插花牛肉汤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其创始人为高建才父子。高建才原是屠户,以宰牛卖肉为生,因所剩牛肉不易存放,多次尝试秘制配料,熬制高家牛肉汤。

“我父亲叫高朝海,在家里排行老二,解放前就在插花街上宰牛卖牛肉汤。”在插花镇高玉宝牛肉汤馆,记者见到了现年86岁的高文彩。

1957年,高文彩从插花中学毕业后,给全国劳模吕东阳当过文书(秘书)。因为这重身份,他有幸与1960年来阜阳县视察的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同框。

那张老照片就挂在餐厅西墙上,从右边数第二个人就是高文彩,当年他24岁。

插花女传说流传两千年、美味牛肉汤……寻访阜阳东大门颍东插花镇

聊罢往事,高文彩又向记者说起这家传的手艺。

一头1500斤重的黄牛,宰杀、剥皮、破膛、去骨,大概可以出700斤肉。

在高家牛肉汤馆,这些牛肉被分成四大块,漂洗干净,放入大锅中,加上水和秘制配料,要足足煮上8到10小时。

顾客点餐后,店家就把粉丝和牛肉片往锅里一烫,没多会儿,捞出来浇上牛肉汤、洒上香菜,就是一碗正宗的插花牛肉汤了。

味美量足,三天,连肉带汤和牛杂,就能卖完。

插花女传说流传两千年、美味牛肉汤……寻访阜阳东大门颍东插花镇

岁月更迭,高家牛肉汤也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三毛、五毛、八毛一碗,变成了如今的每碗15元到30元不等。春节前后是一年中的旺季,一天的营业额在万元左右。

“2014年,大儿子高玉宝意外去世后,大孙子高明星放弃山东菏泽国企的高薪工作,回家帮我打理牛肉汤馆。”高文彩说,年前,大孙子还作为市人大代表到阜阳参会,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荣光。

……

行走间,已是日暮时分。这场寻访之旅也告一段落。

待又一个天明,故事仍将继续。

出品|阜阳“政能量”工作室

文字|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武艳 丁晨光

图片|穆可亮

编辑|杨飏

审核|余英国 王珊

监制|张洪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